离婚后孩子抚养权协议书是有用的,我国民法典规定,无论是孩子抚养权归属问题的协议还是关于孩子抚养权变更的协议,法律均是承认其法律效力的,但前提是该协议书必须拥有主体、客体和内容三大要素,符合一个基本合同成立的条件。如明确约定抚养权变更的是由,变更后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等。
放弃孩子抚养权的协议书
协议人:甲方,XXX(男方)姓名出生年月日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联系电话
协议人:乙方,XXX(女方)姓名出生年月日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联系电话
甲乙双方有非婚生子XXX,男,出生于X年X月X日。因甲乙双方感情不合分手,经双方协商,决定:
(一)非婚生子XXX由甲乙方XXX(或乙方)抚养。
(二)乙方(或甲方)支付(不可付,双方协商确定)抚养费到孩子18周岁,抚养费标准是每月XXX元,在每月月初5日内支付(此项可协商)。
(三)乙方(或甲方)有对孩子的探视权,探视时间为XXXX,探视方式是XXX。
(四)此协议一式二份,双方各持一份。自双方签字时起生效(如果有见证人,也应给见证人一份)。
签字:甲方
乙方
二0一一年三月X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第一千零八十五条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
孩子一岁,离婚协议仍有效,抚养权引争议
52人看过
-
放弃抚养权协议书:协议书范本,解决抚养权争议
425人看过
-
抚养权争议:离婚协议的解决途径
332人看过
-
孩子抚养权能否通过协议解决?
335人看过
-
子女是否有权争取离婚协议后的抚养?
444人看过
-
离婚后孩子抚养权分配的争议解决方式有哪些?
221人看过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更多>
-
离婚协议拥有孩子抚养权吗?离婚协议书上孩子的抚养权能改吗四川在线咨询 2022-07-14离婚协议书上孩子的抚养权可以通过诉讼来更改,根据我国相关的法律规定,夫妻离婚后的任何时间内,孩子抚养权都是可以变更的。因为在确定离婚子女的抚养权归属时,要遵循“有利于子女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的原则,充分考虑父母双方的经济情况或家庭环境等等因素。如果有抚养权的一方因各种原因不能很好地照顾子女,无法为子女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那么另一方自然可以要求变更孩子的抚养权
-
孩子抚养权有争议能离婚吗安徽在线咨询 2022-05-03如果感情破裂无和好可能,可以离婚。如果协商不成可委托律师起诉,请求判决离婚。2、如果离婚,父或母都可争取孩子的抚养权。协议不成的可起诉,由法院综合考虑双方条件、证据、主张等因素根据有利于孩子的原则判决。3、一方抚养孩子,另一方应该支付抚养费,抚养费需综合考虑当地经济水平、孩子实际需求、支付方的支付能力等因素,一般是支付方收入的百分之二三十。若有后续问题可电联。
-
有争议的离婚协议书财产和孩子抚养权怎么写江苏在线咨询 2022-02-02孩子有争议的,法院将按有利于孩子成长原则确定孩子抚养权归属。但孩子未满两周岁时一般优先归母亲抚养,满十周岁法院还会征求孩子的意见。一方抚养子女的,另一方有权探视并支付抚养费。抚养费标准,有固定收入的,一般按其固定收入的20-30%支付;无固定收入的,由法院根据孩子实际支出、当地的生活水平及双方经济状况综合认定。 财产有争议的,可以协商
-
离婚协议书中孩子抚养费能否放弃抚养权重庆在线咨询 2022-06-13离婚协议书子女抚养费可以放弃。父母双方可以协议子女随一方生活并由抚养方负担子女全部抚育费。但经查实,抚养方的抚养能力明显不能保障子女所需费用,影响子女健康成长的,不予准许。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离婚后,一方抚养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经过双方协商同意且双方签订同意协议,一方可以放弃子女抚养费且在法律上是有
-
孩子抚养权争议能否在法院起诉解决?河北在线咨询 2023-08-18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如是一方拒不支付孩子的抚养费用,另外一方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要求另外一方支付,原告可以在被告的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法院提出诉讼。 故而原告因与被告之间的抚养费纠纷发生争议,原则上原告应到被告户籍所在地法院起诉,若被告经常居住地和户籍所在地不一致的,可以到被告经常居住地法院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