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不再罚法律规定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5-01 14:50:11 271 人看过

根据理性制度的要求和立法精神,中国行政处罚领域应该存在一事不再罚原则,其中,一事指符合一个行政违法构成要件的行为;不再罚指除非法律有特别规定,行政主体只能给予一个和一次处罚。复杂的事数形态和法条竞合领域也应贯彻一事不再罚原则,但基于行政处罚主体的多样性,现行处罚种类性质上的不纯真性、过罚相当的有效性,该原则应该存在必要的例外。

我国《行政处罚法》第24条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按此规定,一事不再罚可界定为:行政主体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同类(罚款)的行政处罚。

也就是说,行为人的一个行为无论是违反一规范,还是数个规范,受一个行政主体管辖,还是数个行政主体管辖,可以给予两次以上的行政处罚,但如果是罚款,则罚款只能一次,另一次处罚可以是吊销营业执照或其他许可证,也可以是责令停产停业,还可以是没收等,只是不能再罚款。

由此可以看出,行政处罚法规定一事不再罚的范围是有限的,仅仅限制的是二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而不限制其他行政处罚种类的第二次或多次适用,在我国目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处罚种类繁多、职权交叉重叠的情况下,仍不足以解决多头处罚、重复处罚的问题。

可以说,这条规定反映了一事不再罚原则理论上的不成熟和迫切的现实需要之间的矛盾及其协调。但我们不能据此来否认一事不再罚原则的存在,这条规定正反映了一事不再罚原则的立法旨意和精神,只是由于理论上不成熟。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09日 00:3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营业执照相关文章
  • 一事不再罚原则的法律涵义与基本遵循
    一事不再罚原则是法理学上的概念,是指对违法行为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以同一事实和同一依据,给予两次或者两次以上的处罚。一事不再罚作为行政处罚的原则,目的在于防止重复处罚,体现过罚相当的法律原则,以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一、安监行政处罚裁量标准原则是什么在标准修订过程中,主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全面分析违法行为的主体、客体等方面因素,综合裁量,合理确定应否给予行政处罚或者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种类、幅度;二是给予行政处罚的种类、幅度应当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尤其是对同一类违法主体实施的性质相同、情节相近或者相似、危害后果基本相当的违法行为,在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时,适用的法律依据、处罚种类基本一致,处罚幅度应当基本相当;三是对同一个违法行为违反不同法律、行政法规或者部门规章规定的,按照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特别法优于普通法、新法优
    2023-06-28
    497人看过
  • 法律规定民事再审推翻一审几乎没有吗?
    一、民事再审推翻一审几乎没有吗?民事再审推翻一审也是有的,但民事再审开庭并不意味着改判,如果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会改判。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一)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以判决、裁定方式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二)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三)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四)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原审人民法院对发回重审的案件作出判决后,当事人提起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不得再次发回重审。二、二审的规定是什么?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
    2023-02-09
    438人看过
  • 法律规定治安处罚后能否再进行处罚
    治安处罚后能再刑事处罚。公民存在违法行为的,即使受过治安处罚,但如果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仍然要再进行刑事处罚。刑事处罚是违反刑法,应当受到的刑法制裁,简称刑罚。对违法人员已经给予治安处罚,但经调查违法行为已经涉及到犯罪,并且符合先行刑事拘留条件的,办案机关可以先行刑事拘留。伪造货币能否给予治安处罚伪造货币的行为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当中,在《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并没有规定,所以不能给予治安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四十二条规定,伪造、变造人民币,出售伪造、变造的人民币,或者明知是伪造、变造的人民币而运输,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一万元以下罚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条【伪造货币罪】伪造货币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2023-08-03
    301人看过
  • 先判断漏罪再减刑罚的法律规定
    漏罪先并后减的法律规定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判决宣告后,刑罚执行完毕前,发现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前没有判决其他罪行的,应当对新发现的罪行作出判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决定执行前后两项判决的刑罚,已执行的刑期应当计算在新判决决定的刑期内。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其中附加刑种类相同的,合并执行,种类不同的,分别执行。漏罪先并后减是什么漏罪情况下先并后减的法律规定是:根据《刑法》第七十条规定,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对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后两个判决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已经执行的刑期,应当计算在新判决决定的刑期以内。《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九条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
    2023-07-12
    183人看过
  • 法律规定犯罪多久不再追究?
    一、法律规定犯罪多久不再追究?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追究刑事责任:(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二、刑事追诉期限与追诉时效是什么追诉时效和追诉期限是同一个意思,都是指刑事法律规定的,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即对于不同法定量刑的犯罪,具有不同时间上的追诉时效,从而督促当事人行使权利,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不再追究刑事责任。追诉期限和追诉时效的区别:追诉时效是指按照刑法的规定追究犯罪或者侵权行为的有效期限。举报犯罪行为的时间已经超过法律规定的追诉时效期限的,不再追究其法律责任;如果已经被追究了法律责任,该案件应当予以撤销。刑事案件追诉时效的期限是根据各种犯罪法定
    2024-01-18
    498人看过
  • 刑事被告人出庭不再穿囚服的法律规定
    刑事被告人出庭不用再穿上囚服的相关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见》。《意见》围绕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审判权力运行体系这一关键目标,提出了7个方面65项司法改革举措。《意见》提出,到2016年底,推动建立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促使侦查、审查起诉活动始终围绕审判程序进行。被告出庭告别“囚服”推动建立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促使侦查、审查起诉活动始终围绕审判程序进行;强化庭审中心意识,保证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公正裁判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全面贯彻证据裁判原则,严格实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针对一段时间来社会热议的被告出庭受审是否要穿“囚服”的问题,意见作出明确回应:“禁止让刑事在押被告人或上诉人穿着识别服、马甲、囚服等具有监管机构标识的服装出庭受审。”犯罪嫌疑人是被指控的对象,并未确定为罪犯,不能给他打上符号、标注等有罪标签。这项改革有望近期推进
    2023-06-02
    302人看过
  • 民事再审发回重审的法律规定
    民事审判监督程序
    什么是再审发回重审再审发回重审案件,主要是指上级法院对案件进行再审后,将案件发回原一审法院重新审理的案件。对于再审发回重审问题,《民事诉讼法》没有作出明确规定,只是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由第二审法院作出的,再审时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而根据《民事诉讼法》关于第二审程序的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没经过审理认为原审认定事实错误,或者原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可以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原判决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因此,再审法院审理案件也可以据此将再审案件发回原一审法院重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审判监督程序严格依法适用指令再审和发回重审若干问题的规定为了及时有效维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正,进一步规范民事案件指令再审和再审发回重审,提高审判监督质量和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结合审判实际,
    2023-04-27
    500人看过
  • 如实供述再犯从轻处罚的法律规定
    一、根据《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三款规定: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二、对于坦白情节,综合考虑如实供述罪行的阶段、程度、罪行轻重以及悔罪程度等情况,确定从宽的幅度。(1)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一般不超过二年;(2)如实供述办案机关尚未掌握的同种较重罪行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10%—30%,一般不超过三年;如实供述办案机关尚未掌握的同种较轻罪行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10%以下,一般不超过一年;(3)因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50%;(4)办案机关掌握的证据不充分,犯罪分子如实交代有助于收集定案证据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一般不超过二年;(5)揭发同案犯共同犯罪事实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一般不超过二年。如实
    2023-08-04
    446人看过
  • 再婚复婚法律规定如何规定
    一、再婚复婚法律规定如何规定复婚也必须遵守法律规定的结婚条件,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登记,其程序基本适用结婚登记程序。《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四条规定:“离婚后男女双方自愿恢复婚姻关系的,应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复婚登记。婚姻登记机关应予以登记。”《婚姻登记办法》第一千零四十九条规定:“离婚后,男女双方自愿恢复夫妻关系的,必须双方亲自到一方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复婚登记,婚姻登记机关按照登记程序办理登记,发给《结婚证》,收回《离婚证》。”只有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夫妻关系才算合法确立。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不少,有的夫妻离婚后,不办理复婚登记手续又以夫妻关系同居,这种事实上的复婚不符合《民法典》的规定,在法律上不予保护和承认。二、复婚的手续申请复婚和申请结婚的手续差不多,如下:(一)申请。要求结婚登记的男女双方持所需证件共同到一方常住户口的区、县级市民政局(或镇人民政府)的婚姻登记机关提出申请。(二)
    2023-04-18
    337人看过
  • 法律规定犯罪一定要受刑罚处罚吗?
    一、法律规定犯罪一定要受刑罚处罚吗?并非一犯罪就需要受到刑事处罚,如果犯罪情节轻微的话,可以不予刑事处罚,可作出被告人赔偿等处罚,因此法院的判决合法。一些犯罪行为只所以可以免于处罚,是因为这些犯罪行为,社会危害性不大,主观恶性不大,一些犯罪嫌疑人系初犯,偶犯,另外就是受害人本身可能本身具有严重过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七条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二、刑事责任会有什么处罚刑事责任,是依据国家刑事法律规定,对犯罪分子依照刑事法律的规定追究的法律责任。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不同之处:一是追究的违法行为不同:追究行政责任的是一般违法行为,追究刑事责任的是犯罪行为;二是追究责任的机关不同:追究行政责任由国家特定的行政机关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决定,追究刑事责任
    2024-01-08
    121人看过
  • “过劳死”法律规定何时不再缺位
    杭州37岁的快递员邱师傅,近日在送货路上猝死。据说,他平时身体一直不错,但工作很累,几乎每天都是早上6点半出门,晚上八九点回家。快递员长时间操劳以及猝死,并非新闻,多年来屡有报道,但这名壮年快递员生命的消逝,还是引起各方注目,既有对逝者的同情,也有对快递员猝死背后快递行业管理失范的反思。但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那就是相对于网民一边倒地认为邱师傅系过劳死,媒体在报道时很少提到过劳死。出现这一现象恐非偶然,而是暴露出有关领域的一大尴尬:过劳死仅为一个俗称,既无医学上的明确定义、认定标准,也无法律上的清晰界定,《劳动法》、《工伤保险条例》、法定职业病目录均无过劳死的相关规定。而这一尴尬的直接后果就是,除非像邱师傅那样猝死在工作岗位而被认定为工伤,更多发生在工作时间之外或工作岗位之外的过劳死很难维权。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过劳已成普遍现象,过劳死不仅威胁着像邱师傅这样的体力劳动者,也在向高科
    2023-06-09
    150人看过
  • 刑事诉讼规定一事不双罚吗
    一事不再罚在《刑事诉讼法》当中是没有明确规定的,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刑法》当中也有相似的规定,对于同一个犯罪行为是不能够评价两次的,在我国,行政处罚当中就有规定一事不再罚的原则。一、罚金不交会怎样一般在司法实践当中,如果没有钱缴纳罚金,法院是会查询其他财产可供执行的,如果当时确实没有缴纳,是可暂缓缴纳的。但暂缓并不意味着不再追究。法院在其它任何时候只要发现有可供执行的财产都可以随时追缴。只有由于不可抗力导致的确实无法缴纳的情况,法院才会酌情考虑减免。当然,如果不缴纳罚金,是不会加刑的。另外,判处的罚金刑,在规定的期限内没有缴纳或者缴纳没有完毕的,可以由人民法院强制缴纳。那么缴纳的方式,法院会采取查封、拍卖相关的财产,冻结存款,扣留、收缴工资等其它方式。二、拘留老赖的法律条文有哪些对老赖拘留的次数,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按照一事不二罚原则,对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处于多次处罚。不过,对此也不能简单
    2023-02-26
    178人看过
  • 法律规定嫖娼罚款一万吗?
    一、什么是嫖娼与卖淫“嫖娼、卖淫”是一个相对概念,是从不同主体的角度对同一种行为的表述,嫖娼是指以付出金钱、财物作为交换条件与异性或同性发生的不正当的性行为;卖淫是指以收取金钱、财物作为交换条件与嫖娼者自愿发生不正当的性行为。卖淫、嫖娼与通奸的区别关键是性关系双方是否实现了以金钱做交易,动用金钱(干部承诺利用职权给办事也算)是卖淫、嫖娼;什么都不用的是通奸。卖淫、嫖娼属于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可以给予收容教育或者治安罚款等处理,是党员干部的可以给予处分。对于组织卖淫、嫖娼的行为则可成为犯罪行为。以付出金钱或其他物质利益为代价使不特定的他人供其淫乐或与之性交的行为。主要表现为男子嫖妓女,也有男子或女子专嫖男妓。嫖娼的方式多种:1949年以前中国的妓院,除了嫖宿这一形式,还有召妓女侑酒、弹唱、献舞等。香港实行“禁娼”,嫖客仍可在各种称为“架步”的色情场所得到满足。如从导游公司请人“伴游”;从舞厅
    2023-04-02
    262人看过
  • 再审有什么法律规定
    诉讼时效的计算方法规定《民事诉讼法》下列法律条文中:第一百九十八条法院决定再审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的,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第一百九十九条当事人申请再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再审理由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一)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二)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三)原判决、裁定认定事
    2023-06-20
    297人看过
换一批
#公司设立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营业执照是企业或组织合法经营权的凭证。《营业执照》的登记事项为:名称、地址、负责人、资金数额、经济成分、经营范围、经营方式、从业人数、经营期限等。营业执照分正本和副本,二者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正本应当置于公司住所或营业场所的醒目位置,营业执... 更多>

    #营业执照
    相关咨询
    • 一事不再罚原则,一事不罚罚则
      澳门在线咨询 2021-07-08
      一事不再罚原则是指行政机关对违法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同一形式的行政处罚,不能重复进行处罚。同一个违法行为是违反了某一个法律规范的行为。如果某一个违法行为违反了两个或两个以上法律规范的,这种行为就不是同一个违法行为,而是一种规范竟合的行为,有权机关只能确定某一行政机关的处罚决定是合法有效的。同一个违法行为是一次性的行为,在同一个时间或者连续的时间内实施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违法行为,
    • 刑事处罚一事不再罚
      浙江在线咨询 2022-08-12
      我国贯彻一事不再罚原则还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处罚法》对“一事不再罚”处罚主体的表述欠缺唯一的确定性。对几个机关都有管辖权的违反行政管理法律; 二、《行政处罚法》的“一事不再罚”原则对适用法规时的冲突没有提供合适的冲突适用规则。相信随着行政法治的发展与完善,这些问题都会得到解决
    • 一事不再罚原则怎么理解,有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
      甘肃在线咨询 2023-06-17
      一事不再罚原则指对于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不能重复处以两次以上的处罚。我国《行政处罚法》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同一个违法行为违反多个法律规范应当给予罚款处罚的,按照罚款数额高的规定处罚。
    • 行政复议一事不再罚怎样规定的?
      甘肃在线咨询 2022-07-2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对原告作出“罚款10000元”的处罚。同时,被告认为申请人未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发布该医疗广告,违反了《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根据《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对原告作出罚款10000元的处罚。被告又以原告违反《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第五条的规定,以内部科室的名义发布广告为由,根据《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对原告处以10000元罚款
    • 法律规定连打再罚吗
      青海在线咨询 2022-10-26
      现在法律规定任何情况下打人都是不可以的罚款是一种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