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总经理跳槽带走客户是否构成侵犯商业秘密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11-28 05:21:35 359 人看过

副总经理跳槽带走客户是不是构成侵犯商业秘密

【案情简介】

江西省吉安市某电子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电子公司)与吉安某**有限公司(下称**公司)均是生产销售教学用头戴耳机、话筒组等教育电子产品的公司,互为竞争关系。1998年10月,熊某受聘于电子公司从事销售工作,1999年10月被聘任为销售部经理,2001年10月又被聘任为副总经理,负责市场调研、市场策划、规划等。双方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亦未签订竞业禁止协议和保密协议。

2000年12月,电子公司制定了《公司重要岗位员工保守机密暂行规定》,将副总经理等19个岗位、销售客户名单等经营信息确定为保密重要岗位和机密范围。

2002年2月底,熊某以回原单位办社保续接手续为由口头向总经理请假,但此后再未回公司上班,亦未领取工资。为此,电子公司于2002年5月书面通知熊某在3个工作日内回公司工作或办理辞职手续。但熊某未按该通知办理上述手续。嗣后,电子公司发现熊某离开公司即被**公司聘任为分管销售的副总经理。电子公司现有的江西师范大学、南昌水利水电高等专科学校、九江师范大学等客户已经成为**公司的客户。电子公司认为熊某在未办理辞职手续的情况下担任**公司副总经理的行为违反了法定的竞业禁止义务,利用所掌握的公司客户名单和销售价格等商业信息,采用降低价格等手段拉走客户,与**公司共同侵犯了电子公司的商业秘密,构成不正当竞争。电子公司于2003年7月诉至法院,要求判令熊某、**公司:

1、立即停止侵权;

2、赔偿因侵犯商业秘密给乐声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50万元。

此案在审理期间,电子公司申请撤诉,法院予以准许。

【法理评析】

这是一起因企业高级雇员擅自离职到与原单位之间存在竞争关系的企业任职而引发的原单位与劳动者、新的用人单位之间有关竞业禁止和商业秘密纠纷的案件。争议焦点是:熊某是否违反了竞业禁止义务,熊某、**公司是否侵犯了电子公司的商业秘密。正确审理本案,首先就必须确定熊某是否负有竞业禁止义务,电子公司所主张的客户名单是否构成法律意义上的商业秘密。

(一)熊某是否负有竞业禁止义务

竞业禁止是指特定地位的人或掌握原从业公司(企业)商业秘密的人基于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在任职期内或解除雇佣、劳动关系后的一定期限内,不得自营或为他人经营与其所任职或原任职企业相同或类似的营业。基于法律规定而产生的竞业禁止义务是法定竞业禁止,基于合同约定产生的竞业禁止义务是约定竞业禁止。

本案中,对熊某是否负有竞业禁止义务有两种不同的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熊某虽然离岗,但未办理辞职手续,双方的劳动关系仍然存在,仍然是电子公司的现任副总经理,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下称《公司法》)规定的有限责任公司经理范畴,负有《公司法》第61条规定的董事、经理竞业禁止义务,其离岗担任与公司有竞争关系的电声公司副总经理,属在职期间的兼职行为,违反了法定的竞业禁止义务,电子公司要求判令熊某承担违反竞业禁止义务的民事责任的诉讼请求应予支持。

另一种意见认为,熊某虽然实施了竞业禁止行为,但其并不是《公司法》第61条规定的竞业禁止的义务主体,与电子公司之间也没有竞业禁止义务的约定,因此不负有竞业禁止的义务,电子公司主张熊某违反竞业禁止义务缺乏法律依据。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理由如下:

1、熊某不是《公司法》第61条规定的任职期内的经理,不负有法定竞业禁止义务。法定竞业禁止的义务是基于法律规定而产生的,且是不以补偿为前提的。其义务人是特定的,是依法律规定负有竞业禁止义务的人,不是法律明文规定的人就不负有竞业禁止的义务;竞业期限也是特定的,是任职期内,任期届满义务解除。《公司法》第61条规定:“董事、经理不得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其所任职公司同类的营业或者从事损害本公司利益的活动。”可见,《公司法》中规定的有限责任公司竞业禁止义务的主体是公司任职期内的董事、经理。有限责任公司的经理即指总经理,并不包括副总经理。总经理和副总经理虽然均是由董事会或执行董事聘任的公司高级职员,但根据《公司法》的规定,总经理是对董事会或执行董事负责,对内主持公司日常经营管理,对外能全权代表公司从事交易活动,而副总经理只是协助总经理工作,代行总经理的部分职权,其聘任、解聘均须由总经理提名。二者在职权范围、任、免职程序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区别,不能任意将竞业禁止限制的主体范围由总经理扩大到副总经理。本案中,熊某与电子公司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其在电子公司期间只是被聘用为副总经理,该聘用关系已随其擅自离职而自行解除。故熊不是电子公司的现任副总经理,不是《公司法》明文规定的竞业禁止义务人,因而不负有法定竞业禁止义务。

2、熊某与电子公司之间没有竞业禁止义务的约定,不负有约定竞业禁止义务。劳动部《关于企业职工流动中若干问题的通知》规定:用人单位可以规定掌握经营信息、秘密的职工在解除劳动契约后的一定期限内(不超过3年),不得到生产同类产品或者经营同类业务且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直接或间接任职,并不得泄露原单位的商业秘密。用人单位应当向受到此种就业限制的雇员支付一定的合理的补偿。国家科委《关于加强科技人员流动中技术秘密管理的若干意见》第7条规定:单位可以在劳动聘用合同、知识产权权利归属协议或者技术保密协议中,与对本单位技术权益和经济利益有重要影响的有关行政管理人员、科技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协商,约定竞业限制条款,约定有关人员在离开单位后一定期限内不得在生产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且有竞争关系或其他利害关系的其他单位内任职,或者自己生产、经营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业务。凡有这种约定的,单位应向有关人员支付一定数额的补偿费,竞业限制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三年。可见,除了法定竞业禁止之外,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竞业禁止的条款。竞业禁止条款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的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而是约定条款。

约定竞业禁止的义务是基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所签订的劳动合同或协议中约定的竞业禁止条款而产生的,它不是劳动者的法定义务而是约定义务,没有约定,劳动者便不负有竞业禁止义务。其义务人为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竞业竞止期限为在职期间及解除合同后的一定期间。同时,由于约定竞业禁止极大地限制了劳动者的择业自由权和合法竞争权,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竞业禁止补偿金是竞业禁止约定的生效要件和前提。

本案中,熊某不属于法定竞业禁止的义务主体,因此,要对其主张违反竞业禁止义务就必须要有约定。但熊某与电子公司之间只是存在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双方并未签订劳动合同和竞业禁止协议,也没有关于竞业禁止的口头约定,且电子公司实际上也从未支付竞业禁止补偿金。所以熊某不负有约定竞业禁止义务,电子公司不能限制其到竞争对手处任职,只能依据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就其擅自离职、违法解除劳动关系的行为向劳动仲裁机关申请劳动仲裁。

(二)电子公司所主张的客户名单是否构成商业秘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第3款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它包括设计程序、产品配方、制作工艺、制作方法等技术信息和管理决窃、客户名单、货源情报、产销策略、招投标中的标底及标书内容等经营信息。客户名单作为经营信息中的一个种类,要构成商业秘密,与其他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一样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构成要件:1、新颖性,即不为公众所知,也就是说商业秘密不属于公有领域的公共信息和公知技术。这是商业秘密的本质特征。2、价值性,即商业秘密的使用能够给权利人带来现实的或潜在的经济利益。

3、实用性,即商业秘密必须是具体的和确定的,它可以转化为可以据以实施的方案或形式。实用性和价值性密切相关,实用性是价值性的基础,价值性是实用性的结果。

4、秘密性,即商业秘密权利人采取了相应的保密措施,通过保密措施将其商业秘密控制起来,使其处于一种不为公众所知的独占状态。

从本案来看,涉案的客户名单是否构成商业秘密,也必须严格地从上述四个标准来界定。通过客户名单进行业务往来,能够使电子公司获得现实的或潜在的经济利益和市场竞争的优势,因此,认定电子公司的客户名单具有实用性和价值性是毋庸置疑的。同时,电子公司为了保持这种市场竞争优势,制定了《公司重要岗位员工保守机密暂行规定》,将客户名单列入了公司机密范围控制起来,使其处于一种不为公众所知的独占状态。因此应认定该客户名单具备了保密性要件。对本案而言,关键是判断涉案的客户名单是否具有新颖性。由于客户名单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公有领域的信息范畴,社会公众可以通过一定的公开途径了解从事某一行业的企业名称,同一客户可以与很多家具有竞争性关系的企业同时发生业务联系。因此,客户名单的新颖性判断问题,也就成了司法实践中处理此类案件的一个难点问题。

具有新颖性的客户名单是指该客户名单是通过独特的积累、收集、加工和整理等劳动和努力后得到的,并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有特殊需要的特有的客户群信息。它不能仅是单纯的客户名称、联系方法的列举,而应该是客户的需求类型、需求习惯、经营规律、对商品价格的承受能力等客户信息的综合载体。如果该客户名单上所承载的信息能够被其他不特定的任何人轻而易举地从公开的出版物、电话号码簿等途径得到,则该客户名单不具有新颖性。本案中,电子公司所主张的客户名单主要包括客户名址、需求类型、销售价格等商业信息,所涉及的客户均系省内的教育院校,这些教育院校的名址及基本情况是处于公知状态的,通过公开发行的出版物、客户通讯录、互联网便可查找。且其生产经营的教学头戴耳机是一种技术含量不高、更新换代快的大众化电子产品,客户本身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由于行业竞争激烈,电子公司没有也不可能与其客户签订为其销售价格保密的协议,客户为了获得更优惠的价格和服务,往往会主动与其他企业联系,比对质量、价格。这些都客观上决定了原告的客户名称和价格等信息是处于公知状态的。生产同类产品的电子公司完全不需要通过侵权手段就可以合法地获取这些客户信息。因此,电子公司所主张的客户名单不具有新颖性要件,不能构成商业秘密。

综上,熊某、电声公司不构成侵犯电子公司的商业秘密,电子公司的诉讼请求不能得到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18修正):第二章 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和组织机构 第三节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特别规定  第六十一条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不设股东会。股东作出本法第三十七条第一款所列决定时,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并由股东签名后置备于公司。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3月29日 15:3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劳动者跳槽带走商业秘密,给原单位造成损失
    案由申诉人:某省造漆厂。法定代表人:李某,某省造漆厂厂长。被诉人:胡某,男,36岁,某省造漆厂高级工程师。1995年4月28日,胡某跳槽到某市化学有限公司,从事与申诉人相同的技术工作。申诉人发现胡某泄露在造漆厂掌握的相关产品技术参数和配方;5月6日以胡某违反原与造漆厂签订的劳动合同中有关保密的条款,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诉,要求被诉方赔偿经济损失20万元。调查过程经查明:1991年3月,胡某被某造漆厂聘用,聘用协议期限10年。协议规定,胡某应遵守厂部保密规则,协议期满或辞职后三年不得将在岗位所掌握或接触的技术和经营秘密泄露给外单位。否则,一次赔偿经济损失15万元。1995年3月27日胡某书面通知厂领导李某,要求一个月后辞职。李某当即不允,4月28日胡某将资料财物转交厂财务处后离厂到某化学有限公司上班,将原来单位的大量技术参数、工艺流程设计等复印材料全部带走,并应用于生产,使原单位的市场销售
    2023-06-09
    114人看过
  • 员工跳槽带来的商业秘密纠纷
    昨天,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了近5年的知识产权审判白皮书,并公布2008年至2012年的10个知识产权典型案例。我注意到这5年,浙江法院受理的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民事、刑事和行政一审案件达到了3万5千余件,同比前五年增长了5倍多,收结案数量位居全国第三。这些案件中大多数都是涉及著作权、商标权的纠纷案件。另外,有一些案件也很值得关注,比如员工跳槽后侵犯商业秘密。案件回顾:这件事情发生在温州。胡某、阮某、陈某原先都是温州AB微孔过滤有限公司的职员,分别从事过滤机及过滤介质、压力容器、防腐设备及水处理设备的设计、生产与销售工作。公司为了保护自我研发、掌握的一些技术及销售信息,专门制定了《保密管理制度》,并印发了《员工手册》,明确了公司秘密的范围、密级、管理等,规定了相应的处罚办法。所以胡某、阮某、陈某在进公司的时候都与其他员工一样签订了保密合同。2010年4月至10月,胡某、阮某、陈某先后从AB公司
    2023-06-05
    305人看过
  • 商业秘密成了个人“跳槽”资本
    荆门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审结了一桩违规跳槽、涉嫌泄漏商业秘密案。原金龙泉集团两位副总——刘飞、王华被判赔偿金龙泉集团经济损失共56万余元。这起因泄密而赔偿案件在湖北尚属首例。2002年6月,曾在河南少林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任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后又应聘担任山东聊城中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的王兴甫,被河南省荥阳市法院以侵犯少林公司商业秘密且造成重大损失的罪名,一审判处有期徒刑3年。跳槽者将原来供职单位的商业秘密作为自己的资本,并没有为自己换来好的结果,可同样的事还层出不穷,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们真的没有办法堵住跳槽者们的嘴?什么人最让企业害怕这里还有两个比较典型的例子。8月5日,郑州市中原区法院审结了一起因跳槽引发的刑事案件,被告人罗昊被法院以侵犯商业秘密罪、职务侵占罪、盗窃罪数罪并罚,一审判处有期徒刑8年,并处罚金7万元。从郑州某大学毕业后,罗昊即被招聘到河南思达电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工作,
    2023-06-09
    175人看过
  • 跳槽-商业秘密如何保护?
    当前市场上,人才流动加快,各企业一方面相尽方法留住现有人才,另一方面也火眼金睛地盯住同行企业里的精英,而同样被盯住的还有这些精英所掌握的技术和商业秘密。这些握着金刚钻的行家里手一有风吹草动,各公司的人事部门或者猎头公司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用尽浑身解数将其收至麾下。而那些别炒的公司所面临的不仅仅是人才的流失,更是商业秘密泄露的危险。据公开资料,我国商业秘密刑事案件中,60%与人才跳槽有关。而在商业秘密侵权的民事案件中,90%与人才流动有关。在接受新的员工时,大多数企业并不考虑到这个员工是否有“卖身投靠嫌疑”,甚至有些企业还干脆以能拿到原单位的商业秘密作为招收条件,对那些怀揣别人商业秘密者张开了双臂。尽管接收新进雇员的公司应尽注意义务,不得使用属于竞争对手的商业秘密,但是在巨大商业利益面前,这一违法举动所要付出的代价根本算不得什么。因此寄希望与接收企业尽注意义务,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条件、法制条件
    2023-06-05
    357人看过
  • 员工带走企业客户名单是否侵犯商业秘密?侵权责任如何界定?
    员工带走企业客户名单,如果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就是了侵犯商业秘密。如果不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就不是侵犯商业秘密。案例分析:客户名单是否属于商业秘密【案情简介】江西省吉安市某电子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电子公司)与吉安某电声有限公司(下称电声公司)均是生产销售教学用头戴耳机、话筒组等教育电子产品的公司,互为竞争关系。1998年10月,熊某受聘于电子公司从事销售工作,1999年10月被聘任为销售部经理,2001年10月又被聘任为副总经理,负责市场调研、市场策划、规划等。双方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亦未签订竞业禁止协议和保密协议。2000年12月,电子公司制定了《公司重要岗位员工保守机密暂行规定》,将副总经理等19个岗位、销售客户名单等经营信息确定为保密重要岗位和机密范围。2002年2月底,
    2023-08-11
    111人看过
  • 携商业秘密跳槽获刑3年
    从某尔跳槽后,齐某来到国内同行业某知名企业任副总经理,期间他将某尔的一些商业秘密透露给新东家。1月23日上午,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认为,齐某犯侵犯商业秘密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三年。此外,此案中的张某甲也获刑三年,另外两名涉案人员被免于刑事处罚。据了解,被告人齐某原系青岛某尔洗衣机有限公司事业部部长,后辞职到南方某公司任副总经理。其他三名被告人张某甲、王某、张某乙也均为某尔集团员工,其中张某甲离职后也到上述公司任职。2010年5月间,被告人齐某违反与某尔集团签定的保密协议,通过邮件形式,向同行业某公司非法透露某尔洗衣机重要生产数据。当年7月,齐某辞去某尔职务到该公司就职,并先后通过本案被告人张某甲、王某、张某乙三人于2010年7月和10月通过邮件形式,向该公司非法提供某尔洗衣机生产和采购环节重要商业数据。经鉴定,上述经营信息构成商业秘密,齐某给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损失人民币372.39万元;张
    2023-04-24
    465人看过
  • 企业核心员工集体跳槽侵犯商业秘密罪获刑
    浙江蓝天公司6名核心员工集体跳槽另立门户法院终审认定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5被告人被判刑,一人在逃6名核心员工跳槽,侵犯浙江蓝天环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天公司)商业秘密大案(详见2006年4月25日法制日报《公司法务专刊》九版报道),最近尘埃落定。6名被告人除一人在逃外,其余5人分别被判处三年半以下徒刑,并被判处数额不等的罚金并没收违法所得。法院经审理查明,6名高管先后从蓝天公司辞职后,到江苏省苏州市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苏州联氟公司。其中杜国浩化名徐沛阳任总经理,翟洪达化名李世杰任生产部经理,王文良化名王东方任董事长,尤来方化名应明任总工程师,韩箴贤化名韩信玉任质检部经理,戴国桥化名钟雨农任内贸部经理。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认定,王文良等人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特别严重后果,其行为均已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系共同犯罪。
    2023-06-08
    194人看过
  • 离职员工带走客户资料涉嫌侵犯商业秘密被查
    近日,浙江嘉兴市某公司向当地工商部门举报,称该公司前员工高某离职时带走了公司的客户信息,用于他自己在杭州xx区开设的公司,侵犯了该公司的商业秘密,工商部门随即展开了调查。经查,高某离开原公司后,在xx区开设了自己的公司,而其经营的产品与原公司相同。工商部门调查人员还在高某的电脑发现了大量原公司的客户名单、进货渠道、价格底线、技术方案、产品下线等信息。从记录来看,自今年3月起,高某已多次向名单中的客户销售与原公司同类的产品。高某入职嘉兴市的公司前,曾与该公司签订保密协议,工商部门执法人员表示,高某的行为已涉嫌侵犯该公司商业秘密。目前,此案还在进一步调查中。嘉兴市南湖区工商部门相关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是自今年南湖工商联合多部门开展护密维权专项行动以来接到的第一起涉嫌侵犯商业秘密案。从以往的查处情况看,科技型企业、成长型企业发生商业秘密侵权的概率较高。据了解,我国的《刑法》、《反不正当竞争法
    2023-06-09
    103人看过
  • 跳槽时带走客户名单违法吗?
    从事饮用水生产的s公司状告其竞争对手w饮料有限公司,称s公司原职工蒋小姐跳槽至w公司时,将客户名单带到了w公司,然后与这些客户联系,压低报价,将原来企业客户纷纷挖过来,给s公司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区法院认定,蒋小姐的行为违反了其与原告s公司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约定,构成了披露、允许他人使用她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的行为;w公司明知蒋小姐行为违法,以不正当手段取得并使用s公司的商业秘密,蒋小姐和w公司的行为均属不正当竞争,应当停止侵害、赔偿损失、赔礼道歉。虽然一审法院将赔偿金额由s公司请求的100余万元降到了4万元,但此判决仍使w公司处于相当不利的位置。正当s公司以为胜局已定之时,w公司进行了反诉并经法院判决,最终获胜。一般商业信息不是商业秘密法律上所谓的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能为用人单位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用人单位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包括设计程序、产品配方、制作工艺、制
    2023-06-09
    112人看过
  • 一起由员工跳槽引发的侵犯商业秘密罪案件
    事情经过:树燊五金首饰厂(下简称“树*厂”)是宝安区公明镇塘尾村一家生产饰品爪链的来料加工厂,该厂老板_潘*基,香港人。饰品爪链是制造首饰的一种配件。树*厂认为自身生产爪链模具的制造及维修技术是自己的商业秘密。本案向某等四被告原为树*厂技术工人,1998年初被另一被告人林某请至上海工作,同样生产爪链,林某与被告人方某是上海某公司的股东,方某是大股东。故树*厂认为由于向某等四个工人泄漏了模具的制造及维修技术,而林某、方某使用该技术进行生产从而也侵犯了其商业秘密。相反,被告工人则称树*厂并未拥有什么“商业秘密”,在厂期间也未曾签订过任何保密协议,甚至连劳动合同也未签订过,爪链的生产是一项很普通的技术,根本无“秘密”可言。事情的来龙去脉得从1994年开始说起。被告人方某是一名台湾商人,从90年代开始从事饰品的加工贸易,因为成本的关系方某来到内地找寻饰品配件即爪链的生产商,并在上海金山区设立了一家
    2023-06-12
    247人看过
  • 一女高管跳槽引发的商业秘密侵权案
    一名女高管幸发芬的跳槽引发国内最大两家牙轮钻头公司的近5年纠纷。2005年3月,我国和亚洲油用牙轮钻头最大生产制造企业、上市公司江汉石油钻头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钻股份)报警称:跳槽天津立林钻头有限公司的幸发芬等侵犯商业秘密。刑事案件审理的同时,江钻公司也向天津立林钻头公司提出民事赔偿,索赔金额高达8000万元。而立林也在天津对江钻提出诉讼。这场惹人关注的复杂官司经省高院调解,最终得以调解,天津立林自愿补偿江钻公司1700万元。女高管跳槽引发商业秘密案江钻公司索赔8000万元调解方案有创意涉案产品允许销售半年2005年3月21日,江钻公司向江汉油田公安局经侦支队报案,称立林公司及员工幸发芬等侵犯了江钻公司独步海内外的油用牙轮钻头制造技术。江钻股份是我国和亚洲油用牙轮钻头的最大生产制造企业,也是国内上市公司。其主导产品油用牙轮钻头制造技术是耗资5000万美金,于1980年至1995年间陆续
    2023-06-05
    208人看过
  • 副总裁“跳槽”被判赔
    日前,北京某科技公司诉被告成都某数码公司、被告陈某(数码公司副总裁)不正当竞争纠纷案在海淀法院审结,一审判决被告陈某、成都数码公司赔偿原告北京科技公司人民币50万元。科技公司诉称:陈某原系科技公司职员,曾任公司董事及副总经理,与公司签订有包含竞业禁止内容的劳动合同。后被告违反承诺,在两年的竞业禁止期内到数码公司工作,利用其在科技公司工作期间掌握的商业秘密,为数码公司提升竞争优势,给原告造成重大的经济和商誉损失。请求判令陈某与数码公司终止劳动关系,继续履行竞业禁止义务;陈某与数码公司连带赔偿原告经济损失250万元。成都某数码公司认为,科技公司没有证据证明其商业秘密实际存在,且其所称的商业秘密不符合法定要件。成都数码公司不知陈某是否对科技公司负有竞业禁止义务或有侵犯这家科技公司商业秘密的行为,陈某是从其他单位离职后才主动与数码公司联系的,因此数码公司聘用陈某的行为并无过错。陈某认为,自己是在办
    2023-06-09
    151人看过
  • 跳槽带走商业机密竟惹祸上身判3年
    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原高级工程师裴国良带着设计图纸跳槽,造成对研究所的重大商业秘密侵权。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日前对此案作出终审裁定,跳槽高级工程师裴国良获刑3年。法院审理查明,2001年10月,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裴国良利用工作之便,将这个研究所设计的板坯连铸机主体设备图纸拷贝到自己的电脑中。2002年8月,裴国良应聘到武汉中冶连铸公司担任副总工程师,将该图纸资料带到中冶连铸公司,利用图纸资料短期内就完成了他所负责的四川和山东两个总价值近1.5亿元的项目设计。今年1月,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裴国良犯侵犯商业秘密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并处罚金5万元;裴国良及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武汉中冶连铸公司共同赔偿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经济损失1782万元。一审宣判后,裴国良、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武汉中冶连铸公司均提起上诉。随后,该案附带的民事诉讼,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与武汉中冶连铸公司及裴国良达成了调
    2023-06-09
    308人看过
  • 离职拿走客户名单算不算侵犯商业秘密
    不一定,需要看具体的案件情况才能判定拿走客户名单的行为是否侵犯商业秘密。《反不正当竞争法》第9条:经营者不得实施下列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一)以盗窃、贿赂、欺诈、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三)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商业秘密权利人的员工、前员工或者其他单位、个人实施前款所列违法行为,仍获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该商业秘密的,视为侵犯商业秘密。本法所称的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并经权利人采取相应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9条:有关信息不为其所属领域的相关人员普遍知悉和容易获得,应当认定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第三款规定的“不为公众所
    2023-04-13
    230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员工带走企业客户名单算侵犯商业秘密吗
      重庆在线咨询 2023-11-18
      员工带走企业客户名单,如果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就是了侵犯商业秘密。如果不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就不是侵犯商业秘密。
    • 跳槽员工泄露商业秘密怎么办
      上海在线咨询 2023-02-19
      跳槽员工泄露商业秘密的,用人单位可以报警或起诉。
    • 员工在商业机构中使用、传播他人的商业秘密,是否构成侵犯商业秘密
      西藏在线咨询 2022-05-06
      我国《反不当竞争法》和国家工商局《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于规定》规定的几项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中,第四,权利人的职工违反合同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第五,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前几种侵犯商业秘密是违法行为,仍从那里获取、使用或者披露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依据上述规定,你的员工的行为与外地那家公司的行为都构成侵犯商业秘密。另外,外地公
    • 侵犯商业秘密罪是否包括单位成立后自然人就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的问题
      广东在线咨询 2022-05-06
      你想问的是不是侵犯商业秘密罪 侵犯商业秘密罪是指采取不正当手段,获取、使用、披露或者允许他人使用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侵犯商业秘密罪侵犯的客体既包括国家对商业秘密的管理制度,又包括商业秘密的权利人享有的合法权利。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单位。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 企业通过挖人形式获取商业秘密的,是否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
      辽宁在线咨询 2022-02-26
      提问者,企业“挖人”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大多是看是否侵犯商业秘密,即看是否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1993年12月1日)第十条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手段侵犯商业秘密:(一)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三)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