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国《行政复议法》施行以来,尤其是2007年8月1日施行的《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增加了调解结案方式,规定了驳回行政复议申请的决定类型,确立了行政复议不利变更禁止原则等重要内容,我国的行政复议制度逐步得到发展。但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一些缺陷也开始显现,如不及时从观念上更新,并从制度上加以完善,将会严重影响这一制度功能的发挥。
一、制度缺陷成因分析
行政复议制度存在的缺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行政复议范围较狭窄,难以全面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从现行《行政复议法》对行政复议范围的规定来看,我们可以明显看到行政复议范围并不全面。随着改革的深入,如涉及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移民安置、国企改革等复杂的行政争议已大量增加,涉及受教育权、劳动权、选举权等新型的行政争议不断出现,等等。因此,亟待拓展我国的行政复议范围。
(二)混合的行政复议管辖体制影响了行政复议的公正和权威。
现有的行政复议管辖体制是一种以条块结合为主,以条条管辖和原机关管辖等为辅的混合管辖体制。这种体制在行政复议实践中存在很大缺陷:一是省级以下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当事人申请复议,当地政府不予受理,增加申请人的成本,不方便群众,加上垂直部门有共同的利益,即有利害关系,应该回避,反而要其上级进行复议,难免存在不公正。二是对海关、金融、国税、外汇管理和国家安全部门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复议,从当事人的角度来说,不便民;从政府角度来说,不利于政府对其所属工作部门的行政执法情况进行及时、全面的了解和监督,使行政复议的内部监督功能大打折扣;从权力运行上说,条条管辖制度复议导致行政复议权更加分散,机构多头设置。三是对国务院部门或省级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而向该部门申请复议,违反任何人不能成为自己案件的法官的自然公正的法律原则,是对行政复议公正性的极度忽视。
(三)行政复议程序的缺陷,难保公正和效率。
1.行政复议程序原则上都是书面审理,缺乏公开性,难以充分听取双方当事人的意见,给当事人以暗箱操作之嫌。
2.行政复议程序对申请人的举证没有时限要求,证据失权不明确,导致申请人在行政复议时没有提交证据,在法院进行诉讼时才向法院提交,造成证据不固定,浪费行政资源和司法资源,行政争议时间延长,行政复议决定不稳定。
3.行政复议程序没有质证、辩论等具体规定,复议机关难以充分听取当事人双方对案件的意见。
(四)行政复议审查体制,影响行政复议功能发挥。
我国行政复议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行政复议实行审决分离的工作程序,政府法制办公室作为专门办案机构,享有对行政复议案件进行具体审查的权力,但对案件的处理只有建议权,没有最终决定权,政府对具体案件不了解,享有作出行政复议的权力,但又不负责具体案件审查工作,这样,不能充分发挥政府法制工作机构的应有职责和权威,降低了行政复议工作效率。
二、行政复议制度改革建议
行政复议制度的缺陷导致行政复议机制的失灵,致使信访、申诉、街头抗争等急剧膨胀,对社会稳定也会间接造成不利影响,故改革行政复议制度势在必行。
(一)拓展行政复议的范围。
我们应采取一般概括主义的方式规定,除其他法律有特殊规定之外,对于行政机关作出的各种行为(包括不作为),当事人均可以申请复议。确定当事人对行政机关的大多数行为均可以申请行政复议的原则,同时,以列举的方式明确不适用本法的行政复议的例外事项。另外,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复议范围,有利行政复议制度发挥更大的作用。因为抽象行政行为比具体行政行为适用的对象更多,范围更广,一旦违法必将造成更大的危害,所以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应当是层级监督的重要内容。
(二)设置专门的行政复议委员会。
政府法制机构的职能主要是当好同级政府的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因此,办理行政复议案件难免不受上下级行政机关影响,有偏私之嫌。完善我国行政复议制度,最为迫切的切入点是改变行政复议审查不独立的现实状况。没有相对统一和独立的行政复议机构,必然导致行政复议机构形同虚设,功能难以发挥。因此,在县级以上各级政府统一设置专司行政复议职能机关――行政复议委员会,赋予其独立主体地位和法律人格,以自己的名义受理,审理和裁判行政复议案件,将现有的各级行政机关的复议职能分离出来,统一由行政复议委员会行使。
(三)改革行政复议管辖制度。
行政复议的管辖不仅是作为监督行政机关或行政行为的管辖制度,更重要的是作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救济和权利保护制度中的管辖制度。首先取消选择管辖。原来属于选择管辖的事项改由上级政府专门的行政复议委员会管辖。其次,取消自我管辖,对国务院部门或省级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国务院设置的专门行政复议委员会申请复议。再次,在实行条条管辖的领域引入独立的行政裁判制度(如税务、知识产权、金融等)。
(四)行政复议程序要多元化,可操作性强。
为确保行政复议制度在效率上的优势,行政复议程序的设计应呈现出多元化和操作性强的特征。
1.在普通行政领域,应采取公开审理为原则,书面审理为例外的做法。
2.设计一套准司法的程序,便于当事人举证、质证、辩论等表达请求,听取双方的意见,做到程序公正。
3.在特殊专业领域实行行政裁判所制度,并实行各具特色的行政复议程序。
4.建立健全一套行政调解制度。
-
专家建议从五个方面完善我国行政复议制度
453人看过
-
我国行政复议制度中关于行政复议前置问题的规定
123人看过
-
浅析当前执行复议制度的缺陷和完善
477人看过
-
我国土地征用制度的立法缺陷及立法建议--《房地产建筑律师实务》
160人看过
-
完善我国行政补偿制度之建议
172人看过
-
行政复议制度及其规定
359人看过
行政复议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其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律规定的行政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由受理行政复议申请的行政机关对具体行政行为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法律制度。一级复议制的概念:... 更多>
-
我国行政复议法缺陷存在什么?湖南在线咨询 2022-08-05《行政复议法》总体应予肯定,但也存在瑕疵和缺陷:第一,从对复议申请人界定的模糊、口头申请的规定对操作性的忽略、书面审查与复议要求的背离以及对被申请人、复议机关法律责任追究的欠操作性,均体现了《行政复议法》设计的理想模式与实际操作的矛盾。第二,在抽象行政行为的审查处理、中止和终止情形、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的程序等制度规定中,缺乏后续保障程序,影响其操作性。第三,立法中的一些明显“硬伤”,使之无法操作。
-
我国行政复议制度中,如何申请行政复议及行政复议类型有哪些?云南在线咨询 2024-12-08行政复议决定主要包括以下四类:维持决定、限期履行决定、撤销或变更决定、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具体的行政复议程序如下: 1. 在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之日起的六十日内,当事人可以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申请。 2. 行政复议机关收到行政复议申请后,应在五日内进行审查。 3. 原则上,行政复议程序采用书面审查的方式。然而,如果申请人提出要求,行政复议机关可以组织调查审查等。
-
我国行政复议制度中,一级复议制的理解是什么?广西在线咨询 2025-01-121. 行政复议制度包括一级复议制度、书面审查制度、回避制度、听证制度和法律责任追究制度等。 2. 一级复议制度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以向该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只能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不得再向复议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制度。即不服从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向法定的
-
现行行政复议法的缺陷怎么更好完善这些缺陷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8-07现行行政复议法的缺陷大概有(一)行政复议机构尚不具备统一、独立的系统 (二)在具体办案的过程中欠缺公正性、当事人的正当权益难以保障 (三)对于行政复议有关依据和证据的忽视 (四)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原则的错位 (五)行政复议的司法化程度不高,欠缺合理的委托代理制度
-
行政复议受缺陷应该如何办海南在线咨询 2022-07-30其次,行政复议案件以书面审查为主,但在必要时也需要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在基层情况尤其突出。在中国的基层,复议的调查取证工作有很大难度。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经费落实不到位,行政复议的调查取证工作无法顺利开展,行政复议案件的办案周期长,行政复议案件的数量和质量都受到了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