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0级工伤没有赔偿怎么办
1、先申请工伤认定,企业作为申请人,在职工发生事故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职工作为申请人,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提醒注意:要是企业没在规定的30日内申请工伤认定的,受伤职工千万记得要在1年内去申请工伤。
2、等工伤认定决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
3、单位不承认工伤时,要是职工或者近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否认是工伤的,用人单位需承担举证证明的责任。如用人单位没有有力证明的,应当承认工伤。
4、能协商就双方协商,在确定属于工伤后,单位和受害人或者受害人家属能够坐下来协商的,就双方协商赔偿数额和范围。单位履行了赔偿义务,受害人无须再经过其它程序。
5、协商不成申请仲裁,双方协商不了的,劳动者可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不再向法院起诉的裁决结果应当服从。
6、向法院进行起诉,受害人不服仲裁裁决的,可以在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二、申请工伤认定的流程是怎样的
1、在工伤发生后,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向当地劳动部门(劳动监察中队或工伤认定科)申报工伤认定。用人单位没有申报的,劳动者(或者亲属)应当及时申报。在申报工伤认定时,要提供工伤认定申请表、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医疗诊断证明等资料。经过治疗终结后,申请伤残鉴定。
2、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3、工伤认定申请表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职工伤害程度等基本情况。
4、工伤认定申请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工伤认定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申请人按照书面告知要求补正材料后,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受理。
员工是因工作的原因受到的伤都是可以被认定为工伤,一般在处理时就需要先进行工伤认定,只有等到认定的结果才能协商相应的赔偿,对于赔偿的标准就可以按法律所规定的条款来,如果用人单位拒不支付这笔赔偿款,那么是可以直接走法律的程序来解决。
-
职工10级工伤伤残等级工伤赔偿标准,怎么赔偿细节
492人看过
-
月薪4000工伤10级怎么赔偿
252人看过
-
北京十级工伤赔偿标准10级工伤怎样赔偿
442人看过
-
工伤10级赔偿了135000
389人看过
-
劳动合同中没有10级工伤赔偿标准
427人看过
-
伤十级没有工伤保险怎么赔偿
306人看过
-
工伤工伤赔偿10级为什么没钱赔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12-14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或者诉讼来处理。劳动者在工作期间受伤就应该享受工伤的待遇,一般用人单位都给劳动者上的工伤保险,劳动者被认定为工伤后,由保险公司来支付赔偿金,如果用人单位未上工伤保险,就由其承担赔偿的责任。
-
工伤10级伤残赔偿多少钱10级工伤赔偿贵州在线咨询 2022-04-08一、1级至4级工伤伤残赔偿标准 1级至4级工伤伤残赔偿标准,在中国全国各地都是统一的赔偿标准,具体如下: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4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2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0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
-
工伤只有工伤等级没有工伤赔偿怎么办北京在线咨询 2022-08-21虽然鉴定伤残不够级别,但并不妨碍享受相应的工伤待遇。主要为《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
-
9级伤残加10级工伤怎么赔偿? ?云南在线咨询 2022-10-19按九级伤残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职工工伤两处伤残,分别鉴定为九级和十级伤残,根据国家标准《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GB/T“4.2晋级原则”“对于同一器官或系统多处损伤,或一个以上器官不同部位同时受到损伤者,应先对单项伤残程度进行鉴定。如果几项伤残等级不同,以重者定级;如果两项及以上等级相同,最多晋升一级”之规定,应按九级定级,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条、三十三条、三
-
工伤赔偿10级有多大赔偿西藏在线咨询 2022-08-14一、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1、十级伤残,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为7个月本人工资。 2、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计算;本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