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探视权纠纷,探视权管辖如何确定
探视权纠纷应该由被告的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不是任意一个法院都有管辖权的。经常居住地指公民离开住所地最后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住医院治病的除外。公民由其户籍所在地迁出后至迁入另一地之前,无经常居住地的,仍以其原户籍所在地为住所。
二、探视权的行使
子女探视权行使是指离婚后,间接扶养子女的一方探望子女。对探望的方式、时间安排一般由父母在离婚时协议。为子女的健康成长,双方在离婚时应对子女的探望问题进行协商,对探望方法、时间进行具体、细致的安排。离婚时双方对子女探望不能达成协议的,由人民法院在处理离婚案件时一并判决。一般在不影响子女的学习、严重改变子女生活规律的前提下,确定一段时间内,间接扶养方可与子女单独交流。
间接扶养方在行使探视权时,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有协助的义务。如果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不履行协助探望的义务,或者是采取各种手段,阻碍另一方实现探视权,那么有探视权的一方可通过向人民法院起诉,实现自己的探视权。对拒不执行有关探望子女的判决或者裁定的,人民法院可对有协助义务的个人和单位采取拘留、罚款等强制措施。
对于探望权利人依照协商或法院判决的方式和时间行使探望权的,只要不存在不利于被探望的未成年子女身心健康发展的情形,协助义务主体应无条件地履行协助义务,确保探望者探望权利的实现。当出现携带未成年子女搬离原住所或将协助义务委托他人履行等情形时,获得孩子抚养权的父母负有告知探望权人新的联系地址、受委托人姓名和联系方式等便于探望权人有效行使探望权的义务。对于有条件和有能力履行协助义务,在没有任何正当理由的情况下拒不履行协助探望权利人行使探望权的个人和单位,由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
《民法典》(2021.1.1生效)第一千零八十六条【父母的探望权】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人们都说,“相爱容易,相守难”当夫妻双方已经没有爱情,留下的只有怨恨的时候,可能离婚对于双方来说是最好的处理方法,但是往往被忽视的确是离婚后带给孩子什么心理上的影响,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所以妥善的处理好离婚后的纠纷,给孩子留下那仅存的美好形象。
-
探视权纠纷可否约定管辖
207人看过
-
探视权起诉状如何写,探视权纠纷起诉状范文
51人看过
-
探视权纠纷探视权纠纷案件主要有哪些特点
189人看过
-
离异后如何解决探视权纠纷
232人看过
-
探视权的规定一月几次,如何行使探视权
129人看过
-
探视权可以过夜吗,如何行使探视权
273人看过
-
探视权有期限吗探视期限如何确定四川在线咨询 2022-11-07根据规定,孩子父母可以就探望的时间进行双方协商。如果谈判破裂,或者协商不成,人民法院可以作出最终判决,而最终判决的时间,即便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不同意也必须执行。 此外,一般探视到子女成年时,子女就可以自己决定是否接受探视,也就是说,子女在成年后有了见父母或者不见父母的自主选择权。
-
孩子探视权纠纷:如何维权?香港在线咨询 2024-12-09针对探望权受到侵害的情况,应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而非起诉。人民法院中止不直接抚养小孩一方的探望权,并非对当事人实体权利的处分,而是为使当事人的探望权暂时受到限制,待中止事由消除后,可申请恢复其探望权。依据法律规定,由直接抚养子女一方向人民法院提出执行申请。若一方拒绝履行生效判决,对方当事人有权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第三款规定,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况下
-
该如何确定法院探视权香港在线咨询 2022-12-31一般法院会判决另一方在每个月单周或双周的某一天行使探视权,也可能会有一至两天的探望时间。如果另一方行使探视权明显影响孩子的成长健康,或十周岁以下的儿童明确不愿被另一方探视,可另行向法院起诉,由法院暂时中止另一方的探视权。除此之外,任何人不能剥夺另一方对孩子的探视权。 婚后又再婚并不影响子女父母的身份,因此还享有探望权,具体来说: 第一,这一规定明确了没有直接抚养孩子的父亲或母亲一方有探望孩子的权利
-
探视权纠纷可否约定管辖,有哪些规定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9-04探视权纠纷不能约定管辖。 法律规定,探望权纠纷由被告的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经常居住地指公民离开住所地最后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探望权,又称见面交往权,是指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亲或母亲一方享有的与未成年子女探望、联系、会面、交往、短期共同生活的权利。
-
探视权纠纷案件的探视权纠纷的特点有哪些山西在线咨询 2021-10-01单方垄断探视权。离婚后,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往往限制另一方与子女接触,这种情形的探视权纠纷案件在审理中较为普遍。行使探视权的主体范围广。婚姻法规定,行使探视权的主体是不直接与未成年子女在一起生活的父亲或母亲。而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孩子的父亲或母亲,不直接与未成年子女在一起生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甚至孩子姑、姨、叔、伯等都期望可以得到探望。探视权纠纷案件难执行。在执行探视权案件的时间、地点、方式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