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借款合同纠纷是否有诉讼期限限制
个人借款合同纠纷有诉讼期限限制,一般为三年,开始计算的时间是从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开始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期限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期限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二、借款合同虚假抵押合同是否有效
借款合同虚假抵押合同是无效的,因为法律规定以虚假的意思表示签订的合同无效。合同无效的情形主要有:以虚假的意思表示签订的合同无效;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所签订的合同无效;违背公序良俗签订的合同无效;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无效;法律其他规定。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四十六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第一百五十三条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五十四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三、个人之间转借款合同是否有效
个人之间的转借款合同满足以下条件就是有效的: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当事人是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人;转借款合同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法规或公序良俗;合同形式符合法律相关要求;法定其他有效条件等。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四百六十九条
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章 民事法律行为 第三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 第一百五十三条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n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
是否有借贷合同纠纷案的诉讼时效限制?
344人看过
-
违约合同诉讼期是否有限制
349人看过
-
个人贷款展期期限是否有限制
183人看过
-
借贷纠纷,可以在借款期限内诉讼吗?
350人看过
-
合同欠款纠纷的诉讼期限有哪些规定
154人看过
-
借款人无还款期限可否诉讼
357人看过
-
云南省是否有关于合同无效纠纷诉讼期限的限制?台湾在线咨询 2024-11-15根据《民法典》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如果法律另有规定,就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如果法律另有规定,就依照其规定。但是,如果权利受到损害已经超过二十年,人民法院将不予保护。如果有特殊情况,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
向人民提起、纠纷诉讼是否有期间限制?江西在线咨询 2022-11-01扶养、收养纠纷的诉讼时效为2年,即权利人如果向法院主张保护自己的权利,必须在知道损害发生之日起2年之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如果当事人一直不知道自己权利被侵犯的事实,那么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
云南楼盘降价引发纠纷,当事人诉讼期限是否有限制?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4-11-14根据《民法典》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如果法律另有规定,就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如果法律另有规定,就依照其规定。但是,如果权利受到损害已经超过二十年,人民法院将不予保护。如果有特殊情况,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
河北省工程合同纠纷有效期限是否有限制?新疆在线咨询 2024-11-11根据《民法典》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如果法律另有规定,就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如果法律另有规定,就依照其规定。但是,如果权利受到损害已经超过二十年,人民法院将不予保护。如果有特殊情况,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
纠纷诉讼的延期审理有期限限制吗山西在线咨询 2023-07-10刑事案件:延期审理不超过1个月;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延期审理不超过2个月;民事案件:延期审理不超过9个月。 延期审理只能发生在开庭审理阶段,延期审理前已进行的诉讼行为,对延期后的审理仍然有效。但延期的时间不计算在审理期限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