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民间借贷无效的情形
合同民间借贷无效的情形如下: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5.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又高利转贷给借款人,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
6.以向其他企业借贷或者向本单位职工集资取得的资金又转贷给借款人牟利,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
7.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借款人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仍然提供借款的;
8.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
9.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的。
二、民间借贷合同有效期几年
民间借贷合同的有效期为三年,合同的有效期是指民间借贷的诉讼时效,民间借贷属于民事纠纷,所以适用普通的诉讼时效,法律规定一般的民事案件诉讼时效为三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三、民间借贷合同履行地的认定
民间借贷合同的履行地有约定的按约定,没有约定的,以借款人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一十条规定,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相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七章 承揽合同 第七百八十二条 定作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支付报酬。对支付报酬的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据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定作人应当在承揽人交付工作成果时支付;工作成果部分交付的,定作人应当相应支付。
-
如何认定民间借贷合同无效,民间借贷合同无效的情形有哪些?
64人看过
-
无效民间借贷合同要承担什么法律后果,民间借贷合同无效情形有哪些
353人看过
-
民间借贷合同无效的情形及认定方式介绍?
200人看过
-
五种情形借贷合同无效
213人看过
-
写借条应该注意哪些事项,民间借贷合同无效的情形
433人看过
-
违反借款合同有什么后果,民间借贷合同无效的情形是什么
213人看过
-
民间借贷合同的内容及合同无效的几种情形?海南在线咨询 2023-02-22最高人民法院今天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规定》明确了5种民间借贷合同应当被认定为无效,其中,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又高利转贷给借款人,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民间借贷合同应当被认定为无效。
-
民间借款合同有哪些民间借款合同无效情形上海在线咨询 2022-11-12民间借款合同中无效条款有: 1、借款合同违法《民法典》关于利率的规定。 2、出借人不得将利息计入本金谋取高利。审理中发现债权人将利息计入本金计算复利的, 其利率超出第六条规定的限度时,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 3、非银行、非金融机构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作贷款人的民间借款合同是无效合同。 4、在民间借贷中,贷款人明知借款人是为了进行非法活动而借款的,其借款合同无效,不受合同法的保护。 5、根据相关司法
-
哪些情形下可以认定无效民间借贷合同河南在线咨询 2022-11-13无效民间借贷合同的认定无效民间借贷合同,是由于存在无效事由,自始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民间借贷合同。认定无效民间借贷合同,应从下列三个方面分析: 1、从签订合同的主体看,无行为能力人签订的民间借贷合同是无效合同。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辩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行为能力人,他们的民事活动只能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辩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行为能力人,这些人只能从事与他们
-
民间借贷常见的情形有哪些民间借贷无效法律天津在线咨询 2023-01-27法律对民间借贷无效的情形的规定如下: (一)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又高利转贷给借款人,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 (二)以向其他企业借贷或者向本单位职工集资取得的资金又转贷给借款人牟利,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 (三)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借款人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仍提供借款的; (四)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 (五)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的。
-
属于无效民间借贷的情形有哪些江西在线咨询 2023-03-08(1)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又高利转贷给借款人,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 (2)以向其他企业借贷或者向本单位职工集资取得的资金又转贷给借款人牟利,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 (3)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借款人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仍然提供借款的; (4)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 (5)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效力性强性规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