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园林建筑工程预算
建筑工程预决算是决定和控制工程项目投资产性的固定资产;另外,需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的重要措施和手段,是进行招投标、考核企业经营料、新设备的实施所涉及到的定额及时地总结、汇管理水平的依据,也是审查机关掌握投资状况,监、总、补充,防止部分工程造价失控,以利于工程投督经济活动的重要依据,这就要求工程预决算应资的控制和管理。
二、工程预决算岗位在工程建设中的职责
负责编制公司年度工程项目投资预算,按照投资预算进行项目投资控制。负责组织工程预算,拦标价的审核。负责工程项目的资金筹措、工程结算工作。计算审核过程中不得接受增加工程造价的相关资料。参与投资项目招标投标工作,负责审核招标文件、合同工程造价的项目条款。负责投资项目总投资、工程款支付、工程造价的监督和控制。该岗位存在的风险:招投标工作中,透露工程的标的。审核招标文件过程中,接受投标方的贿赂。在对工程结算的审定时,对工程量等未认真核对计算,导致审定价格高出市场价格。
三、风险的控制
由以上流程可以看出,工程预决算岗位在工作过程中都有其他部门的参与和监督,能够较大程度的降低岗位风险的发生。在施工单位办理结算审计的过程中还会有“监理单位”“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的参与。工程量的审定会通过严格的计算,以保证工程量的精确。工程签证和工程变更则需要施工单位出具相关的依据,且此类依据必须是工程签证发生是办理并通过其他相关部门的签字。通过公司内部一次审定之后,还会将审定结果交给造价咨询公司进行第二次审定。使得工程的结算价格更加合理同时也避免岗位风险的发生。结算审计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也是最容易出现岗位风险的一步。该岗位人员除了应该具备熟练掌握专业的审计知识外,还应该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坚持公正的审计原则认真进行审计,充分运用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来处理审计过程中的复杂问题。
-
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
240人看过
-
我们如何对建筑工程造价进行有效控制
167人看过
-
如何进行网络借贷风险控制
279人看过
-
如何对金融控股公司进行风险控制
346人看过
-
建设单位如何进行工程质量控制
181人看过
-
中国建筑企业如何对国外工程进行会计核算
137人看过
审计是指由专设机关依照法律对国家各级政府及金融机构、企业事业组织的重大项目和财务收支进行事前和事后的审查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 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 更多>
-
公司进入国外经营如何控制风险西藏在线咨询 2022-03-14具体的方式有以下几种:一、建立公司灭失预警机制在私营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处于激烈市场竞争中的任何公司都有可能因受内外因素的影响而遇到经营危机,从而侵害人的权益。根据国外经验,可建立公司灭失预警机制,对公司经营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危机信息并发出警情预报,把灭失风险引入公司内部,让公司、管理者、股东共同承担风险责任,使责、权、利三者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保障公司正常运转和债权人的权益不受非法侵害。二、引入公司
-
建设单位如何进行工程质量控制北京在线咨询 2021-07-30工程质量控制按工程质量形成过程,建设单位的质量控制包括建设全过程各阶段: 1、决策阶段的质量控制,主要是通过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选择最佳建设方案,使项目的质量要求符合业主的意图,并与投资目标相协调,与所在地区环境相协调。 2、工程勘察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主要是要选择好勘察设计单位,要保证工程设计符合决策阶段确定的质量要求,保证设计符合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规定,要保证设计文件、图纸符合现场和施工的实际
-
公司劳动合同中如何对企业风险进行控制云南在线咨询 2023-01-12劳动合同法律风险规避: 1、合同必备条款不能缺少,劳动合同本应双方各执一份; 2、必须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3、试用期的约定必须合法; 4、不能扣押劳动者身份证和工资作为押金等; 5、依法支付劳动报酬、经济补偿金; 6、不能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 7、用人单位要出具解除、终止书面证明; 8、劳动者的赔偿责任。 风险提示:劳动合同的条款必须包括: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
-
企业如何进行内部控制设计风险评估宁夏在线咨询 2023-08-26业务外包内部控制设计风险评估包括下列过程: 1、识别并描述风险。 2、分析风险。业务外包风险分析的内容很多,应包含成因和结果两个方面,并编制业务外包风险分析表。 3、评价风险。业务外包风险评价应从发生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两个维度进行,根据评价结果进行风险排序和等级划分,并编制业务外包风险评价表。 4、选择风险应对策略。 5、编制风险数据库或绘制风险图谱。
-
并购基金投资的时候如何进行风险控制辽宁在线咨询 2023-03-03并购基金投资的时候风险控制的方式是: 1.要制定严格的防火墙制度和风险隔离制度,坚持业务隔离和财务独立; 2.在协议中订立特殊条款,保障权益的同时提高自身在目标公司的地位和影响力; 3.应充分分析目标企业的特征,注重退出方式和时机的选择,并制定方案引导退出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