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毒送医院是不是犯罪中止内容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3-12 19:31:02 333 人看过

投毒送医院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犯罪中止的适用情况:

1、在实行行为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2、在犯罪预备阶段或者在实行行为还没有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放弃犯罪。

一、非法拘禁罪犯罪中止吗

非法拘禁存在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犯罪嫌疑人在实施非法拘禁的过程中自动放弃该行为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那么就构成犯罪中止。

二、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的特征

(一)时空性,即必须是在犯罪过程中中止犯罪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二)中止的自动性。

成立犯罪中止,要求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这是犯罪中止与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在主观上的区分标志。当然这里的自动性可以包括:自动中止犯罪或自动的防止结果的发生。

(三)彻底性

中止犯罪必须是彻底的而不是暂时的,即犯罪分子决心今后不再继续进行已经中止的犯罪活动,等待以后再继续进行,这只是犯罪的暂时中断,而不是犯罪中止。

三、犯罪中止要怎么处罚

犯罪中止的处罚是:没有造成损害的中止犯,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中止犯,应当减轻处罚。犯罪中止包括两种情况:

1、犯罪行为没有完全实施完些的中止,主要包括在预备阶段或者在犯罪实行行为尚未完全实行完毕的讨程中自动放弃犯罪;

2、犯罪行为已经完全实施完毕,但在犯罪结果发生前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中止。犯罪中止的处罚是:没有造成损害的中止犯,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中止犯,应当减轻处罚。

犯罪中止被杀的人形成重伤处罚如下:

1、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2、相关法律规定,犯罪中止是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犯故意伤害罪但犯罪中止致人重伤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中止行为本身不是犯罪,犯罪中止形态则是犯罪的状态,应当负刑事责任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4月06日 05:2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犯罪中止相关文章
  • 对于害人送医院属于犯罪中止吗
    害人送医院,能够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属于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一、犯罪中止是怎么规定的犯罪中止是指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包括两种情形,一是在犯罪预备阶段或者在实行行为还没有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放弃犯罪;二是在实行行为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根据《刑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二、罪中止量刑标准是怎样的若犯罪分子的行为构成犯罪中止,则对其进行量刑的规定具体是: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过
    2023-06-19
    103人看过
  •  有关医院犯罪中止的送死人问题
    该段内容讲述了犯罪中止的定义和判断标准。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而判断是否属于犯罪中止,则需要考虑行为人是否在伤者自行放弃犯罪或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情况下实施行为。若满足这一标准,则属于犯罪中止。否则,则不属于犯罪中止。行为人造成他人伤害后,将其送医治疗的行为,若在伤者自行放弃犯罪或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情况下,属于犯罪中止;而其他情况下,则不属于犯罪中止。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 素材中提到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吗?根据我国《刑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对于素材中提到的行为,我们需要判断其是否符合犯罪中止的构成要件。首先,犯罪中止需要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从题目描述来看,该行为是“将同事打伤”,属
    2023-08-27
    301人看过
  • 绑架途中送回人质是不是犯罪中止
    绑架途中送回人质不是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而绑架罪,只要犯罪人实际控制了人质即成立犯罪既遂。一、犯罪预备,犯罪中止,犯罪未遂,犯罪既遂1.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2.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3.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4.已经实行终了或是已经造成某种危险状态、损害结果的,是犯罪既遂。二、有人来就没有偷东西是犯罪中止吗有人来就没有偷东西不一定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在犯罪预备阶段或者在实行行为还没有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放弃犯罪;二是在实行行为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如果犯罪人没有彻底放弃犯罪就不算成立犯罪中止。三、犯罪中止的具体条件有哪些犯罪中止条件:(1)时间条件:中止行为发生在犯
    2023-02-21
    322人看过
  •  伤者送医行为是否涉及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这种行为属于犯罪中止,因为它表明了行为人主动放弃了犯罪行为。相反,如果行为人没有自动放弃犯罪或者没有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那么就不属于犯罪中止。在将犯罪嫌疑人送入医院后,如果行为人有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则属于犯罪中止,反之则不属于犯罪中止。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 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区别是什么?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是两个在司法审判中经常出现的概念,它们的区别在于停止犯罪的原因和停止犯罪所造成的结果不同。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而犯罪未遂则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但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因此,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在停止犯罪的原因和停止犯罪所造成的结果上存在明显的区别。犯罪中
    2023-08-30
    207人看过
  • 给人下毒后悔了送到医院算未遂还是中止
    该问题需依实际情形予以评定。若犯罪分子在投毒之后及时将受害者送往医院就诊并成功阻止了进一步伤害,此时构成犯罪中止。也就是说,当行为人在犯罪途中感知到其继续实施犯罪必将会导致危险产生或损失扩大时,主动终止犯罪活动,并成功避免了此等危害结果的发生,即可视为犯罪中止。在此种情况下,如未对他人或社会造成任何损害,应免于刑事责任的追究;但反之若已给他人或社会带来损害,则应对其减轻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2024-05-02
    81人看过
  • 探讨:投毒后报警是否属于犯罪中止?
    如果能及时有效的阻止犯罪结果发生,就构成犯罪中止。中止行为本身不是犯罪,而是《刑法》所鼓励的行为;犯罪中止形态则是犯罪的状态,应当负刑事责任。按照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投毒者会量刑多少年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是指是指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犯本罪的,具体量刑标准如下:1、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2、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2023-07-10
    65人看过
  • 投毒后报警能不能成立犯罪中止
    一、投毒后报警能不能成立犯罪中止如果投完毒后报警的,不会构成犯罪中止,而是犯罪既遂,但构成自首,要依据造成的危害后果给予相应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第六十七条【自首】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二、犯罪中止的特征犯罪中止具有:中止的时间性、中止的自动性、中止的客观性和中止的有效性四个特征。1、中止
    2023-12-31
    440人看过
  • 犯罪人未将被害人送到医院构成犯罪中止吗
    根据《刑法》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因此,未送到医院是否构成犯罪中止,要看案件的具体情况而定,满足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才是犯罪中止。《刑法》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因此,未送到医院是否构成犯罪中止,要看案件的具体情况而定,满足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才是犯罪中止。
    2024-05-04
    424人看过
  • 根据法律规定投毒是否成立犯罪中止?
    一、根据法律规定投毒是否成立犯罪中止?根据法律规定投毒是不成立犯罪中止,认定犯罪中止标准如下,(一)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行为人在客观上能够继续犯罪和实现犯罪结果的情况下,自动作出的不继续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结果的选择。首先,行为人明确认识到自己能够继续犯罪或实现犯罪结果;其次,中止行为的实施是行为人自动作出的选择;再次,中止犯罪的决意必须是完全的、无条件的、彻底的,不是部分的、有条件的或暂时的。中止犯罪的主观原因,有的是惧怕受到刑罚的惩罚;有的是由于他人的劝说而改变了原来的犯罪意图;有的是良心发现,幡然悔悟,改变了自己的犯罪意图;有的则出于对被害人的怜悯,转而防止犯罪结果的出现。犯罪中止的主观原因,不影响犯罪中止的成立。(二)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第一,中止行为是停止犯罪的行为,是使正在进行的犯罪中断的行为。第二,中止行为既可以作为的形式实施,也可以不作为的形式实施。第
    2023-04-28
    189人看过
  • 法院自首投毒是犯罪还是实犯
    投毒自首不属于犯罪中止。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的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自首是指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投毒自首说明行为人已经实施并完成了投毒的行为,是犯罪既遂,因此投毒自首不属于犯罪中止。一、犯罪中止盗窃追回财产会判刑吗构成盗窃罪是会判刑的,盗窃后主动归还财产不属于犯罪中止。犯罪中止是指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盗窃行为只要使财物脱离被盗人的控制,就算是犯罪既遂了,不存在犯罪中止问题。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偷了别人的东西后又将东西还回去的,如果偷盗的财物达到数额较大的,就会构成盗窃罪既遂,而将财物还回去的,是属于投案自首的表现。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
    2023-03-27
    96人看过
  • 行为人投毒犯罪中止构成吗?
    一、投毒送医院是犯罪中止吗投毒送医院是犯罪中止。相关法律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罪中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1]。中止行为本身不是犯罪,而是刑法所鼓励的行为;犯罪中止形态则是犯罪的状态,应当负刑事责任我国现行刑法第24条第1款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这是一条精练概括性的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往
    2023-06-03
    482人看过
  • 投毒自首会属于犯罪中止吗
    一、投毒自首会属于犯罪中止吗投毒自首不属于犯罪中止。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而自首显然是犯罪行为已经完成,犯罪结果已经发生后的行为,所以自首当然不构成犯罪中止。作为故意犯罪特殊形态的犯罪中止,是指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而又中止了犯罪所呈现的形态。犯罪中止与中止行为本身具有密切联系:没有中止行为就不可能有犯罪中止形态,中止行为是犯罪中止形态的决定性原因,犯罪中止形态是中止行为造成的结局。《刑法》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二、吸毒属于犯罪吗吸毒不构成犯罪。违法持有毒品达到一定数量属于犯罪行为。非法持有鸦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非法持有
    2024-01-18
    313人看过
  • 毒品免费送人是不是犯罪
    将毒品免费送给他人的,行为人可能涉嫌引诱、教唆他人吸毒罪。该罪的构成要件是:主体是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客体是社会治安管理秩序和他人的身心健康;主观上是行为人具有故意的心态;客观上行为人通过宣扬吸食、注射毒品后的感觉等方法,非法实施引诱、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行为。毒品免费送人是不是犯罪的法律依据《刑法》第三百五十三条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强迫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引诱、教唆、欺骗或者强迫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的,从重处罚。第三百五十四条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七节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2022-06-22
    185人看过
  •  医院接受杀人犯是否属于犯罪中止?
    根据《刑法》第二十四条,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因此,在将谋杀者送入医院之后,就意味着谋杀已经完成,属于犯罪中止。在将谋杀者送入医院之后,就意味着谋杀已经完成,而非犯罪中止。根据《刑法》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 案 例 分 析 】 杀 人 后 送 医 院 能 否 构 成 犯 罪 中 止 ?杀人后送医院,是否属于犯罪中止?根据《刑法》第二十四条,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因此,杀人后送医院属于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因此,如果杀人后及时送医,救治成功,没有造成损害,那么就不需
    2023-09-16
    262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犯罪中止构成犯罪,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 更多>

    #犯罪中止
    相关咨询
    • 人体带毒犯罪中止是啥,下毒后送医院是犯罪中止吗
      四川在线咨询 2022-08-06
      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犯罪中止存在两种情况: 一是在犯罪预备阶段或者在实行行为还没有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放弃犯罪; 二是在实行行为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刑法第24条第一款规定犯罪中止的概念是:“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在犯罪预备
    • 送医院半路摩犯罪中止
      澳门在线咨询 2022-08-09
      成立中止犯要求犯罪结果没有发生,这里的“犯罪结果”指的是行为人希望通过犯罪行为造成的结果,被害人重伤这种结果显然不是。至于处罚的时候当然要考虑造成重伤的结果,在量刑上肯定比没有造成损害或轻伤的中止犯要重一些。
    • 犯罪中止后能否不把犯罪人送到医院
      天津在线咨询 2022-11-22
      根据《刑法》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因此,未送到医院是否构成犯罪中止,要看案件的具体情况而定,满足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才是犯罪中止。
    • 投毒是否就可以判决犯罪中止
      云南在线咨询 2023-01-03
      如果能及时有效的阻止犯罪结果发生,就构成犯罪中止。中止行为本身不是犯罪,而是《刑法》所鼓励的行为;犯罪中止形态则是犯罪的状态,应当负刑事责任。按照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 投毒后报警是否成立犯罪中止?
      陕西在线咨询 2022-08-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四条【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