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离异后子女的监护人一般是离婚后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若夫妻双方都没有监护能力或者是都不适合行使监护权的,可以由未成年人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或其他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委会或村委会、民政部门同意的担任监护人。
一、孩子的法定监护人应该是父母吗?
父母未死亡且具有监护资格,也没有丧失监护权的情形下,孩子的法定监护人必须是父母。如果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未成年人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其他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委会或村委会、民政部门同意并且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二、法律规定什么人能够作为监护人
法律规定以下人员可以作为监护人:
1、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是父母,父母死亡或没有监护能力的依次是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
2、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的监护人是配偶、父母、子女、其他近亲属;
3、再是其他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委会或村委会、民政部门同意的。
三、法定监护的范围包括哪些
法定监护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监护人范围和顺序的监护。法定监护人可以由一人或多人担任。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父母对子女享有监护权,是当然的第一顺位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或没有监护能力的,依次由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兄姐、关系密切的亲属或朋友、父母单位和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委会或村委会、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成年精神病人的法定监护人的范围和顺序是: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亲属、关系密切的亲属或朋友、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住所地的居委会、村委会、民政部门。法定监护人的顺序有顺序在前者优先于在后者担任监护人的效力。但法定顺序可以依监护人的协议而改变,前一顺序监护人无监护能力或对被监护人明显不利的,人民法院有权从后一顺序中择优确定监护人。
夫妻离婚后,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无权取消对方对该子女的监护权,但是,未与该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对该子女有犯罪行为、虐待行为或者对该子女明显不利的,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取消的除外。一般因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了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而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的,按照普通程序审理;要求变更监护关系的,按照特别程序审理;既要求承担民事责任,又要求变更监护关系的,分别审理。
-
孩子父母离婚后监护人能否委托
354人看过
-
父母死亡孩子谁监护
398人看过
-
两岁多的小孩在父母离婚后由谁监护?
213人看过
-
孩子三岁离婚后父母监护权争夺
152人看过
-
离婚后,父母仍然担任孩子的监护人吗?
398人看过
-
孩子父母离婚需要监护人么
244人看过
监护,是指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民事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法律制度。履行监护职责的人称为监护人,受到监督和保护的人是被监护人。 早在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里就有关于为浪费人和精神病人设置监护的规定。但当... 更多>
-
离婚后父母监护孩子应该是谁?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1-06-08离婚后,父母仍然是孩子的监护人,《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第一千零八十四条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
-
无父母监护人的孩子是谁天津在线咨询 2023-08-26父母是孩子的监护人,但是父母已经死亡的或者不具有监护能力了,按照以下有监护能力的人的顺序监护: 1.祖父母、外祖父母; 2.兄、姐; 3.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
离婚后,孩子归谁,孩子的父母有权力做监护人吗宁夏在线咨询 2021-11-10夫妻离婚后,双方仍对子女享有监护权,即使是未取得子女监护权的一方也对子女享有监护权。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是基于父母与子女的关系。除非父母一方死亡,监护权被剥夺,否则监护权不会因父母离婚而消除。
-
孩子离婚后父母是不是还要监护人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1-11-21离婚后,父母仍然是孩子的监护人。 抚养和监护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 父母离婚,未取得子女监护权的一方,仍有监护权。父母双方都不会因为离婚而失去监护人的资格。 也就是说,父母离婚后,无论孩子由哪一方抚养,父母双方都是孩子的监护人,都应该履行监护义务,承担监护责任。
-
父母离婚孩子判给母亲谁是监护人?是怎么规定的安徽在线咨询 2022-07-24男女双方都孩子的监护人,只不过女方拥有孩子的抚养权。 1、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2、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 3、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