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被转移的,可以向法院起诉追回应继承的份额,转移遗产者有可能承担减少遗产继承的法律后果。其他继承人如果不共同起诉他,法院会在起诉后通知他们,并均列为原告,如果有不愿意做原告的,则表示放弃了此财产的继承权。人民法院对故意隐匿、侵吞或争抢遗产的继承人,可以酌情减少其应继承的遗产。
一、继承权的放弃和丧失有何区别
继承权的放弃和丧失,其结果都是不发生继承遗产的结果,但两者却有明显的区别。
1﹑放弃继承权,是继承人自愿放弃无偿取得被继承人的合法遗产的权利法。这种行为是出自继承人自身内心意思的真实表示;丧失继承权,是继承人有《民法典》(2021.1.1生效)规定行为之一,经人民法院认定并作出判决而被剥夺其继承权,这种被剥夺是依法强制执行的,不以被剥夺人的意志为转移。
2﹑放弃继承权必须在继承开始之后,遗产处理之前用书面或口头方式向其他继承人表示,其效力可以追溯到继承开始的时间;而丧失继承权则可以发生后继承开始之后,也可以发生在继承开始之前,其显示的方法是以人民法院的判决书的形式。
3﹑放弃继承权是继承人放弃自己继承的一种权利,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只要自己诚心的放弃表示即可,而丧失继承权是依法剥夺继承人的继承权,这种被剥夺必须受《民法典》继承编严格的法定限制,除外不能使继承人丧失继承权。
二、父母去世后财产遗嘱没有写如何分配
在被继承人死亡后,如果没有遗嘱,就是按照法定继承分配遗产。
在法定继承中,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的,由第一顺序继承人参与遗产分配;第二顺序继承人无权参与遗产分配;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或第一顺序继承人均已放弃继承或继承权丧失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参与遗产分配。在分配遗产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同一顺序继承人一般应当均等分配遗产。也就是说,在没有特殊情况时,(如某一继承人尽了绝大部分赡养义务,而另一人则几乎没尽赡养义务),各继承人分得相同遗产。
(2)在一定情形下可以多分或少分遗产。如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可以适当比其他继承人多分一些遗产;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可以多分一些遗产;对有扶养能力和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应当不分或少分遗产,但若有扶养能力和扶养条件的继承人愿意尽扶养义务,而被继承人因有固定收入和劳动能力并明确表示不要求其扶养的,则不应因此而减少其遗产分配份额;另外,有关司法解释还指出,有扶养能力和扶养条件的继承人即使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但对需要扶养的被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可以不分或不分配遗产
三、人死没有遗产债务自家还
如若死者有遗产,你可以起诉他的继承人,要求继承人在继承份额范围内承担还款义务。有遗产没有继承人的,你可以起诉相关组织,如果欠债人死了,又有遗产,你可以起诉他的遗产继承人,要求遗产继承人偿还欠债人的债务,如果没有遗产那么欠债关系就消失了
-
发现转移遗产该怎么办,私自转移遗产的行为是否违法
368人看过
-
为了躲避债务把财产转移了我应该怎么办
244人看过
-
离婚财产应该怎样处理应该怎样防止财产转移
296人看过
-
二审上诉期间被告财产转移应该怎么办
471人看过
-
法院怎么样查遗产转移
264人看过
-
男人转移财产不移位离婚应该怎么办
399人看过
-
法院应该怎么样查遗产转移天津在线咨询 2024-08-24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需要你提供对方有进行资产转移的证据。民事诉讼过程中,提交证据是当事人的义务,法院不能主动调查相关证据。当事人一方认为涉案财产被转移的,申请人可以向法院提供财产转移的线索,申请法院调取相关证据材料。 但如果相关证据当事人或者通过委托律师调查的,法院不受理调查取证申请。 《民事诉讼法》: 第六十四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
-
犯财产转移罪应该被怎样处罚?澳门在线咨询 2022-09-16恶意转移财产罪人民法院可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百一十一条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二)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或
-
-
遗产被转移了怎么办,法律是如何规定的江西在线咨询 2023-10-24遗产被转移了,如果是在财产分割和离婚判决前,发现另一方有财产转移的行为,可以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如果是在离婚后或共同财产分割后发现的,可以向法院提起重新分割财产的诉讼。关于遗产被转移了怎么办的问题,还可以点击在线律师咨询,我们帮你更快更有效的解答。
-
如果我的财产被强制执行转移了,我应该怎么办?澳门在线咨询 2024-11-05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执行: (一)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的 (二)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的 (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的 (四)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五)人民法院认为应当中止执行的其他情形。 如果中止执行的情形消失,人民法院可以恢复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