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确立劳动关系而不劳务关系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4-05-21 23:47:07 439 人看过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可以认定劳动关系。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符合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具有主体资格;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等情形,双方建立劳动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02日 10:0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未签劳动合同,如何明确劳动关系或劳务关系?
    如果在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满足上述三个条件,劳动关系即已成立。这意味着,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已经形成,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并且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如果在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满足以下条件,劳动关系即已成立:(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用 人 单 位 未 签 合 同 , 如 何 认 定 劳 动 关 系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有时用人单位尚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此时如何认定劳动关系呢?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
    2023-09-15
    284人看过
  • 劳务派遣的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
    (一)劳务派遣中有哪些法律关系1.劳务输出单位与劳务输入单位是劳务派遣关系。2.劳务输出单位与劳动者是劳动关系。3.劳动者与劳务输入单位是劳务服务关系。(二)劳务派遣中的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联系1.这种三角法律关系的基础是劳务派遣关系。2.这种三角法律关系的支柱是劳动者与劳务输出单位的劳动关系和与劳务输入单位的劳务服务关系。《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条规定,“劳动者因履行劳动力派遣合同产生劳动争议而起诉,以派遣单位为被告;争议内容涉及接受单位的,以派遣单位和接受单位为共同被告”。《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劳务派遣单位或者用工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的,劳务派遣单位和用人单位为共同当事人。附: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一)相关的几个概念1.劳动关系的概念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表现形式有两种:直接实现劳动过
    2023-04-19
    486人看过
  • 劳动关系不明确怎么办
    劳动关系不明确的,通过以下证据,可以认定双方存在事实劳动关系:(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然后去申请仲裁确认劳动关系。一、未签劳动合同怎么举证其确定劳动关系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四)考勤记录;(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二、没签劳动合同怎么办单位能不能解除劳动关系单位没签劳动合同但有以下凭证证明双方存在劳动关系的,能开解除劳动关系证明: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工资支付凭证
    2023-06-24
    294人看过
  • 劳动关系确认劳动关系争议情形
    一、劳动关系确认劳动关系争议情形确认劳动关系争议一般见于事实劳动关系,事实劳动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形:1、应签而未签劳动合同;2、以口头协议代替书面劳动合同;3、以其他合同形式代替劳动合同而发生的劳动关系认定纠纷。即在其它合同中规定了劳动者的权利、义务条款,比如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兼并合同中规定了职工的使用、安置和待遇等问题,这就有了作为事实劳动关系存在的依据;4、劳动合同期满没有终止也没有续签而形成的事实延续的劳动关系;5、劳动合同构成要件或者相关条款缺乏或者违法,事实上成为无效合同,但是双方依照这一合同规定已经建立劳动关系。二、非劳动关系确认劳动关系争议的情形为争取更大利益,有的劳动者在非劳动关系的情况下亦向用工单位提起确认劳动关系的要求,这种情况多见于:1、劳务派遣用工关系中劳动者向用工单位主张事实劳动关系;2、劳务关系中,用工单位与务工人员一般仅构成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劳务关系解
    2023-04-30
    200人看过
  •  确立劳动关系的步骤
    劳动关系从用工那天开始成立。但用人单位招用员工未签订书面合同时,劳动关系也会形成,前提是满足以下条件:用人单位和员工具备法律和法规规定的身份资格,用人单位依据法律和法规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适用于员工,员工受雇于用人单位并接受其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员工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关系从用工那天开始成立。如果用人单位招用员工未签订书面合同,但满足以下条件,劳动关系就会形成:1.用人单位和员工具备法律和法规规定的身份资格;2.用人单位依据法律和法规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适用于员工,员工受雇于用人单位并接受其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3.员工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劳 动 关 系 的 核 心 要 素 是 什 么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劳动而产生的法律关系。其核心要素包括劳动合同、工资、工时、福利、解雇等。其中,劳动合
    2023-09-01
    243人看过
  • 劳动关系确立的标准
    一、劳动关系确立的标准劳动关系的确立标准是用人单位实际用工的开始之日。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包括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事业单位等)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二、确立劳动关系的法律规定有哪些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三、劳动关系确定的条件有哪些(一)劳动关系确定的条件有这些:1、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主体资格符
    2023-06-14
    471人看过
  • 怎么区别劳务关系还是劳动关系,劳动关系应如何认定
    一、怎么区别劳务关系还是劳动关系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的区别:1、两者产生的依据不同。劳动关系是基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生产要素的结合而产生的关系;劳务关系产生的依据是双方的约定。2、适用的法律不同。劳务关系主要由民法、合同法、经济法调整,而劳动关系则由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规范调整。3、主体资格不同。劳动关系的主体只能一方是法人或组织,即用人单位,另一方则必须是劳动者个人,劳动关系的主体不能同时都是自然人,也不能同时都是法人或组织;劳务关系的主体双方当事人可以同时都是法人、组织、公民,也可以是公民与法人、组织。4、主体性质及其关系不同。劳动关系的双方主体间不仅存在着财产关系即经济关系,还存在着人身关系,即行政隶属关系。劳动者除提供劳动之外,还要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服从其安排,遵守其规章制度(如考勤、考核等)等,成为用人单位的内部职工。5、是以谁的名义实施工作以及由谁承担责任不同。事实劳动关系是劳
    2023-04-18
    132人看过
  • 劳务关系不能申请工伤吗,劳务关系和劳动关系的区别
    一、劳务关系不能申请工伤吗劳务关系不能申请工伤,劳务关系中提供劳务的一方受到人身损害的,只能以人身损害要求雇主承当赔偿责任。《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全文》第十一条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雇佣关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员人身损害的,赔偿权利人可以请求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也可以请求雇主承担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因安全生产事故遭受人身损害,发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接受发包或者分包业务的雇主没有相应资质或者安全生产条件的,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属于《工伤保险条例》调整的劳动关系和工伤保险范围的,不适用本条规定。二、劳务关系和劳动关系的区别1、用工主体资格不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条的相关规定,只有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及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能成为合法的用工主体,自然人是不能成为用工主体的
    2024-01-27
    295人看过
  • 劳务关系是否等于劳动关系
    一、劳务关系是否等于劳动关系事实上,一方面,劳务合同与劳动合同在形式上有本质的区别,两种合同往往对应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法律关系,另一方面,对于合同双方的法律关系,又不能仅仅从合同本身的形式来进行区分。下面,先说说两种合同的区别:1、劳务合同的双方有可能都是自然人,或都是法人,而劳动合同双方一方只能是自然人,另一方则是除自然人之外的用工主体,主要是法人或非法人单位;2、劳务合同受《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的调整,而劳动合同受《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调整;3、劳务合同双方是平等的民事主体关系,而劳动合同双方在合同签订后存在隶属关系,劳动者需服从单位的管理和支配;4、合同内容不同,劳务合同内容主要是双方平等协商后的合意性条款,劳动合同的内容则更多的是法定性条款,双方选择的范围远小于劳务合同。具体来说,劳务合同的内容相对简单,主要是有关约定的工作内容和劳务报酬,而劳动合同还包括劳动者的保险、岗位等
    2023-04-29
    214人看过
  • 仲裁书中确立劳动关系的劳动关系有时效吗?
    劳动关系仲裁书执行有时效的。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劳动仲裁协议的执行期限为二年。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裁决书,应当依照规定的期限履行。一、劳动仲裁后申请强制执行多久一、劳动仲裁裁决书生效后单位不履行的,劳动者应当在12个月之内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律上目前对申请执行后多长时间进入执行,什么时候结案没有明确规定。二、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十一条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裁决书,应当依照规定的期限履行。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理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案件若干期限的规定》第一条规定,被执行人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一般应当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执结;非诉执行案件一般应当在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执结。有特殊情况须延长执行期限的,应当报请本院院长或副院长批准。申请延
    2023-02-23
    204人看过
  • 非全日制劳动关系属于劳动关系还是劳务关系?
    一、如何区分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1、劳务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就劳务的提供与报酬的给付所达成的协议,遵循意思自治、合同自由和等价有偿的原则,雇主与雇员之间形成的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劳务关系不受劳动法调整,应适用民法通则、合同法的规定。2、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依法所确立的劳动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受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等保护。3、区分:(1)主体不同:劳动关系一方是符合劳动年龄并具有与履行劳动合同义务相适应能力的自然人,另一方是符合劳动法所规定条件的用人单位;而劳务关系不限于自然人与用人单位之间,还可以是单位之间,自然人之间,并且可能是两个主体以上。(2)关系不同:劳动关系中形成的是管理与被管理、监督与被监督、指挥与被指挥的隶属关系;劳务关系是平等主体依据双方约定所形成的一种财产关系,不存在人身的隶属性。(3)关系的稳定性不同:劳动关系比较稳定,反映的是一种持续的生产资料、劳动
    2023-04-01
    252人看过
  • 怎样确定的劳动关系?施工用工劳动关系怎么确定?
    一、怎样确定的劳动关系根据劳动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12号)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2)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3)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1)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2)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3)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4)考勤记录;(5)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其中,(1)、(3)、(4)项的有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二、施工用工劳动关
    2023-04-29
    331人看过
  • 关于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意义
    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概念为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而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法律关系。劳务关系是劳动者与用工者根据口头或书面约定,由劳动者向用工者提供一次性的或者是特定的劳动服务,用工者依约向劳动者支付劳务报酬的一种有偿服务的法律关系。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与联系(一)联系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是劳务市场上最常见的法律关系。它们的联系是:两种关系中,都是一方提供劳动力,另一方支付劳动报酬,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通过书面或口头约定享有和履行。(二)区别1、从主体上看劳动关系主体一方为劳动者,另一方为用人单位,其主体具有特定性。用人单位可以是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或个体经济组织。劳动者是指在法定的劳动年龄范围内(一般16~60周岁之间),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劳动者的主体资格受劳动法律法规的限制。在劳务关系中,其主体具有不特定性
    2023-08-01
    175人看过
  • 劳务关系怎么申请劳动仲裁,劳务关系有哪些
    一、劳务关系怎么申请劳动仲裁劳务关系不能申请劳动仲裁,劳务关系适用《民事诉讼法》而不适用劳动争议仲裁。劳动仲裁只仲裁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二条【个人
    2024-01-07
    198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劳动关系劳务关系劳务关系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劳动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澳门在线咨询 2022-03-07
      【法律意见】劳动关系订立劳动合同,劳务关系订立劳务合同。劳动者年满16岁,不满法定退休年龄,具有法定劳动者资格;用人单位经过合法注册,具有法定用工主体资格。双方建立的是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或者用工单位未经合法注册,双方建立的是劳务关系,应当订立劳务合同。自劳动法实施,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劳动合同,都是劳动合同制职工,只有合同期限不同,享有平等的权利。【法律依据】《劳动
    • 劳动与劳务关系关系
      江苏在线咨询 2022-10-26
      (一)相关的几个概念1.劳动关系的概念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表现形式有两种:直接实现劳动过程,间接实现劳动过程。2.劳务关系的概念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等主体之间就劳务事项进行等价交换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经济关系。(二)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联系与区别当劳务关系的平等主体是两个,而且一方是用人单位,另一方是自然人时,它的情形与劳动关系很相近,从现象上看都是一方
    • 如何证明员工是劳动关系而非劳务关系
      安徽在线咨询 2022-11-15
      可以搜集以下这些凭证来证明是劳动关系而非劳务关系: (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四)考勤记录; (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其中, (一)、 (三)、 (四)项的有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关于确立劳
    • 2022年劳务外包劳动关系劳动关系如何确定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1-12
      劳务外包劳动关系劳动关系的确定: 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主体合格; 2、劳动者为用人单位进行有报酬服务,用人单位依法对劳动者进行管理; 3、劳动者参与用人单位的工作运作。 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四条规定,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用人单位设立的分支机构,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的,可以作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未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的,受用人单位委托可以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
    • 劳动者怎么证明和用人单位是劳动关系而非劳务关系
      湖北在线咨询 2022-05-13
      可以搜集以下这些凭证来证明是劳动关系而非劳务关系: (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四)考勤记录; (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其中, (一)、 (三)、 (四)项的有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关于确立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