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罪认定基于四个要件: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客体要件是侵犯社会秩序,客观要件是以聚众扰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正常活动,致使其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医疗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主体要件是一般主体,主观要件是故意。
本罪的认定基于以下四个要件: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秩序;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以聚众的方式扰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正常活动,致使其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医疗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为故意。
如 何 认 定 聚 众 扰 乱 社 会 秩 序 罪 ?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是指聚集多人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这种行为通常表现为在公共场所或公共活动中,聚众高声喧哗、喊叫、唱歌、跳舞等,严重时还可能伴有财物损失和人身伤害。
根据我国《刑法》第291条的规定,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属于扰乱公共秩序罪的一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形:
1. 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在机场、车站、码头等公共场所,聚众高声喧哗、喊叫、唱歌、跳舞等,严重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和工作。
2. 聚众扰乱公共交通工具秩序:在公共交通工具内,聚众高声喧哗、喊叫、威胁、恐吓等,影响交通工具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3.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在公共场所或公共活动中,聚众扰乱社会秩序,造成严重社会影响。
要认定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需要满足以上情形之一。如果行为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将更容易被认定为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
1. 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行为人在公共场所高声喧哗、喊叫、唱歌、跳舞等,严重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和工作。
2. 聚众扰乱公共交通工具秩序:行为人在公共交通工具内高声喧哗、喊叫、威胁、恐吓等,影响交通工具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3.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行为人在公共场所或公共活动中,聚众扰乱社会秩序,造成严重社会影响。
如果行为人具有以上情形之一,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将更容易被认定为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
1. 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在公共场所高声喧哗、喊叫、唱歌、跳舞等,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1)干扰了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司法行政机关正常工作的;(2)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社会秩序的;(3)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
2. 聚众扰乱公共交通工具秩序:在公共交通工具内高声喧哗、喊叫、威胁、恐吓等,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1)干扰了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司法行政机关正常工作的;(2)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社会秩序的;(3)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
3.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在公共场所或公共活动中,聚众扰乱社会秩序,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1)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2)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综上所述,要认定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需要考虑行为人的具体行为和情节。如果行为人具有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聚众扰乱公共交通工具秩序或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的情形之一,并且具有相应的情节,那么就可能被认定为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是一种扰乱公共秩序罪,主要表现为在公共场所或公共活动中,聚众高声喧哗、喊叫、唱歌、跳舞等,严重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和工作。要认定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需要满足以上情形之一。如果行为人具有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聚众扰乱公共交通工具秩序或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的情形之一,并且具有相应的情节,那么就可能被认定为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条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医疗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聚众冲击国家机关,致使国家机关工作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多次扰乱国家机关工作秩序,经行政处罚后仍不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多次组织、资助他人非法聚集,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
聚众扰乱秩序罪如何判,怎么认定聚众扰乱秩序罪
292人看过
-
如何区分扰乱单位秩序行为与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
395人看过
-
什么叫做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扰乱法庭秩序罪与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区别有哪些
365人看过
-
杨**聚众扰乱社会秩序一案
145人看过
-
什么是扰乱公共秩序罪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判几年
56人看过
-
"聚众占房案"一审判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
331人看过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
寻衅滋事罪与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该如何认定贵州在线咨询 2023-06-27第一,实施犯罪的地点有所不同。寻衅滋事罪的行为地点可能在于任何的场所,包括并不限于私人场所、家庭、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商场、公园、影剧院、展览会、运动场或者其他公共场所 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行为实施的地点只是在公共场所,例如商店、饭店、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商场、公园、影剧院、展览会、运动场或者其他公共场所。 第二,实施犯罪的方法和行为有所不同。 寻衅滋事罪的方法或者行为表现为吃拿卡要、斗
-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对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处罚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1-23我国刑法第二百九十条规定: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者,对首要分子,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由以上条款可知,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立案标准应包含两大条件。 我国刑法第二百九十条规定: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是指
-
什么是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与相关罪名界限是什么北京在线咨询 2022-04-07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是指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工作、生产、营业、教学、科研和医疗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行为。依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九十条规定: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本罪与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的主体、客观方面均十分相似。主要区别在
-
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罪如何认定湖南在线咨询 2022-07-04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罪的构成要件:客体是公共场所秩序或交通秩序。客观方面表现为聚众扰乱公共场所或交通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主体是一般犯罪主体。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规定,聚众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商场、公园、影剧院、展览会、运动场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序,聚众堵塞交通或者破坏交通秩序,抗拒、阻碍国家治安管理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情节严重的,对首要分子,处五年以下
-
扰乱社会秩序罪应如何认定广西在线咨询 2022-04-12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是如何认定的?本罪与聚众冲击国家机关罪的界限聚众冲击国家机关的行为原本属于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的一种,本法鉴于国家机关正常活动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将其单独规定为一罪。两罪的犯罪客体不同。本罪客体是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正常活动秩序。聚众冲击国家机关罪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两罪的犯罪对象不同,聚众冲击国家机关的犯罪对象仅限于各级各类国家机关,本罪的犯罪对象是国家机关以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