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事故谎报处罚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4-01 17:33:40 356 人看过

安全事故不报或者谎报,延误抢劫时机,量刑如下:

1、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根据新刑法对安全事故罪既遂的量刑标准

新刑法对不报安全事故罪既遂的量刑标准: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行为。

二、法院对不报安全事故罪一般会判几年

法院对不报安全事故罪,情节严重的,一般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规定,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三、拖延不报安全事故应承担什么责任

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在安全事故发生后拖延不报,需要承担的责任是:构成不报安全事故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行为。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24日 22:0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有期徒刑相关文章
  •  有关刑事谎报安全事故罪的惩罚规定
    刑事谎报安全事故罪的刑罚如下:如果情节较为严重,一般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如果情节达到严重程度,一般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构成该罪的主体只能是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刑事谎报安全事故罪的刑罚如下:1.如果情节较为严重,一般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2.如果情节达到严重程度,一般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构成该罪的主体只能是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 构 成 刑 事 谎 报 安 全 事 故 罪 的 条 件 是 什 么 ?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是一种犯罪行为,它指的是在发生安全事故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导致事故抢救延误,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扩大的行为。该罪行的构成要件包括:1. 客体方面:本罪侵犯的是安全事故监管制度。2. 客观方面: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情节严重的行为。3
    2023-09-17
    178人看过
  • 最低判几年的谎报安全事故罪刑罚
    谎报安全事故罪既遂,情节严重的,依法可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依法可判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主要是指由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谎报事故情况,使得原本可以得救的人员失去了生还的机会;或者使得有关部门没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救助措施,造成伤员人数、财产损失扩大等情况。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不报、谎报交通事故罪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规定: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3-07-05
    160人看过
  • 如何判刑?谎报安全事故罪
    我国人民法院对于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的既遂的犯罪分子,应当按照以下规定进行处罚: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行为。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既遂判刑标准是如何规定的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既遂的,情节严重,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3-08-12
    481人看过
  • 安全重大事故谎报不报怎么判
    一、安全重大事故谎报不报怎么判对于故意隐瞒或夸大安全事故真相的相关单位,我国法律将施以严惩,所涉及的犯罪行为被称为“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在此,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的相关规定,在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之后,负有上报义务的人员如未能如实上报事故情况,甚至故意虚构事实,都将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具体而言,如果此类行为造成了无可挽回的后果,例如延误了事故的救援工作,那么其情节严重者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处罚;而情节特别恶劣者,则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二、不报重大责任事故罪赔偿标准不报重大责任事故罪可能涉及到刑事法律责任的范畴,赔偿标准往往
    2024-07-20
    87人看过
  • 安全事故谎报是否属于刑法?
    行为人若是构成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的,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行为。不报、安全事故谎报处罚是怎样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矿山生产安全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在矿山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规定的“情节严重”:导致事故后果扩大,增加死亡一人以上,或者增加重伤三人以上,或者增加直接经济损失一百万元以上的;1、实施下列行为之一,致使不能及时有效开展事故抢救的:2、决定不报、谎报事故情况或者指使、串通有关人员不报、谎报事故情况的;3、在事故抢救期间擅离职守或者逃匿的;4、伪造、破坏事故现场,或者转移、藏匿、毁灭遇
    2023-07-31
    197人看过
  • 谎报或瞒报安全生产事故的惩戒
    根据法律规定,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如果谎报或者瞒报事故的,对事故发生单位处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上一年年收入60%至100%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漏报瞒报的认定标准漏报瞒报的认定标准如下:1、漏报是报了没有上报完整,而瞒报是隐瞒不报;2、个人事项漏报行为主要有未报告本人持有往来港澳通行证、因私持有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或者因私往来港澳、台湾情况的等;3、瞒报行为主要有未报告本人婚姻情况的;未报告本人持有普通护照或者因私出国情况的等。漏报瞒报个人有关事项的处理如下:1、应当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诫勉、取消考察对象后备干部人选资格、调离岗位、改任非领导职务、免职、降职
    2023-08-09
    441人看过
  •  举报谎报安全事故罪的法律责任
    不报或者谎报安全事故罪是指在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导致事故抢救延误或者导致事故后果扩大的情况下,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情节特别严重的话,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这种行为对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处理都具有极其严重的影响,一旦发生,将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不报或者谎报安全事故罪在量刑方面,一般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而如果情节特别严重的话,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行为。 责 任 人 员 : 不 报 或 不 谎 报 安 全 事 故 罪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的规定,责任人员有不报或者谎报安全事故罪的情形,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该罪名的成立需要满足以下
    2023-09-04
    161人看过
  • 2024我国刑法对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既遂的处罚规定
    一、我国刑法对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既遂的处罚规定(一)新《刑法》对不报安全事故罪既遂的处罚标准具体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二)不报安全事故罪情节严重的情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矿山生产安全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在矿山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应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规定的“情节严重”:1、导致事故后果扩大,增加死亡1人以上,或者增加重伤3人以上,或者增加直接经济损失一百万元以上;2、实施下列行为之一,致使不能及时有效开展事故抢救的:(1)决定不报、谎报事故情况或者指使和串通有关人员不报、谎报事故情
    2023-12-04
    116人看过
  • 安全事故发生后谎报或不报情节严重的处罚是什么
    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一、拖延不报安全事故应承担什么责任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在安全事故发生后拖延不报,需要承担的责任是:构成不报安全事故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行为。二、不报安全事故罪法院会判多久?犯不报安全事故罪的罪犯,法院会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不报安全事故罪是指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规定,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
    2023-03-02
    241人看过
  • 最新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既遂处罚标准是怎么样的
    一、最新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既遂处罚标准是怎么样的最新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既遂处罚标准如下:构成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既遂,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违反消防管理法规,经消防监督机构通知采取改正措施而拒绝执行,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二、不报、谎报事故罪立案标准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导致事故后果扩大,增加死亡一人以上,或者增加重伤三人以上,或
    2023-06-17
    209人看过
  • 故意不报和谎报安全事故罪还有哪些
    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既遂的惩罚: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的犯罪主体为对安全事故“负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行为。如何判断是否构成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具备以下要件的会构成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安全事故监管制度;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行为;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负报告职责的人员;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为故意。《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
    2023-08-15
    132人看过
  • 中国对谎报安全事故罪既遂的处罚标准是什么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生产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5〕22号)第八条,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情节严重”,应予立案追诉,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一)导致事故后果扩大,增加死亡一人以上,或者增加重伤三人以上,或者增加直接经济损失一百万元以上的;(二)实施下列行为之一,致使不能及时有效开展事故抢救的:1.决定不报、迟报、谎报事故情况或者指使、串通有关人员不报、迟报、谎报事故情况的;2.在事故抢救期间擅离职守或者逃匿的;3.伪造、破坏事故现场,或者转移、藏匿、毁灭遇难人员尸体,或者转移、藏匿受伤人员的;4.毁灭、伪造、隐匿与事故有关的图纸、记录、计算机数据等资料以及其他证据的;(三)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规定的“情节特
    2023-03-16
    327人看过
  • 谎报安全事故罪的主体与客体
    谎报安全事故罪的主体与客体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规定,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所以根据本法条可以得出:1、犯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对安全事故的发生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2、犯罪的客体是安全事故监管制度。“情节严重”,主要是指由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使得原本可以得救的人员失去了生还的机会;或使得有关部门没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救助措施,造成伤员人数、财产损失扩大等情况。“情节特别严重”,主要是指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在事故发生后不仅自己不报、谎报事故情况,而且还指使、授意甚至阻止他人报告,或者逃匿、伪造、破坏事故现场、转移、藏匿、销毁有关证据等情况。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量刑标准是什么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
    2023-07-27
    369人看过
  • 安全事故谎报行为的法律责任
    犯了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情节特别严重的,一般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在是指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行为。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既遂最新量刑标准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判刑标准具体如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的规定,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矿山生产安全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在矿山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规定的“情节严重”:(一)导致事故后果扩大,增加死亡一人以上,或者增加重伤三人以上,或者增加直接经济损失一百万元以上的;(二)实施下列行为之
    2023-07-06
    353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有期徒刑
    相关咨询
    • 如何处罚安全生产事故的谎报安全事故罪
      安徽在线咨询 2022-11-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如何对谎报安全事故者进行处罚?
      上海在线咨询 2024-12-16
      在没有达到严重程度的情况下,谎报或误报安全事故并导致事故抢救被耽误的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行为人不能被追究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如果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在安全事故发生后不报或谎报事故情况,情节严重,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如果情节特别严重,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不报或谎报安全事故处罚标准有哪些
      台湾在线咨询 2023-07-11
      不报或谎报安全事故的处罚有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或者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导致事故后果扩大,增加死亡一人以上,或者增加重伤三人以上,或者增加直接经济损失一百万元以上的等,加重处罚。 不报或谎报安全事故由罪侵犯的是安全事故监管制度。本罪主要是针对这几年来一些事故单位的负责人和对安全事故负有监管职责的人员在事故发生后弄虚作假,结果延误事故抢救,造成人员伤亡和
    • 安全生产法有关谎报事故怎么处罚
      新疆在线咨询 2022-12-01
      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是指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行为。 本罪侵犯的是安全事故监管制度。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只包括对安全事故“负报告职责的人员”。本罪主观方面为故意。 犯本罪的,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谎报交通安全事故逃逸会怎么处罚?
      台湾在线咨询 2022-11-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