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与不正当竞争区别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3-28 21:32:37 401 人看过

不正当竞争行为与正当竞争行为的区别主要是手段是否合法或者是否违反公认的商业道德。具体差别如下:

1、主体不同:垄断的主体一般具有经济地位的优势,而不正当竞争的行为主体不一定具有经济优势。

2、后果不同:垄断的后果是在相关领域造成无竞争或者竞争程度很低;而不正当竞争的后果是行为人获得暴利或者削弱竞争对手的竞争能力。

3、手段不同:垄断在表面上可能通过平等、自愿的交易形式来实施;而不正当竞争则是采用非正当的手段来打击竞争对手并谋取利益(如欺骗、贿赂、诋毁等)。

一、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含义

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采取非法的或者有悖于公认的商业道德的手段和方式,与其他经营者相竞争的行为。不正当竞争行为包括:市场混淆、商业贿赂、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侵犯商业秘密、低价倾销、违反规定的有奖销售、商业毁谤。

二、不正当竞争行为中的混淆行为包括哪些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的规定,下列行为均属于混淆行为:

1、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注册商标权是知识产权的重要权利之一。商标法对注册商标权的内容、行使方式、保护范围作了专门规定。反不正当竞争法将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作为不正当竞争行为予以禁止,其立法意图是编织更严密的法网,使这种行为受到来自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两方面的防范和制裁。因此,在法律责任上,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对此种行为依据商标法加以处罚。若不能适用商标法制裁,而行为人确实对他人注册商标造成损害的,可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追究法律责任。

2、与知名商品相混淆。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规定,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的,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995年7月6日发布《关于禁止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对保护知名商品作出了全面细致的规定。所谓知名商品,是指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知名度,为相关公众所知悉的商品。所谓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是指知名商品独有的与通用名称有显著区别的商品名称等。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9日 07:2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正当竞争相关文章
  • 反不正当竞争法与民事侵权法律的区别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与民事侵权法律的区别我们来聊聊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民事侵权法律这两个东西有什么区别吧!首先呢,它们的聚焦点就很不一样。反不正当竞争法就是用来保证咱们市场上的竞争都是公平的、合法的,它的目的就是要打击那些不老实的竞争者,让大家都能在一个公平的环境里做生意。而民事侵权法律呢,它主要是保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如有人偷了你的钱包啊,或者有人骂了你几句啊等等。如果你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那你就可以用这个法律来找对方算账啦!然后呢,这两种法律的适用范围也不太一样。反不正当竞争法主要是针对市场上的一些不良竞争行为,比如说假冒别人的商标啊,发布虚假广告啊之类的。而民事侵权法律呢,它的适用范围更广,只要是侵犯了别人的权利,不管是财产权还是人身权,都可以用这个法律来解决。最后,这两种法律的责任性质也是完全不同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责任通常是罚款啊、吊销执照啊这些行政处罚,甚至
    2024-07-10
    231人看过
  • 不正当竞争概念是什么,反不正当竞争怎么认定?
    一、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概念及特征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如下特征:1、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体是经营者。所谓经营者,是指从事商品经营或营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2、不正当竞争行为是违法行为。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违法性,主要表现在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既包括违反了第二章关于禁止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具体规定,也包括违反了该法第2条的原则规定。经营者的某些行为虽然表面上难以确认为该法明确规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但是只要违反了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原则或违反了公认的商业道德,损害了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也应认定为不正当竞争行为。3、不正当竞争行为侵害的客体是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二、反不正当竞争认定1、混淆行为的认定:行为人是从事市场交易活动的经营者
    2023-04-04
    230人看过
  • 【反不正当竞争论文】反不正当竞争和知识产权法
    反不正当竞争和知识产权法工商业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它既存在于关于专利、商标、版权的许可贸易中,也存在于一般的商品贸易、服务贸易以及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中。反不正当竞争法在两个方面影响着对知识产权的保护。(1)当事人行使知识产权权利时,必须服从反不正当竞争法确立的总原则,即专利权、商标权的申请、注册,不得是为了达到限制竞争、消灭竞争或垄断的目的。因为滥用知识产权法的保护也可以成为一种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因此,商标法、专利法都是强制许可的规定以防止当事人只注册不使用以达到垄断的目的。(2)为了保护知识产权,各国都颁布了专利法、商标法、版权法防止在知识产权领域发生的侵权行为。但是市场上层出不穷、形形色色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仅靠知识产权法的保护是远远不够的。此外,还有一些不在知识产权法保护范围的。如交易秘密、商业信誉、声誉等等。这些权利所有人的正当权益如何得到保护?反不正当竞争法正是为
    2023-06-08
    88人看过
  • 反不正当竞争法增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条款
    与1993年实施的现行法相比,修订草案进一步界定了不正当竞争行为,新增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条款,明确经营者不得利用技术手段在互联网领域从事影响用户选择、干扰其他经营者正常经营的行为。同时,在治理商业贿赂、保护商业秘密等方面也进行了补充完善。焦点:如何遏制互联网领域的不正当竞争?草案根据互联网领域反不正当竞争的客观需要,增加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条款,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技术手段在互联网领域从事下列影响用户选择、干扰其他经营者正常经营的行为:第一,未经同意,在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中插入链接,强制进行目标跳转;第二,误导、欺骗、强迫用户修改、关闭、卸载他人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第三,干扰或者破坏他人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的正常运行;第四,恶意对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实施不兼容。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利用技术手段干扰用户选择,实际是侵犯用户
    2023-06-09
    83人看过
  • 关键词广告与不正当竞争
    由于网络上李逵和李鬼难辨,谷歌和百度两大搜索引擎巨头,几乎都在关键字广告侵权的问题上跌倒过。上周,大众交通子公司上海大众搬场物流有限公司状告百度侵犯商标权一案,已获上海二中院一审判决,被告百度系三家公司被判共同侵权,应刊登声明消除影响,并赔偿原告5万元和承担相应诉讼费。无独有偶,两年前谷歌也在同一块石头前绊倒过,状告谷歌的是法国路易威登集团,被判谷歌赔偿其30万欧元。据介绍,百度网站被告侵犯商标权一案,缘于其竞价排名和火爆地带栏目网页中出现了大量假冒大众搬场名称甚至商标的链接网站,招揽和经营搬场物流业务,并擅自使用大众搬场公司拥有排他许可使用权的大众注册商标。去年5月9日,上海大众搬场物流有限公司向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无论是大众搬场还是路易威登,都是因为其竞争对手或假货销售商使用自己的品牌在搜索引擎上做广告,从而达到借助知名品牌吸引网民关注甚至获利的目的。竞价排名是一些搜索引擎
    2023-04-24
    277人看过
  • IBM涉嫌不正当竞争
    欧盟委员会周一宣布,正式开始对IBM涉嫌违反欧盟反垄断的两起案件进行调查。据了解,涉嫌违反欧盟反垄断的两起案件均与IBM大型计算机市场行为有关,IBM涉嫌利用其在市场中的主导地位进行不正当竞争。欧盟指控IBM违反了欧盟的反垄断法。其中一起诉讼是由仿真软件商T3和一家法国公司TrboHercles对IBM提出的,指控IBM将其大型机硬件与自己的操作系统软件捆绑销售,进行不公平竞争。另一起诉讼案件是欧盟委员会指控IBM在对待不同的大型机维护服务供应商时存在区别歧视行为。据悉,欧盟委员会执行机构发表声明表示:欧盟委员会认为,IBM涉嫌限制或推迟发售IBM自主生产的计算机零部件,从而阻碍计算机维修服务市场竞争。
    2023-04-24
    259人看过
  • 不正当竞争商标与商标侵权的区别是什么?
    一、不正当竞争商标与商标侵权的区别是什么?不正当竞争是对方在想同行业、相同领域、注册与原商标持有人类似的商标来在相同市场进行销售。商标侵权是模仿他人已注册的商标来销售相同产品。两者有些相同近似。不正当竞争是反不正当竞争法限制,商标事由商标法限制。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遵守法律和商业道德。所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违反本法规定,扰乱市场竞争秩序,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行为。经营者,是指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或者提供服务(以下所称商品包括服务)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二、商标被侵权怎么办侵权纠纷的解决途径有以下几种,如果商标被侵权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1、协商其优点在于避免诉累、不伤和气、可由竞争对手变为合作伙伴。2、请求行政机关处理其优点在于程序简便快捷、可以及时制止侵权。3、向人民法院起诉其优点在于手段多、效力强,但程
    2023-04-13
    363人看过
  • 垄断行为和不正当竞争有什么区别
    一、垄断行为和不正当竞争的概述垄断行为是指排除或者限制竞争,损害消费者权益或者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具体包括经营者之间排除或限制竞争的协议、决议或协同一致的行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以及经营者之间排除或限制竞争的集中行为。从这一概念可以看出,反垄断法关注的是排除或限制竞争的行为,其目的是保障企业有自由参与市场竞争的权利,提高经济效率和消费者的社会福利。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采用欺骗、胁迫、利诱以及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和公平竞争惯例的手段从事市场交易。一般是指商业活动中与自愿、平等、诚实信用、公平交易的商业道德相背离的各种行为。不正当竞争的概念最早出现在法国,1850年法国通过适用无正当理由而对他人造成损害必须承担责任的一般民法原则,推出了不正当竞争的概念。根据《法国民法典》第1382条,对某些侵害工业产权,但在某些商业活动中导致欺诈,或者使人误解,或对此负有责任的行为,可以构成不正当竞
    2023-06-07
    339人看过
  • 什么是不正当竞争?与知识产权有关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哪些?
    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其特点可概括为:(1)不正当竞争发生在竞争活动之中。只有在经营活动中即在竞争中才能产生不正当竞争行为。(2)不正当竞争违反了诚信、公正原则。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3)不正当竞争造成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危害后果。不正当竞争是一种有目的的排他性或伤他性的行为,是以侵害相关竞争对手合法权益为直接目标的行为,其行为的后果是阻碍市场竞争运行机制、扰乱市场经济秩序。与知识产权有关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哪些?(1)商品假冒行为。它包括商品主体混同行为与商品虚假标示行为。前者指不正当地利用他人的商业信誉或商品声誉,致使其商品与他人的商品发生混淆的行为。后者是指在表示商品的质量及荣誉、产地或来源以及商品的其他成分上作不真实的标注,致使其他经营者或消费者发生误
    2023-06-08
    131人看过
  • 垄断行为与不正当竞争行为
    垄断行为是指排除或者限制竞争,损害消费者权益或者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具体包括经营者之间排除或限制竞争的协议、决议或协同一致的行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以及经营者之间排除或限制竞争的集中行为。从这一概念可以看出,反垄断法关注的是排除或限制竞争的行为,其目的是保障企业有自由参与市场竞争的权利,提高经济效率和消费者的社会福利。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采用欺骗、胁迫、利诱以及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和公平竞争惯例的手段从事市场交易。一般是指商业活动中与自愿、平等、诚实信用、公平交易的商业道德相背离的各种行为。不正当竞争的概念最早出现在法国,1850年法国通过适用无正当理由而对他人造成损害必须承担责任的一般民法原则,推出了不正当竞争的概念。根据《法国民法典》第1382条,对某些侵害工业产权,但在某些商业活动中导致欺诈,或者使人误解,或对此负有责任的行为,可以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这是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雏
    2023-06-07
    99人看过
  • 反倾销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
    不正当竞争,行为,反倾销,销售,差价,价格反倾销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首先必须厘清什么是“反倾销”,什么是“反不正当竞争”。“倾销”是指在正常贸易过程中,一国的产品以低于其正常价值的出口价格进入另一国市场的行为;“反倾销”是指进口国政府采取措施,保护本国相同产业免受外国进口产品的有害冲击,有效遏制出口商向进口国倾销其商品的行为。一般情况下,反倾销的救济措施主要以针对倾销产品征收反倾销税为手段。而关于
    2023-06-09
    338人看过
  • 反不正当竞争也需“与时俱进”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制订,对维护市场秩序、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但是,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该法内容急待进一步地修改和完善。具体来说:首先,不正当竞争行为出现新的内容。《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界定了11种不正当竞争行为。但目前来看,这11条很难全面概括花样翻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如近年来出现了许多利用互联网和现代传播技术进行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域名抢注。其次,与其他法律有冲突,内容滞后,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如《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很多条款一般都要计算违法所得,但在实际经济生活中,由于诸多原因,往往难以认定违法所得,使一些违法行为得不到应有的处罚。另外,在《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中,有5种是与《反垄断法》相竞合的,因此这两部法律在执法程序、法律责任等方面均存在协调的必要。而我国其他如商标法、招标投标法、律师法等行业监管法,也涉
    2023-06-09
    441人看过
  • 竞业限制与不正当竞争、保密条款
    竞业限制与不正当竞争竞业限制与不正当竞争是两个既相关又不同的概念,是两种不同的规范,不能混淆。所谓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与竞业限制相关的不正当竞争是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的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手段侵犯商业秘密:(一)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三)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前款所列违法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视为侵犯商业秘密。本条所称的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由此看来,不正当竞争者侵犯他人的商业秘密和竞业限制所称的商业秘密
    2023-06-05
    174人看过
  • 【不正当竞争】国际条约、国际组织对不正当竞争的界定
    对不正当竞争予以界定的国际条约,学术界公认为是《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以下简称《巴黎公约》),该公约从1884年正式生效后,经多次修订,现在实施的是1967年斯德哥尔摩修订本(我国加入的就是这个文本)。巴黎公约第10条之2第2款提出了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定义:“凡在工商业事务中违反诚实的习惯做法的竞争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并在该条款列举了特别应予禁止的三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商业混淆行为、诋毁商誉行为、引人误解行为。我国加入的世界贸易组织重要文件之一《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又称为Trips)对巴黎公约第1条至12条和第19条的规定予以吸收和包容,并对巴黎公约没有规定的未公开的信息(商业秘密)作了规定。因此,巴黎公约与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对不正当竞争的约定,是我国必须遵守的国际义务。1995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局编撰了《关于反不正当竞争保护的示范规定》,该规定沿袭巴
    2023-06-08
    116人看过
换一批
#反不正当竞争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采用符合国家法律、遵守社会公认的商业道德、信守诚实信用原则的商业正当手段进行竞争的行为。正当竞争主要靠提高质量,改进技术,降低成本,创立名牌,提高信誉来取得竞争的胜利。 正当竞争具有保护国家,集体和消费者利益,提高劳动生产... 更多>

    #正当竞争
    相关咨询
    • 不正当竞争与正当竞争的区别,法律有哪些规定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9-07
      不正当竞争与正当竞争的区别:手段是否合法、是否违反公认的商业道德。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以非法的、有悖于公认的商业道德的手段,和其他经营者竞争的行为。
    • 简述反不正当竞争与不平等竞争的区别
      浙江在线咨询 2022-08-22
      不正当竞争也就是说以不正当方式竞争,比如商业贿赂、倾销、诋毁商誉等等;不平等竞争主要是指凭借双方力量上的差距,所进行的竞争。不平等竞争不一定构成不正当竞争,不一定是违法行为,但不平等到一定程度可能会构成垄断等。
    • 怎么区别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
      广西在线咨询 2022-07-05
      以下是我找到的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的区别: 反不正当竞争法主要是反对经营者出于竞争的目的,违反市场交易中诚实信用的原则和公认的商业道德,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攫取他人竞争优势的行为。因此,它首先保护的是受不正当竞争行为损害的善意经营者的利益,以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从这个意义上说,反不正当竞争法所追求的价值理念是公平竞争。 反垄断法则是从维护市场的竞争性出发,目的是保证市场上有足够的竞争者,以便使交易
    • 反不正当竞争法11反垄断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区别与联系是哪些
      河北在线咨询 2023-04-06
      《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财务或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达到销售或购买产品或服务的目的。经营者销售或购买商品或服务,可以以明示方式给对方折扣,可以给中间人佣金,但折扣和佣金必须如实入账。不如实人账将会被认为是商业行贿或受贿行为。一旦发生,就将面临法律或纪律的严惩。
    • 用不正当竞争法如何起诉不正当竞争?
      天津在线咨询 2022-08-19
      违反本法第十条规定侵犯商业秘密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侵犯商业秘密行为规定的处罚方式,一是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二是可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此外,我国刑法第229条规定了侵犯商业秘密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