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税法扣税500元,月薪大概是9520元,扣税起征点是五千元,扣税的比例由工资收入决定。扣税申报的方式主要有上门申报、邮寄申报和数据电文申报三种。
一、新税法扣税500大概多少钱月薪
新税法扣除个人所得税500元,那么他的月工资大概是9520元。起征点调整为5000元。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三条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一)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
(二)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
(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二、扣税申报的方式有哪几种
扣税申报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上门申报,纳税人或是扣缴人可以在纳税申报期间内到主管部门的办理大厅进行办理纳税申报工作。
2.邮寄申报,纳税人采取邮寄方式办理纳税申报的,应当使用统一的纳税申报专用信封,并以邮政部门收据作为申报凭据。邮寄申报以寄出的邮戳日期为实际申报日期。
3.数据电文申报,纳税人采取电子方式办理纳税申报的,应当按照税务机关规定的期限和要求保存有关资料,并定期书面报送主管税务机关。
三、个人所得税扣税有档次划分吗
个人所得税扣除标准没有档次划分,扣除标准如下:
1.在子女教育方面,纳税人子女从年满3岁开始一直到整个全日制学历教育阶段的支出,按照每孩每月1000元标准扣除。
2.在继续教育方面,纳税人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按每月400元的标准扣除,接受技能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在取得证书的当年按3600元的标准扣除。
3.在大病医疗方面,纳税人或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医保目录范围内自付的医药费用超过1.5万元部分,在每年8万元限额内据实扣除。
4.在住房贷款利息方面,纳税人或其配偶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按每月1000元的标准扣除。目前的起征点是5000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2018修正): 第三条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n(一)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n(二)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n(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
5万月薪每月扣税多少
390人看过
-
工资税收计算:每月缴税500元,大概需要多少工资?
182人看过
-
月薪五千扣个人所得税多少钱
143人看过
-
25000元按新税法扣税多少钱
140人看过
-
个税扣800大概收入多少
220人看过
-
个税8万对应年薪大概多少
193人看过
-
所得税月扣税率三千元大概有多少钱?湖南在线咨询 2022-08-02目前个税3500元是起征点,如果不考虑其他任何扣除项目,单纯就正常月薪缴纳3000元个人所得税的话,推测适用税率为25%,速算扣除数1005,假设工资为y,应纳税额=(y-3500)*25%-1005=3000元。解方程y为19520元。即如果每月缴纳个人所得税3000元,不包括其他任何扣除项目,月税前工资为19520元
-
超500扣多少税上海在线咨询 2023-02-19个税的起征点为5000,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按超额累进税率结果 超过5000扣税的标准适用的税率表如下: 级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1不超过36000元的3% 2超过36000元至144000元的部分10% 3超过144000元至300000元的部分20% 4超过300000元至420000元的部分25% 5超过420000元至660000元的部分30% 6超过660000元至96000
-
深圳月薪7000扣多少税青海在线咨询 2023-05-19全月应纳税额=全月应发金额-3500-社保扣款-公积金扣款 然后对照下面的级数套就好了。 税前7000的话,如果社保10%,公积金5%,那全月应纳税额=7000-3500-7000*15%=2450。 2450就对应第二档,所以要交的个税=2450*10%-105=140
-
月薪4967扣多少所得税广西在线咨询 2022-08-171.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扣除标准3500元/月(2011年9月1日起正式执行)(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3.应纳税所得额=扣除三险一金后月收入-扣除标准
-
30万年薪大概要交多少税湖南在线咨询 2023-03-1630万年薪需要交25200元税。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