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婚姻是否会被判刑,取决于是否构成重婚罪的条件,条件如下:
1、自1994年2月1日起,中国不再承认事实婚姻的存在;
2、符合婚姻实质要求的男女双方,必须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婚姻登记,国家才能承认和保护其合法的婚姻关系;
3、是否建立婚姻关系是公民的民事行为,国家不能用刑法来规范公民的民事行为;
4、事实婚姻不再受法律保护,法律只保护依法办理结婚登记的合法夫妻关系。
离婚后又同居的是否承认其为事实婚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离婚登记后又恢复同居的是否承认其为事实婚问题的批复》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本年4月22日浙法研(57)字第104x号函悉。关于陈x宝与彭x会登记离婚后,未办理恢复结婚的登记手续而又实行同居,其婚姻关系具有何种效力问题,按照本院今年8月6日研字第4691号对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的批复(已抄致各省、市、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并在“人民司法工作”1957年第4期上予以刊登),如果他们事实上已经恢复夫妻关系,而问题只是缺登记手续,当一方提出离婚时,仍应承认双方有事实上的婚姻关系。不过,如来文所说,陈x宝仅是向嘉善县人民法院询问另行结婚是否可以的问题,人民法院还不宜迳行作为离婚案件处理;可告知陈x宝在他们之间的事实上的婚姻关系继续存在时,不能与第三者另行结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九条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完成结婚登记,即确立婚姻关系。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
-
应该怎么认定事实婚姻
166人看过
-
婚姻的实质:事实婚姻是否构成?
169人看过
-
如何判断一段婚姻是否属于事实婚姻?
128人看过
-
婚姻破裂的罪责:婚内出轨是否应该被判离?
127人看过
-
婚姻中是否有孩子可以被视为事实婚姻?
419人看过
-
欺诈婚姻是否应该被定为犯罪?
337人看过
事实婚姻是指广义指男女双方在主观上具有永久生活的目的,在客观上具有未经结婚登记机关登记,未领取结婚证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事实。狭义指没有配偶的男女双方,未经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 更多>
-
是否重婚的判定事实婚姻河南在线咨询 2022-04-18法院在认定事实重婚中的“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男女双方是否具有建立夫妻关系的目的及一起居住的事实;物质上相互的经济帮助;有持续、稳定的同居时间,一般应为6个月以上;有供同居生活的公开或隐秘的场所;对外以夫妻身份相称,且周围的人也认为是夫妻的最高人民法院1958年1月27日在《关于如何认定重婚行为问题的批复》中指出,如两人虽然同居,但明显只是临时姘居关系,彼此以“姘头”相对待,
-
婚姻事实是不是应该隐瞒新疆在线咨询 2022-07-09刑法上的虚构事实,就是指捏造并不存在的事实,骗取他人信任,可以是虚构全部的事实,也可以是虚构部分事实。隐瞒真相则是指掩盖客观存在的某种事实,这种事实如果为他人知道,便不会将财物交给犯罪分子。我国《婚姻法》对借婚姻骗取财物之规定我国《婚姻法》规定,借婚姻骗取财物超出了借婚姻索取财物的范围,可根据具体情况按诈骗行为以刑律处理。目前,我国的《婚姻法》对以合法婚姻形式诈骗他人财物的不法行为没有明确的法律条
-
刑法承认事实婚姻吗,我国法律是否承认事实婚姻山西在线咨询 2022-07-08事实婚姻是指在认定1994年2月1日截止日之前共同居住,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情况。所以时间点要看好你属不属于,如果已经是事实婚姻来然后离婚。须有离婚协议最好,到民政局领取离婚证。然后与他人领证结婚的才算合法,我国有重婚罪的刑法规定,但是这个属于自诉案件,即没有利害关系到法院起诉你你就不用承担法律责任,检察院的人不介入,刑期一般在3年以下,因为是情节轻微且对社会没有造成危害
-
重婚的婚姻,是否有事实婚姻上海在线咨询 2022-08-28【法律意见】 1、事实婚姻作为婚姻关系存在的一种方式,是指男女双方未按法律规定进行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关系同居生活所形成婚姻。 2、《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该条款中所谓又与他人结婚,包括骗取合法手续登记结婚的和虽未经婚姻登记手续但以夫妻关系共同生活的事实婚姻。所谓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是指本人虽无配偶,但明知
-
事实婚姻应该有效还是无效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6-05事实婚姻无效,不被法律承认,不受法律保护。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九条规定,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完成结婚登记,即确立婚姻关系。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家庭编的解释 (一)》第七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后,男女双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人民法院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