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部中止:所有共同犯罪人都自动中止犯罪时,均成立中止犯。
2、部分中止:部分共同犯罪人自动停止犯罪,并阻止其他共同犯罪人实行犯罪得逞或防止结果发生时,这部分共同犯罪人就是中止犯。其他没有自动中止意图与中止行为的共同犯罪人,是未遂犯或者预备犯。在实行阶段停顿的是未遂犯,在预备阶段停顿的是预备犯。
例如,甲、乙共谋强奸丙,在甲、乙合力将丙打昏后,乙反悔劝说甲不要实施强奸,甲不听从,乙为制止甲的行为而将甲打死。则甲、乙是强奸罪的共同犯罪,乙是犯罪中止,甲是犯罪未遂。
3、部分中止不成:一部分共同犯罪人中止自己的行为,但其他共同犯罪人的行为实施犯罪得逞或导致结果发生时。所有共同犯罪人均不成立中止犯,而适用一人既遂,全体既遂的规则,构成既遂。
例如,甲教唆乙杀丙,乙前往丙家后甲又反悔,打电话报警,警察赶到丙家时,乙已将丙杀死。则甲、乙都是故意杀人罪的既遂。
一、共同犯罪相关知识介绍
(一)身份犯(此处指定罪身份,即真正身份犯):有特定身份才能成立正犯;没有特定身份不能成立正犯,但可成立共犯(帮助犯、教唆犯)。特殊身份是对正犯(包括直接正犯、间接正犯)的限定,而不是对共犯(帮助犯、教唆犯)的限定。
例如,不具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甲教唆国家工作人员乙受贿。乙有特定身份,可成立受贿罪的正犯;但甲无特定身份,不能成立受贿罪的正犯,但能成立受贿罪的教唆犯。这个层面上讲属于共犯。
(二)共同犯罪行为既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不作为共犯的形式包括:
(1)不作为犯的共同正犯,即共犯人均为不作为。
例如,丙落水,丙的父亲甲、丙的母亲乙能够救助,但共同商量,都故意不救助,导致丙死。甲、乙构成不作为的共同正犯。
(2)作为与不作为的共同正犯。
例如,甲杀害丙,丙的父亲能救助而与甲商量好,任由甲杀害故意不救助,导致丙死。甲是作为的正犯,乙是不作为的正犯,二人系共同正犯。
(3)教唆他人实施不作为犯的教唆犯。行为人以作为的方式教唆具有作为义务的人,使其不履行作为义务的,属于以作为的方式参与不作为犯,构成该不作为犯的教唆犯。
例如,丙落水,丙的父亲甲欲救,路人乙教唆甲不要救,甲听从不救导致丙死。甲是不作为的正犯,乙是教唆犯,二人系共同正犯。
(4)不作为犯的帮助犯,行为人以作为方式对不作为犯提供物质和心理帮助,导致其不履行作为义务的,成立不作为犯的帮助犯。
(5)不作为形式的帮助犯,行为人以不作为方式对作为犯提供物质和心理帮助,成立不作为形式的帮助犯,通常是片面帮助犯。
-
共同犯罪中止形态成立要件共同犯罪中止形态成立要件
296人看过
-
共同犯罪中怎样确定犯罪中止形态?
350人看过
-
"犯罪中止:自动退出共同犯罪的情况"
154人看过
-
共同犯罪中的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
103人看过
-
停止共同犯罪形态的方法?
492人看过
-
抢劫罪的犯罪中止是什么情形
206人看过
-
共同犯罪中止形态成立要件共同犯罪中止形态成立要件海南在线咨询 2021-12-05建立共同犯罪中止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应当具备及时性,共同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和犯罪实施阶段,也可以发生在犯罪行为已经结束的犯罪结果还没有发生之前。但一旦犯罪结果繁荣起来,无论其结果是由所有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造成的,还是由部分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造成的,共同犯罪已经立即遂,就不能存在犯罪中止。那是时间条件。二、所有共同犯罪人在犯罪过程中,出于自己的意愿,停止可以进行的、可以产生犯罪结果的行为,
-
犯罪中止的情形与犯罪未遂的情形有哪些不同甘肃在线咨询 2022-05-201、发生的时间不同。犯罪未遂发生在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以后,犯罪预备阶段不存在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则要求必须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即在实施犯罪预备或者在着手实施犯罪以后,达到即遂以前放弃犯罪,均能构成犯罪中止。 2、未能完成犯罪的原因不同。在犯罪未遂中,犯罪未能得逞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的实际结果违背行为人的本意,即欲为而不能为。在犯罪中止中,行为人出于自己的意志而主动放弃当时可以继续实施和完
-
共同犯罪中停止形态的认定,如何认定,共同犯罪中停止形态如何处理重庆在线咨询 2022-02-15共同犯罪中停止形态的认定要结合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理论,但不能简单等同。对于共同犯罪的既遂而言,根据“部分实行全部责任”,即只要部分共犯人的行为导致法定结果而出现既遂状态,则对其他共犯人均以既遂论处;共同停止形态问题的核心主要在于犯罪中止的认定,简单地说,对于直接实行犯而言,因其行为能够直接造成法定的犯罪结果、危险状态等的发生,对其可以比照单独犯罪的停止形态处理,即自动放弃正在实施的犯罪行为并能有效防
-
抢劫罪中止后还有犯罪中止的情形吗湖北在线咨询 2022-03-25如果属于既遂,则不能再认定其犯罪中止。刑法设置犯罪中止制度的目的,在于鼓励犯罪分子悬崖勒马,自动放弃犯罪,从而使刑法保护的法益免受或者少受犯罪侵害。由于犯罪中止发生在犯罪实施过程中,有可能产生一定的危害后果,因此,刑法第二十四条第二款规定了两种处罚原则: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有没有损害不是是否成立犯罪中止的绝对标准。对于抢劫罪来说,暴力或者胁迫手段对他
-
犯罪中止的形式?犯罪中止的形式有哪些?湖南在线咨询 2022-07-26(一)行为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行为人在客观上能够继续犯罪和实现犯罪结果的情况下,自动作出的不继续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结果的选择。首先,行为人明确认识到自己能够继续犯罪或实现犯罪结果;其次,中止行为的实施是行为人自动作出的选择;再次,中止犯罪的决意必须是完全的、无条件的、彻底的,不是部分的、有条件的或暂时的。中止犯罪的主观原因,有的是惧怕受到刑罚的惩罚;有的是由于他人的劝说而改变了原来的犯罪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