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定,没有确定时间。借贷纠纷起诉到法院,如果证据充分,胜诉应该不是问题;但判决后,义务人能否及时履行其法定义务,则是未定的。
即胜诉是胜诉,执行是执行,并不是只要案件胜诉了,就一定能得到履行或执行的。本方对此一定要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为此,本方可以在起诉前申请财产保全,也可以在起诉过程中,申请财产保全。
民事案件一审,按普通程序审理的,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经批准可以延长);按简易程序审理的,3个月内审结。而胜诉后,
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
身份证快过期补办要多久才能拿到
一、身份证快过期补办要多久才能拿到
1、身份证快过期补办60日内能拿到。公民申请领取、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公安机关应当按照规定及时予以办理。公安机关应当自公民提交《居民身份证申领登记表》之日起六十日内发放居民身份证通不便的地区,办理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时间不得超过三十日。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第十二条
公民申请领取、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公安机关应当按照规定及时予以办理。公安机关应当自公民提交《居民身份证申领登记表》之日起六十日内发放居民身份证;交通不便的地区,办理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时间不得超过三十日。
公民在申请领取、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期间,急需使用居民身份证的,可以申请领取临时居民身份证,公安机关应当按照规定及时予以办理。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
二、补办身份证的流程是什么
1、申领人准备好本人的居民户口簿以及其他可能需要的材料;
2、申领人到户口所在地派出所进行申请;
3、派出所进行人像采集和指纹采集;
4、申领人缴纳工本费,在发放居民身份证登记表上签字并留下联系电话。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00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难以执行或者造成当事人其他损害的案件;
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对其财产进行保全、责令其作出一定行为或者禁止其作出一定行为;当事人没有提出申请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时也可以裁定采取保全措施。
-
逾期的信用卡欠款达到30000元,会引发法律纠纷吗?
131人看过
-
逾期的360借条会引发法律纠纷吗
55人看过
-
拖欠员工工资会引发哪些法律问题与纠纷
177人看过
-
家庭纠纷报警会引发哪些法律后果
485人看过
-
欠款纠纷引发诉讼
174人看过
-
因逾期还款而引发纠纷,借款可以提供哪些担保方式
272人看过
债务人欠货款,如果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没有订立欠条的话,债权人就需要收集其他证据,来证明债权债务合同确实存在。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审理民间借贷案件的司法解释规定,能够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确实存在的证据,不只限于借条,还包括了双方的收据、书证、电子证据... 更多>
-
信用卡逾期未还可能会引起法律纠纷吗宁夏在线咨询 2024-11-19一、潜在风险。 二、尽快偿还贷款,以避免法律后果。逾期未还或两次催款后仍未还款,当事人将面临起诉。若在多次催款后仍未还款,当事人将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经过法院审理后,若当事人仍未还款,案件可能被移送公安侦查,成为刑事案件。在公安侦查后,案件将送至检察院向法院提起公诉。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六十七条 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第六百六十八条 借款合
-
信用卡欠款引发的法律纠纷福建在线咨询 2024-11-17如果持卡人的信用卡欠款金额达到一万以上且经过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三个月仍不归还,就应当被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恶意透支”,可能涉及信用卡诈骗罪。 如果恶意透支数额较大,在公安机关立案前已偿还全部透支款息,并且情节显著轻微,则可以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
-
白条欠款5000元可能会引发的法律纠纷陕西在线咨询 2024-11-17如果您欠款超过五千,逾期三个月或更长时间未还,则可能面临法律诉讼。不过,现在打官司的费用并不高,只要欠款未超过一万,只需支付25元诉讼费用。京东白条是京东公司推出的一款消费贷款产品,主要面向喜欢在京东购物的人群,提供分期付款和大量折扣的便利。但如果您在京东购物时使用京东白条,则可享受更多优惠并方便分期付款。不过,有些人可能会把它当作借款工具,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按时还款了。但如果您逾期不还,网站会发送
-
引发工伤纠纷有哪些法律法规重庆在线咨询 2023-09-19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都可以解决工伤纠纷问题,劳动者受工伤之后需要进行工伤认定,要由单位给员工提交工伤认定申请书,由专门的机构组成专家组确认劳动者的工伤等级和劳动能力。
-
欠款纠纷会不会引发合同诈骗天津在线咨询 2023-07-02欠款纠纷可能会涉及到合同诈骗。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合同诈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