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环保自卫行为”与刑法的“正当防卫”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2-04-06 00:59:14 111 人看过

前不久,读了贵报于2002年2月9日刊登的《公民应享有环境正当防卫权》一文(以下简称《公》),文章指出,群众为抵御污染侵害而实施的过激行为是出于对自身环境权益的维护,与破坏生产或破坏社会秩序等犯罪有着本质区别;并且呼吁在环境保护法及相关法律中进一步明确规定公民享有环境保护自卫的权利。毫无疑问,这些观点有利于公民更有效地维护自己的环境权益,及时制止环境侵权行为,避免环境污染的进一步恶化;也有利于群众与污染、破坏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但是,《公》文将环境正当防卫权这一概念等同于刑法中的正当防卫以及对其构成要件的阐述等观点值得商榷:环境正当防卫权的表述不妥,易与刑法的正当防卫混淆《公》文认为群众的行为符合刑法中有关正当防卫的规定,可以将刑法正当防卫的概念直接引用到环境保护法中,并表述为环境正当防卫权。如果仅从合理解决纠纷的角度考虑,基于我国环境保护法没有对公民的环境权做出规定,因此沿用刑法正当防卫的法律精神是正确的、适宜的。然而,作为对环境法这一部门法的完善,就必须注意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特殊性。若是将刑法的正当防卫照搬到环境保护法中,即表述为环境正当防卫权,极易造成概念上的混淆,因为二者在行为对象、构成要件、界定标准等方面明显存在诸多不同(后面将详述)。对上述的过激行为,以环境保护自卫权来概括较准确。它是指:在环境污染案件中,受害者为维护其合法的环境权益,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给排污设施及其相关物造成适当损害的行为。此概念最先由王灿发教授提出。另外,有必要说明的是,环境保护自卫行为是基于实现环境保护自卫权而实施的一种行为。它的对象只包括物,而不是加害人。一般而言,自卫行为由侵权行为所引起。环境侵权行为分为环境污染行为和环境破坏行为两大类。关于环境保护自卫行为的构成要件由于《公》文将环境保护自卫行为与正当防卫等同,因而,在判断环境污染事件中公民的行为是否应负相关责任时,是以刑法中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作为衡量的标准。这些要件是:①防卫必须是针对不法加害人本人而实施的;②防卫针对不法的侵害行为而实施;③必须是针对正在发生的侵害行为而实施;5防卫是在必要的限度内实施的。但是,通过对大量案例的分析,并结合环境污染的特性,却不难发现,环境保护自卫行为与正当防卫相比,在构成要件上有很大的差异:认为环境保护自卫行为的对象是不法加害人本人不合情理首先,从案例来看。20世纪80年代以来,公民因维护环境权益,采取过激行为而引起的环境污染纠纷不断发生,大量涉及环境保护自卫行为的案例表明,其自卫行为的对象只限于排污设备(如损毁机器)或污染物载体(如向大河沉船以截断污流),而对人身的侵害尚无先例。也就是说,环境保护自卫的对象是与污染行为或与污染结果相关的物。至于具体到机器、厂房、河流或是其它,则取决于行为人的主观认识程度,是不特定的。其次,从法理上分析,刑法的目的是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因而正当防卫的对象必须是不法侵害人本人。相比而言,环境保护法是为实现公民的环境权益而服务的。这种环境权益除含有人身权利中的健康权、生存权外,还应包括与个人生活密切联系的阳光权、清洁空气权、安静权、眺望权等等。可见,它较之刑法所保护的各项权利,在范围和侧重点上,有着明显的不同。受上述环境权益内容的影响,加之环境侵权人的侵权行为一般出于过失或间接故意,并不具有主观恶意和明显针对性,即直接故意的心理状态,因此,环境保护自卫行为的对象是加害人的可能性极小。更何况,环境问题的产生有渐进性和积累性,它不是单因素(如某个自然人或某家企业)的一次污染行为所致,而是伴随工业社会的发展和污染主体的增加而剧。所以,很多情况下,环境污染侵权者(个人或单位)的范围都是难以确定的,那么自卫行为针对侵权人的可能性就更微乎其微,甚至是不可能。基于以上理由,环境保护自卫行为的对象只包括与污染行为或与污染结果相关的物,而正当防卫的对象则主要是侵权者本人。行为对象的截然不同,正是环境保护自卫行为与正当防卫的最大区别。环境保护自卫行为不一定只针对不法的侵害行为而实施《公》文中论述了企业超标排放污染物的这种违法情况,诚然,针对不法的侵害行为实施环境保护自卫权,是题中应有之义,但不限于此。只要具备实际存在的侵害事实(污染后果)就可以实施环境保护自卫行为。理由是:①侵害可能是犯罪违法行为,也可能是合法行为。一般来说,工业密集区,环境污染愈严重。即使每家企业都达标合法排放,假如污染物累积起来,超过某环境因素(如河流、土地或区域环境)的承载能力;或者企业数量、排污种类大量增长等,都会不同程度给当地环境造成损害。一旦这种损害超过受害人所能忍受的限度,势必会引发污染的纠纷。②即使侵权行为已中止(或者终止),但只要侵权者未采取有效措施,危害后果就依然存在或减轻不明显。如前所述,基于环境问题的特点,侵权行为(污染行为)的结束并不等于损害结果(污染危害后果)就不会产生。二者不具有同时性。倘若侵权者停止排污,给环境因素造成的破坏短时期内又无法恢复,公民的人身权利(生存权、健康权)仍旧面临严重威胁;但是,侵权者有能力,却不采取有效措施阻止或减轻损害结果的发生,而是听之任之,并且不愿通过正常行政司法途径解决环境侵权问题,试问:此时,公民会采取何种手段来维护自己合法的环境权益?显然,公民选择行使环境保护自卫权就有极大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尽管还有其他的解决办法。只要有严重的环境被侵害的事实存在,只要公民产生维权的意识,那么行使环境保护自卫权就是促使污染者积极治污,减少环境污染危害的有效手段之一。特别是在公民的环境保护法律意识尚未普遍提高的场合更是如此,可见只有侵害事实的存在才是行使环境保护自卫行为的最基本前提条件。环境保护自卫行为不一定针对正在发生的侵害行为而实施《公》文认为正在发生的环境污染侵害行为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突发性污染,另一种是长期的、连续性的污染。显然,作者在此将环境污染的侵害行为与环境污染的损害结果相混同。我们所说的正在发生的侵害行为,是指侵害行为已经开始,但尚未结束其过程。行为的发生与否可以由主体的意志所支配,即主体开动排污设备,就是正在进行环境污染的侵害行为;主体关闭排污设备也就停止了污染侵害行为。而所谓的突发性污染和长期的、连续性的污染则是环境污染侵害行为导致的污染损害后果的不同类型的表现,它具有客观实在性,不以主体的意志所转移。换句话说,对于长期的、连续性的污染这种情况,即使环境污染侵害行为已经停止,由于环境和生物间物质交换与能量的流动,被积蓄的污染物质还会不断缓慢地释放出来,继续加重对环境的损害。因此,主体停止侵害行为并不能阻止种种对环境造成污染损害结果的发生;而侵犯公民环境权益的后果仍然得由受害者承担。可见,环境保护自卫行为以侵害行为正在发生作为构成要件之一,并不合理。自卫行为的必要限度难以界定《公》文引用刑法理论上对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的界定来解决环境保护自卫行为的限度问题。即:一是看防卫行为是否为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二是看防卫行为与不法侵害行为是否基本相适应,即防卫行为与不法侵害行为在性质、手段、强度等方面大体相适应。防卫行为与不法侵害行为具有极强的对应性,比较容易明确必需和基本相适应所指的内容。如前所述,绝大多数的环境污染具有长期性、潜伏性、积累性、渐进性等一系列特点,短时期内对人的危害是不明显的,并且对人们生存、健康以及其他权益的危害也难以准确衡量,所以,若用自卫行为人造成的财产损害(或人身损害)与环境污染给人们生存、健康等带来的损害相比较,存在以下几个难题:①价值取向各异,利益维护的角度不同,会有截然相反的衡量结果;②对财产的损害是有形的、现时的,而对人们生存、健康及相关权益带来的危害是无形的,长期的,两者难以比较;③环境污染给人们造成的损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科学的不确定性,其结果短期内难以求证;5由于污染行为与损害后果存在时间差,一定意义上,自卫行为并不能阻止侵害结果的发生;加之,自卫行为属公民的自力解决方式,具有可选择性,所以自卫行为本身就不为制止侵害行为之必需。总之,自卫行为与侵害行为,无论从性质、手段、强度上都难以明确大体相适应的范围,从而不易划清必要限度的界线。综上所述,环境保护自卫行为在其概念和构成要件方面,与刑法的正当防卫相比,有显著的不同。明晰环境保护自卫行为这一概念,并对其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阐述,旨在建议立法机关将环境保护自卫行为作为公民的应有权利,规定在环境保护法律当中,以完善保护环境,防止污染,排除侵害的法律途径。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01日 12:4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区分及各自的法律后果
    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区别以及法律后果正当防卫,是对危害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正在实施侵害的行为采取不超过必要限度的制止性的损害行为。所谓正当防卫过当,是指采取的制止性行为明显超过了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法侵害人的重大损害的行为。“不超过必要的限度”,是指以制止不法行为的状态为限度,不法侵害状态已处于结束状态,危险状态已消除。如:某人持刀行劫,被劫人自卫反抗,将行劫人打翻并夺下其所持之刀,刺伤行劫人,行劫人的不法侵害已被制止,不法侵害状态和危险已处于结束,制止行为的损害到此为止,为“不超过必要的限度”。对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正当防卫人应当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合法权利,每个公民都应积极采用这一权利与犯罪行为作斗争,因采用正当防卫维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和他人人身、财产权利而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刑法在量刑时会依法予以减轻或者免予处
    2023-06-03
    257人看过
  • 防卫过当与正当防卫的界定什么是防卫过当?
    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定义是:(一)正当防卫是指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行为的人,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二)防卫过当是指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一、正当防卫致人重伤需要赔偿吗正当防卫致人重伤,如果是属于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需要赔偿。《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二、民法典新规正当防卫是指什么202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新规,正当防卫
    2023-06-25
    499人看过
  • 防卫过当与正当防卫的定义与内涵
    一、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主要区别:1.正当防卫是合法行为,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防卫过当是犯罪行为,应当负刑事责任;2.正当防卫没有超越限度,防卫过当超越了法律规定的防卫尺度。理由:防卫过当,是指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而正当防卫是指,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的人采取的一种造成一定损害的方法。二、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联系:1.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两者之间都是一种防卫手段;2.防卫过当的概念不是独立被提出来的,而是随着正当防卫的历史发展而提出来的。早在20世纪初,刑事社会学派取代了刑事古典学派,在刑法理论上占据了统治地位,从理性的角度对人们行使防卫权的范围、条件、合理限度等进行规定。在这种情况下就提出了防卫过当的概念及制定出对其应减轻或免除处罚的规定,从而走上了有限防卫的轨道。;3.防卫过当的基于正当防卫的合法性的延伸,所以对其应减轻或免除处罚的规定。4.
    2023-07-04
    355人看过
  • 试论以防卫行为为前提,对正当防卫、防卫过当的新表述
    论文摘要:现有的关于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表述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以正当防卫为基础,讨论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问题。这种表述由于立论前提的不当,导致了研究中的一系列问题。为解决现有表述中存在的问题,正确认定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应以防卫行为为前提,展开对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新表述。论文关键词:防卫行为;正当防卫;防卫过当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规定的排除犯罪性的行为之一,在刑法理论和实践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防卫过当作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其理论研究和实际认定直接影响公民防卫权的行使。因此,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热点。但是,由于立论前提的不当,导致我国刑法学界对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认识产生了一定的失误,也导致司法实践与刑法理论的分离。为保障公民防卫权的正当行使,保护不法侵害人的合法权益,对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理论表述进行整理和反思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一、关于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现
    2023-05-05
    487人看过
  • 正当防卫与过失行为的法律判断
    正当防卫致人轻伤不会判刑。正当防卫是指对危害国家、公共利益、自己或者别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的行为采取不超过必要限度的制止性损害行为。防卫行为必须在必要合理的限度内进行,否则构成过度防卫。只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重大损害的,才是过度防卫。对严重危害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的防卫不构成过度防卫。正当防卫致人轻伤的怎么处理?正当防卫致人轻伤一般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是一种正当的合法行为,原则上不需要负刑事责任,而且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还存在无过当防卫权。但这不意味着防卫是无限制的,超过必要限度形成过当防卫是需要负刑事责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
    2023-07-15
    451人看过
  • 如何准确区分正当防卫?防卫挑拨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
    答案是不构成正当防卫。该行为属于防卫挑拨行为,不具备正当防卫的意识,而是故意以言语挑拨伤害他人为目的。正当防卫必须基于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的目的,对于故意以语言、行为等挑动对方侵害自己再予以反击的防卫挑拨,不应认定为防卫行为。正当防卫何时才能实施?根据我国《刑法》,正当防卫,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所以,正当防卫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五个要件:1、必须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权利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而实施的。2、必须有人法侵害行为发生3、必须是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4、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5、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厚造成重大损害。正当防卫的限度在哪?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但是同时我国
    2023-05-06
    439人看过
  • 怎么区分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正当防卫的行使条件
    一、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区别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1、必须针对不法侵害行为。正当防卫中所指的不法侵害主要是指那些社会危害性大,侵害程度激烈,具有积极进攻性的侵害行为。2、正当防卫必须针对不法侵害人。“不法侵害人”是指在犯罪行为中,犯罪的主体。3、正当防卫行为必须是实际发生而且正在进行的违法侵害行为4、正当防卫的必须是为了保护公私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防卫过当是一种犯罪行为,它的本质应当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防卫过当行为的构成要件:1、防卫过当的客体,须是对防卫人实施不法侵害的行为人。它是不法侵害人的人身权利,既不法侵害人依法受法律保护的生命权和健康权。2、防卫行为明显超过了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须的限度造成了重大损害。3、防卫过当的主体应为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4、防卫过当防卫人在主观上有罪过。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既可能是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也可能是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2023-06-04
    438人看过
  • "正当防卫的法律规定与案例解析"
    不属于正当防卫的行为:(1)对合法行为不能进行正当防卫,合法行为包括依照法令的行为、命令的行为、正当业务行为等;(2)对正当防卫行为不能实行反防卫;(3)对紧急避险行为不能实行正当防卫;(4)对意外事件不能实行正当防卫;(5)对防卫过当、紧急避险过当不宜进行正当防卫;(6)对和不作为犯罪不能进行正当防卫。以下十种情况不属于正当防卫正当防卫,指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的人,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它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注:防止防卫过当)以下10种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1、打架斗殴中,任何一方对他人实施的暴力侵害行为。两人及多人打架斗殴,一方先动手,后动手的一方实施的所谓反击他人侵害行为的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说明:如果一
    2023-07-09
    447人看过
  • 遇到危险时如何确保正当防卫与自我防卫的合法性?
    正当防卫与自救的区别如下:1、自救是指为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和利益而采取的行为措施。正当防卫的目的与自救相似,但强调自己受到他人对人身安全或利益的侵犯;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了公民的两种自救方式: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凶杀、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等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非法侵权人伤亡的,不过度防卫,不承担刑事责任。怎样界限正当防卫与非正当防卫1、假想防卫是指一个人由于想象和推测,在认识上产生了错误,把实际上不存在的侵害行为误认为存在,因而错误的实行了防卫,造成他人无辜的损害。2、事前防卫即对于只是流露侵害意图,或者处于犯罪预备状态,尚未构成直接面临的威胁的行为进行先行防卫。3、防卫挑拨正当防卫成立的实质在于防卫目的的正义性。如果行为人为达到某种目的,以挑拨、寻衅等手段,故意激怒、诱
    2023-07-03
    69人看过
  • 正当防卫转化为防卫过当之定性
    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界限就在于是否超过了“必要限度”,判断防卫行为是否超过必要限度,关键要以防卫行为是否制止住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为标准,同时考虑所防卫的利益的性质和可能遭受损害的程度,要同不法侵害人造成的损害的性质、程度大体相适应。【案情】2009年6月18日凌晨2时左右,被告人朱*华正在本市光明路北段王庄村自家房顶睡觉,听到外面有人喊:“干啥哩,偷东西哩。”朱即到门外追赶,出门见被害人王*平(曾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又因犯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再因三次盗窃被劳动教养三年)骑自行车并带有挑杆等物品路过,形迹可疑,便问是否是小偷偷东西,王*平听到后便加速向前骑车,朱*华便在后边追赶并呼喊抓小偷,当追上王*平时,王*平反抗,用所带钓鱼竿殴打朱*华,并用语言相威胁,进而和朱*华发生厮打。厮打中,王*平致被告人朱*华牙冠颈部折断,左腕、右肘及背部多处皮肤擦伤,朱*华在搏斗中用拳猛击王
    2023-05-31
    406人看过
  •  自我保护和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和自救行为是两种不同的自我保护方式。正当防卫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合法权益,在已开始未结束的侵害行为中实施的。而自救行为则是一种在侵害行为完成后发生的自我保护行为。此外,正当防卫对限度要求较自救行为严格,即必须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在合理范围内。正当防卫和自救行为之间的区别在于它们保护的对象不同。正当防卫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合法权益。而自救行为一般是一种自我保护行为。2、实施的时间不同。前者一般是已开始未结束。自救行为的发生不一定和侵害行为在时间上一致,可能发生在侵害行为完成后。3、正当防卫对限度要求较自救行为严格。 范 围 : 自 卫 行 为 与 正 当 防 卫 的 界 限自卫行为与正当防卫的界限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涉及到个人自由、社会安全和道德伦理等多个方面。在法律上,自卫行为和正当防卫都是被认可的,但是它们的程度和范围是有区别的。自卫行为是指
    2023-09-01
    275人看过
  • 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关系是怎样的?
    一、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关系是怎样的?都是对危害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正在实施侵害的行为采取损害行为。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在时间条件、主观条件、对象条件上等等是一致的,但是在限度条件上却截然不同。正当防卫必须是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防卫行为必须在必要合理的限度内进行,否则就构成防卫过当。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后果非常不一样。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也就是不构成犯罪。而防卫过当需要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二、正当防卫要符合哪些条件?1、有不法侵害发生;2、必须是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时候;3、正当防卫不能超越一定限度;4、正当防卫必须基于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的目的;5、正当防卫所针对的,必须是不法侵害者本人.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
    2024-02-07
    410人看过
  • 正当防卫杀人行为犯法吗?
    正当防卫过当,致人死亡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但是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一、正当防卫要不要负法律后果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二、意外伤人自卫伤人怎么判自卫伤人属于正当防卫行为,一般是不会判刑,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但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根据《刑
    2023-03-21
    121人看过
  • 如何明确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区别及正当防卫的适用条件?
    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区分在于采取的制止性行为是否超过了必要的限度。正当防卫的行使条件:1、必须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权利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而实施的。2、必须有不法侵害行为发生。3、必须是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4、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5、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刑法》第二十条【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行为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实施防卫行为的
    2023-07-20
    61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在刑法中正当防卫与自救行为的区别
      新疆在线咨询 2023-03-02
      在刑法中正当防卫与自救行为的区别如下: 1、自救是指在遭受各种意外灾害是为保护自己人身安全和利益安全而采取的行为措施,正当防卫的目的和自救相似,但它强调的是自己遭受别人对你人身安全或利益的侵犯。 2、我国刑法中规定公民的二种自救方法:正当防卫、紧急避险。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
    • 正当防卫杀人未遂被判刑, 正当防卫与正当防卫的区别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3-27
      1、最终如何判处,要看是否能找到所有对您朋友老公有利的事实和情节。 尚未接触到案件实质性证据材料,律师是无法确定作无罪辩护还是罪轻辩护、或者量刑辩护的,更没有办法作出判决等最终处理结果上的预测--好的办案结果是办出来的、不是凭空预测出来的。 正当防卫:看是否符合正当防卫的五个条件,即前提、时间、目的、对象、限度。 正当防卫的证明责任在于防卫一方,办案机关只要有证据证明您实施了伤害行为、致人轻伤以上
    • 正当防卫与自救行为怎么区分
      山西在线咨询 2021-07-29
      自救行为与正当防卫的区别: 1、保护的对象不同。正当防卫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合法权益。而自救行为一般是一种自我保护行为。 2、实施的时间不同。前者一般是已开始未结束。自救行为的发生不一定和侵害行为在时间上一致,可能发生在侵害行为完成后。 3、正当防卫对限度要求较自救行为严格。   《刑法》 第二十条规定:“为了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 如何防卫公民的正当防卫行为
      北京在线咨询 2022-03-25
      一、如何行使正当防卫权利?关于正当防卫,我国《刑法》是这样规定的: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那么,公民应当怎样依据这一规定正确地行使正当防卫的权利呢首先,对实施侵害行为的人实行防卫,必须是法律所保护的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受到侵犯时,才可以采取这种防卫的行为;其次,侵害行为必须是违法
    • 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有哪些区别,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
      天津在线咨询 2021-10-22
      正当防卫和防卫是时间条件、主观条件、对象条件等一致,但限度条件完全不同。正当防卫不应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防卫行为应在必要的合理限度内进行,否则防卫过度。限度条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1、非法侵害的强度2、非法侵害的缓急3、非法侵害的权益。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度的结果非常不同。正当防卫不承担刑事责任,即不构成犯罪。防卫需要刑事责任,刑法所不允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