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职务侵占的证据怎么找出来
职务侵占的证据应遵循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基本原则,职务侵占罪的证据可以通过下列方式收集:
1.自行收集
当事人可以自行收集侵权、损失等方面的证据。
2.委托收集
当事人可以委托律师、第三方机构收集相关证据。
3.申请收集
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
二、职务侵占能判缓刑吗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适用一般缓刑必须具备以下的条件:
1.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
2.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
3.犯罪分子不是累犯。累犯屡教不改、主观恶性较深,有再犯之虞,适用缓刑难以防止其再犯新罪。
由于职务侵占罪可以在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之间进行处罚,因此,要是职务侵占罪的犯罪分子不是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并且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的,那么,还是有可能适用缓刑的。
所以,职务侵占罪可以判缓刑,但只是可以适用缓刑,并不是一定要适用缓刑。
三、最高法关于职务侵占罪量刑标准
1.最高法关于职务侵占罪量刑标准如下:
(1)达到数额较大起点的,可以在三个月拘役至一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2)达到数额巨大起点的,可以在五年至六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2.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职务侵占数额等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达到数额较大起点的,每增加一千六百元,可以增加一个月刑期;
(2)达到数额巨大起点的,每增加五千元,可以增加一个月刑期;
(3)其他可以增加刑罚量的情形。
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
(1)职务侵占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社会保险、教育、征地、拆迁等专项款物的;
(2)职务侵占行为严重影响生产经营或造成其他严重损失的;
(3)多次职务侵占的;
(4)其他可以从重处罚的情形。
-
什么证据证明职务侵占
493人看过
-
职务侵占不容忽视的证据
365人看过
-
职务侵占罪证据寻找需要从哪几个方面去找?
219人看过
-
个人合伙侵占怎么找证据
136人看过
-
职务侵占不能立案派出所找我怎么办?
296人看过
-
犯了职务侵占拘留几天出来
119人看过
-
职务侵占罪中侵占罪的证据青海在线咨询 2021-11-05职务侵占罪的证据包括行为人非法占用本单位财产作为自己的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也就是说,需要证明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本单位的财产。
-
职务侵占侵占了钱能找回来吗北京在线咨询 2022-11-101、职务侵占的东西被卖了,如果能抓到违法犯罪的行为人且其有一定的财产的,能够追回。 2、对于违法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一般都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 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六条 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对犯罪分子除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并应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 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犯罪分子,同时被判处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处没收财产的,应
-
职务侵占罪怎么找证据的,相关规定是哪些的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8-19第二百七十一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
职务侵占罪怎样能缓刑出来江西在线咨询 2023-03-19首先,作案之后,行为人应深刻认识到自己错误,向办案自动投案,如实交代问题,争取自首,以获宽大处理。 其次,如果职务侵占的行为还在实施过程中,要中止正在侵占的非法行为。对已经导致单位损失,应尽快追回款项,退回给单位。到案之后,积极配合办案单位的调查。存在同案犯的,要如实供述全部罪行。 还有,如果掌握有其他案件的犯罪线索,可以提供给办案单位,以获得立功表现。 总之,就是尽量配合主办调查,穷尽减轻、从轻
-
如何获得高管职务侵占罪证据职务侵占罪证据采集办法天津在线咨询 2022-10-06按照犯罪行为中涉及到的总价值计算侵占总价值。举例说明:假如利用职务之便非法侵占钢材价值五万元,犯罪嫌疑人将钢材卖了,获得赃款三万元。计算犯罪价值应该为五万元,而不是三万元。《刑法》对职务侵占罪的处罚规定:第二百七十一条【职务侵占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