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什么情况下可以构成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24 15:21:45 134 人看过

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下列行为构成交通肇事逃逸

1、死亡一人或重伤三人,负事故主要责任;

2、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

3、造成财产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

4、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且酒驾、驾驶不合格的机动车或者严重超载。

一、开车撞死人负什么责任

开车撞死人要负的责任根据情况而定。

如果开车人负主要或者全部责任,那么应当认定为交通肇事罪,而如果是同等责任或以下,则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死亡一人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的,才构成交通肇事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除此以外,还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如果没有承担全部或主要责任的,只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重大公私财产损失的行为。

交通肇事罪的具体情形如下:

1、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2、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3、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4、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5、严重超载驾驶的;

6、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28日 21:5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交通肇事逃逸相关文章
  • 一般情况下什么行为属于交通肇事逃逸
    交通逃逸是造成受害人死亡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涉嫌杀人,所以国家对于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较为严重,对于这类违法行为的认定肯定会存在一些条件,具体会有很多种,但是最为关键的就是自己对于这类事情肯定是逃避责任的行为,所以就会涉及犯罪。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4.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5.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6.交通事故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2023-04-19
    496人看过
  • 一般情况下肇事逃逸能走保险吗
    肇事逃逸对于受害人来说是极其不公平的,对于当事人的责任追究也会存在些许问题,但是只要购买了有关的保险就可以进行一定的理赔,在法律意义上来说肇事逃逸保险公司的赔偿方法为交强险应予以理赔,但商业险得不到赔偿,这是国家的有关规定。交通事故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责任而驶离现场、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等8种情况将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理赔依据如下:一、根据《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条例》第二十二条和《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款》第九条规定: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保险公司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范围内垫付抢救费用,并有权向致害人追偿:驾驶人未取得驾驶资格或者醉酒的、被保险机动车被盗抢期间肇事的、被保险人故意制造交通事故的。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造成受害人的财产损失,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
    2023-06-02
    79人看过
  • 有以下几种跑了的情况不算是肇事逃逸
    1、事故双方当事人对事故性质及责任无争议,留下了真实姓名、联系方式等相关资料后,撤离现场自行协商解决已经达成协议,一方反悔并报案,而另一方不算是肇事逃逸。2、当事故当事人将伤者送往医院后,因筹措伤者医疗费用或其他特殊原因需要暂时离开医院的,并留下真实姓名、联系方式等资料,经过伤者家属同意后离开的不算是肇事逃逸。3、交通肇事后肇事者已通过电话等方式报警,由于惧怕被害人亲属殴打而逃离事故现场,这种情况,不应按交通肇事后逃逸来处理。其目的是为了避免被害人亲属对自己造成人身伤害,而不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一、剐蹭后逃逸怎么处罚1、如果逃逸不构成犯罪,但是其行为已经影响到公共安全,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的,交警部门会对其处以200-2000元的罚款,扣驾驶证分12分或吊销驾驶证,拘留15天。2、如果把别人车剐蹭造成对方没能及时救治而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也就是说逃逸致死(事故后将被害人带离现场隐藏或
    2023-02-27
    373人看过
  • 肇事逃逸,6种情形,不能构成逃逸罪吗
    除了哪些情况可以被认定为肇逃外,交管部门还对哪些行为不构成肇逃做出了规定:1、交通事故当事人对事故事实无争议,撤离现场自行协商解决,达成协议,并留下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后,一方反悔并报案的;2、交通事故当事人为及时抢救事故伤者,标明车辆和伤者位置后驾车驶离现场并及时报案的;3、交通事故当事人将伤者送医院后,确因筹措伤者医疗费用需暂时离开医院,经伤者或伤者家属同意,留下本人真实信息,并在商定时间内返回的;4、交通事故当事人因受伤需到医院救治等原因离开现场,未能及时报案的;5、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驶离现场,有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或不能发现事故发生的;6、有证据证明交通事故当事人因可能受到人身伤害而被迫离开交通事故现场并及时报案的。交通肇事逃逸后各种情形的量刑标准一、发生交通事故后逃匿的,承担事故的的全部责任。二、事故导致一死二重伤,已构成交通肇事罪。法律条文:1、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
    2023-08-05
    434人看过
  • 酒后逃逸肇事逃逸一般能构成什么罪
    酒后驾车肇事逃逸的,会有这样的处罚:1、未构成犯罪的,会被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又构成逃逸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同时还可以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2、构成犯罪的,人民法院会按照犯罪情节,决定判处何种刑罚。一、关于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问题交通肇事逃逸处罚的规定:1、交通肇事逃逸行为不构成犯罪的,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2、造成重大事故及严重后果,构成交通肇事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禁驾。还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即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惩罚。二、无证驾驶加酒驾发生交通事故怎么处罚无证驾驶且酒驾发生交通事故的,分别对无证驾驶和酒驾两个违法行为进行处罚。无证驾驶酒驾尚未构成犯罪的,无证驾驶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酒驾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
    2023-03-29
    257人看过
  • 交通肇事后哪些情形下逃离现场不构成逃逸
    不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的情形:1、轻微交通事故,自行协商达成协议后撤离现场,并留下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后,一方反悔并报案的。2、为及时抢救事故伤者,固定现场状况后离开现场并及时报案的。3、将伤者送医院后,经伤者或伤者家属同意,留下本人真实信息后离开的。不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的情况除了哪些情况可以被认定为肇事逃逸外,交管部门还对哪些行为不构成肇事逃逸做出了规定:(一)交通事故当事人对事故事实无争议,撤离现场自行协商解决,达成协议,并留下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后,一方反悔并报案的;(二)交通事故当事人为及时抢救事故伤者,标明车辆和伤者位置后驾车驶离现场并及时报案的;(三)交通事故当事人将伤者送医院后,确因筹措伤者医疗费用需暂时离开医院,经伤者或伤者家属同意,留下本人真实信息,并在商定时间内返回的;(四)交通事故当事人因受伤需到医院救治等原因离开现场,未能及时报案的;(五)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驶离现场,有证据证
    2023-07-31
    470人看过
  • 在什莫情况下为肈事逃逸
    肇事逃逸的构成条件主要有:(1)肇事人知道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即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这是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因素。如果行为人没有意识到交通事故的发生而离开现场,则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如案例1:孙某驾驶两轮摩托车驮载其朋友刘某(二人均喝酒过量)超速行驶时,因路上颠簸,刘某从摩托车上跌落头部着地,致颅脑损伤而当场死亡。而当时孙某对此一无所知,仍然继续驾车狂奔,直至被人发现将其截获。本案中,孙某虽然离开了现场,但因其主观上对刘某坠地身亡这一交通事故并不“明知”,故不宜认定其“交通肇事后逃逸”,只能认定其构成一般交通肇事罪。需要强调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明知”,是指行为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如果行为人“应当知道”自己的行为造成交通事故而装作不知道,逃离事故现场的,仍应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2)主观上是为了逃避事故责任,逃避法律的追究;实践中,肇事
    2023-02-16
    154人看过
  • 什么情况下构成抽逃出资
    一、什么情况下构成抽逃出资《公司法》司法解释三规定股东抽逃出资的情形:公司成立后,公司、股东或者公司债权人以相关股东的行为符合下列情形之一且损害公司权益为由,请求认定该股东抽逃出资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1、将出资款项转入公司账户验资后又转出;2、通过虚构债权债务关系将其出资转出;3、制作虚假财务会计报表虚增利润进行分配;4、利用关联交易将出资转出;5、其他未经法定程序将出资抽回的行为。二、抽逃出资犯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公司发起人、股东违反公司法的规定未交付货币、实物或者未转移财产权,虚假出资,或者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其出资,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超过法定出资期限,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虚假出资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并占其应缴出资数额百分之六十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股东虚假出资数额在三百万元以上并占其应缴出资数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二)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抽逃出资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并占
    2023-04-16
    434人看过
  • 法律规定什么构成肇事逃逸?
    一、法律规定什么构成肇事逃逸?法律规定在明明知道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的情况之下,仍然离开现场的,将会构成肇事逃逸,肇事逃逸的构成条件主要有:1、肇事人知道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即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这是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因素。如果行为人没有意识到交通事故的发生而离开现场,则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2、主观上是为了逃避事故责任,逃避法律的追究;实践中,肇事人逃跑的目的大多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但也有少数人是因为其他目的,如害怕遭到被害人亲友及其他围观群众的殴打而逃跑,这些人往往在逃离现场后,很快通过报告领导或报警等方式,接受法律的处理。显然,这些人的主观恶性要小得多,因此,有必要在认定时加以区分,以保证准确适用法律,做到不枉不纵。3、客观上实施了逃离事故现场,不向公安机关报案的行为。二、哪些情况不构成肇事逃逸除了哪些情况可以被认定为肇事逃逸外,交管部门还对
    2023-04-18
    264人看过
  • 行为人肇事逃逸构成什么罪
    一、肇事逃逸构成什么罪构成交通肇事罪交通肇事罪的构成是怎样的1、主体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2、客体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交通运输,是指与一定的交通工具与交通设备相联系的铁路、公路、水上及空中交通运输,这类交通运输的特点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紧相连,一旦发生事故,就会危害到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安全3、主观方面为过失主观要件本罪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这种过失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违章行为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的心理态度而言。行为人在违反规章制度上可能是明知故犯,如酒后驾车、强行超车、超速行驶等,但对自己的违章行为可能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应当预见而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虽已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造成了严重后果。4、客观方面客观方面表现为在交通运输活动中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
    2023-03-23
    62人看过
  • 什么情况不符合肇事逃逸的标准?
    不属于肇事逃逸的情形如下:交通事故当事人对事故事实无争议,撤离现场协商解决,达成协议,留下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后,一方反悔并报案;交通事故当事人为及时抢救事故伤者,标明车辆和伤者位置后驾车离开现场并及时报案;交通事故当事人将伤者送往医院后,因筹集伤者医疗费用需确需暂时离开医院。经伤者或者伤者家属同意,留下真实信息并在约定时间内返回的;交通事故当事人因受伤需到医院治疗等原因离开现场,未及时报案的;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离开现场,有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或者不能发现事故;有证据证明交通事故当事人因可能受到人身伤害而被迫离开现场并及时报案的。什么情况构成肇事逃逸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事故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4、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
    2023-07-07
    77人看过
  • 交通肇事逃逸情况交通肇事逃逸取保候审都要承担什么
    取保候审的申请主体,对于取保候审的申请主体即申请取保候审的主体资格问题,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五条明文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有权申请变更强制措施。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收到申请后,必须在3天内决定的强制措施不同意变更的,必须通知申请人,说明不同意的理由。这是许可性的规定,也是他性的规定,这个规定申请等待审查的主体资格给予被拘留的嫌疑犯,被告人本人和法定代理人、近亲和辩护人。法定代理人是指依法代理人从事某种行为的人。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06条的规定,法定代理人是指被代理人的父母、养父母、监护人和有保护责任的机构,团体代表近亲是指夫妻、父母、孩子、女性、同胞兄弟姐妹。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在刑事案件的三个阶段(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审判阶段)可以以辩护人的名义提出等待审查的申请,要求等待审查的决定机构在3天内决定,如果不同意变更,应该通知申请人不同意的理由。哪些情
    2023-08-06
    404人看过
  • 肇事逃逸后,什么是肇事逃逸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刑法》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2014年12月15日,公安部下发《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征求意见稿)》,从即日起至2015年1月20日,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意见稿调整了伤人事故调查、鉴定意见审核等程序,将道路交通事故分为财产损失事故、伤人事故和死亡事故,处理不同事故的交警需具备不同的资质。对方剐蹭了车辆但是没有解决妥当而强制离开的,如果无过错方报警那么剐蹭方可以判定为肇事逃逸。建议大家在发生交通事故之后,第一时间报警,承担起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主动配合调查积极取证,争取自首行为将惩罚降低到最低才是明智的选择。交通肇事逃逸要承担什么后果现实生活中发生轻微刮蹭擦伤等交通事故,不构成交通肇事犯罪,但行为人要接受治安处罚,行为人可
    2023-08-16
    361人看过
  • 交通肇事逃逸什么情况吊销驾照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的,就要吊销驾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2023-06-18
    481人看过
换一批
#交通肇事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交通肇事逃逸一般会被认定为交通肇事罪。处罚标准有以下两点: 1、发生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更多>

    #交通肇事逃逸
    相关咨询
    • 什么是肇事罪? 肇事什么情况下构成逃逸
      湖南在线咨询 2022-12-15
      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按照《解释》第六条规定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 一般什么情况下汽车肇事逃逸才构成犯罪
      福建在线咨询 2023-05-10
      2、但是依司法解释,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的主要或全部责任,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也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 3、若构成犯罪,或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若积极赔偿损失可能量刑时会得到从宽。
    • 一般情况下,怎样才算构成肇事逃逸啊?
      福建在线咨询 2022-06-23
      1)事故因当事人逃逸,而无法认定当事人责任的场合,无论事故各方的实际责任如何,均推定逃逸方承担全部责e; 2)事故一方当事人逃逸,事故的认定结果是双方均无责任,即意外事故,也要由逃逸方承担全部责任; 3)事故一方当事人逃逸,事故的认定结果是逃逸方有安全违法行为或驾驶有错误,他方没有过错,逃逸方负全责; 4)事故一方当事人逃逸,事故的认定结果是事故当事人双方均有责任,在确定过错比例的基础上适当减轻逃
    • 什么情况下能构成肇事逃逸,法律有哪些规定
      河南在线咨询 2023-08-16
      肇事者是否构成逃逸关键是看其在主观上是否满足两个条件,即逃避救助被害人的法定义务和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肇事责任主体逃逸是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也就是其明知已有事故发生,主观心态为故意,但为了不履行应尽的义务而从现场逃跑。
    • 肇事逃逸,肇事逃逸是什么构成
      广东在线咨询 2021-05-08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构成有三个方面: (一)主观方面:主观方面即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这种动机是积极的心理活动。虽然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但仅就逃逸行为而言,具有直接的行为故意。因此只有行为人对肇事行为明知,同时又有逃逸的直接犯意,才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因为从主观方面来看,在犯罪恶意上是很小的,是对现场后果的害怕所致。但毫无疑问,其逃逸行为还是直接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