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起新闻媒体侵权案谈名誉权的保护及诉讼时效问题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1 08:04:16 348 人看过

原审上诉人苏*全。原审被上诉人**日报社。「案情」广西省北海市公安局于1998年5月7日以涉嫌受贿将苏*全刑事拘留,同月18日北海市检察院决定对其逮捕,同月20日苏*全被逮捕。1999年5月5日检察机关对苏*全提起公诉,1999年12月10日苏*全被取保候审。1999年12月27日,北海市海城区法院判决宣告苏*全无罪,北海市海城区检察院提起抗诉,北海中院于2000年4月5日作出裁定:驳回抗诉,维持原判。《南国早报》是**日报社主办并公开发行的报纸,**日报社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1998年5月29日,《南国早报》头版左下部分登载一则题为《北海市挖出八条执法“蛀虫”》,苏*全认为该新闻报道使其人格、名誉遭受了严重损害,以**日报社的行为侵犯了其名誉权为由提起诉讼。「裁判要点」法院一审认为:《南国早报》所报道的新闻,是检察机关在侦查、起诉阶段实施的职权行为,报道所涉及的犯罪嫌疑人依法未经法院审判,任何人均不得对其定罪。该报道对苏*全冠以“受贿”之词,以肯定的语气认定其“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截留私分土地款”,其报道是失实的,且以“腐败分子”、“蛀虫”之词对苏*全人格进行贬损,对苏*全的名誉权构成了侵害。《南国早报》登载讼争的新闻报道之日,即为苏*全的权利发生之日,由于当时其被羁押,不知道或不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故诉讼时效期间不应从新闻报道登载之日起计算。苏*全被取保候审之日起,已被解除羁押,该日起应视为苏*全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苏*全请求保护其名誉权的诉讼时效应从1999年12月10日起计算。由于苏*全在二年内未行使其请求法院保护的权利,已过诉讼时效,对苏*全的诉讼请求,不应支持。判决:驳回苏*全的诉讼请求。苏*全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二审法院认为:该报道是关于检察机关在侦查、起诉阶段实施的职权行为,报道所涉及的犯罪嫌疑人依法未经审判,任何人均不能对之定罪。**日报社在该报道中,对苏*全冠以“受贿”之词,同时还以“腐败分子”、“蛀虫”之词对苏*全的人格进行贬损,对苏*全的名誉构成了侵害,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南国早报》于1998年5月29日刊登涉案报道,苏*全于1998年5月20日被北海市公安局逮捕。1999年5月5日被检察机关公诉。1999年12月10日被取保候审。苏*全在被羁押及被取保候审期间,不知或不应知悉其名誉权受侵害的事实。2000年4月5日,苏*全被北海中院宣告无罪。苏*全应知道自己的名誉权受侵害的时间为2000年4月5日,其于2002年3月30日起诉,未超过诉讼时效。综合考虑**日报社对苏*全名誉权的侵害程度、侵害范围,酌情给予苏*全一万元精神抚慰金。二审判决:1、撤销一审民事判决;2、**日报社3日内在《南国早报》同等的版面上为苏*全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内容须经本院审核。否则本院将在与《南国早报》相类似的报刊上公布判决书,刊登费用由**日报社负担。3、**日报社3日内向苏*全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10000元。**日报社不服判决,向南宁中院申请再审称:《南国早报》的报道依据的是真实的新闻事件,是对检察机关公开职权行为的报道,检察院是以“受贿”的罪名逮捕和起诉苏*全,不能因其后来被判无罪就否定检察院当初认定其“受贿”的客观情况,报道并未对苏*全的名誉作出贬损。本案争议报道发表时间是1998年5月29日,苏*全于1999年12月10日被取保候审,在此期间,其完全有条件知道、看到或听说争议报道,即使以“应当知道”为标准来起算诉讼时效,也应从1999年12月10日起算,苏*全于2002年3月30日才起诉,已超过了二年的诉讼时效。请求撤销二审判决,驳回苏*全的诉讼请求。法院再审认为:原二审判决认定苏*全的诉讼请求未超过诉讼时效是正确的。综上所述,原审判决在查明事实的情况下,综合考虑**日报社对苏*全名誉权的侵害程度、侵害范围,作出的判决是恰当的,适用法律亦无不当。判决:驳回**日报社再审的诉讼请求,维持原判。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0月03日 15:0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名誉权相关文章
  • 名誉权侵权诉讼时效有多久
    即普通时效期间为三年,特别时效期间为一年,另外规定了最长时效期间为二十年。因请求权的不同,诉讼时效的期间也不同。下列请求权适用一年的特别时效期间:1、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2、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3、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4、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除以上四种请求权,其他都为普通时效期间与最长时效期间的适用范围。因此,名誉侵权的诉讼时效应该为三年。一、名誉权侵权怎么认定呢1、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知悉。侵权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行为。所谓侮辱是指以语言或行为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行为。侮辱既可以以口头方式进行,也可以以行为方式进行。其表现形式是将现有的缺陷或其他有损于人的社会评价的事实扩散、传播出去,以诋毁他人的名誉,让其蒙受耻辱,可以称之为“以事生非”。比如,说某人“是个小偷”,或“是个傻子”等。所谓诽谤,是指捏造和散布某些虚假事实、破坏他人名
    2023-03-04
    468人看过
  • 名誉权的诉讼时效
    普通时效期间为三年,特别时效期间为一年,另外规定了最长时效期间为二十年。因请求权的不同,诉讼时效的期间也不同。下列请求权适用一年的特别时效期间:1、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2、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3、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4、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除以上四种请求权,其他都为普通时效期间与最长时效期间的适用范围。因此,名誉侵权的诉讼时效应该为三年。一、生命健康身体权纠纷的诉讼时效是多久生命健康身体权纠纷的诉讼诉讼时效期,有以下三种情况:1、普通诉讼时效。即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一般为3年;2、特别诉讼时效。即部分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3、最长诉讼时效。即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生命健康包括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二、房产买卖纠纷期间诉讼时效到底怎么算有。房产买卖纠
    2023-04-06
    61人看过
  • 新媒体版权保护应注意哪些问题?
    1、新媒体著作权保护应注意的问题
    2023-05-07
    265人看过
  • 名誉权侵权的诉讼时效怎么计算
    名誉权侵权的认定1、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知悉。侵权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行为。所谓侮辱是指以语言或行为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行为。侮辱既可以以口头方式进行,也可以以行为方式进行。其表现形式是将现有的缺陷或其他有损于人的社会评价的事实扩散、传播出去,以诋毁他人的名誉,让其蒙受耻辱,可以称之为“以事生非”。比如,说某人“是个小偷”,或“是个傻子”等。所谓诽谤,是指捏造和散布某些虚假事实、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诽谤的方式有口头和文字等两种方式。其内容包括捏造和散布一切有损于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如诬蔑他人犯罪、品行不端、素质能力不高、企业形象不佳等。其特征可以称之为无中生有,“无事生非”。只有在行为人所实施的侮辱(体现为以不当的言词评价、贬低和毁损相对人的人格,不涉及“事实”的真实性问题)、诽谤(体现为披露、散布虚假事实)、披露其隐私权(体现为披露、散布法律所保护的
    2023-05-06
    316人看过
  • 媒体涉及的名誉权案件定义是什么
    一、公司员工身体病了并辞退了会承担经济补偿吗?看实际情况;根据劳动法律的规定,劳动者在医疗期内的,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关系,否则,就是违法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据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1、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2、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3、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二、公司不能辞退的生病员工的规定除职业病属于工伤鉴定为一至六级的以外,其它任何疾病,医疗期满,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公司提前30天书面通知或者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应当支付按本单位工作年限每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经济补偿金。劳动法只明确规定了以下可以提前通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除此之外的情形都不能随意解除劳动合同
    2023-03-29
    77人看过
  • 媒体侵犯名誉权败诉之后还可以起诉吗?
    一、媒体侵犯名誉权败诉之后还可以起诉吗?媒体侵犯名誉权败诉之后还可以起诉,在起诉时需要提交以下证据:(一)证明当事人主体资格的证据(二)证明侵权事实存在的证据1、新闻媒体、书刊对公民或法人报道失实损害其名誉的证据。如报道内容的原始载体。2、虚构事实,含沙射影,对他人进行诽谤的文学作品。3、以口头、书面或暴力方式,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侮辱,贬损他人人格的证据。可举出证人证言、书面材料。4、以隐瞒真相、捏造事实并加以传播的方式诋毁他人名誉、信誉,损害他人尊严的证据等。(三)证明侵权事实造成损害后果的证据,如单位处分,当事人精神受打击患精神病,法人经济效益滑坡等证据。(四)被告如主张免责,应提供其没有过错,或没有损害原告名誉权的证据。(五)有具体诉讼请求的,应提交诉讼请求金额的计算方法、依据和清单。二、如何认定侵犯名誉权的行为?1、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知悉。侵权人实施了
    2023-04-27
    402人看过
换一批
#人格权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名誉权
    词条

    名誉权是指特定的民事主体享有的要求社会对其给予公正的社会评价和排除他人以任何方式损害其获得的公正社会评价的权利。 名誉权的主体是特定的;名誉权的客体是名誉,而不包括名誉感。名誉感是特定公民对自身各种属性的自我评价;名誉权是以名誉的维护和安全... 更多>

    #名誉权
    相关咨询
    • 新闻媒体名誉权侵权要怎么办?
      广东在线咨询 2021-08-02
      1、如果不是属实,可以要求报社道歉,还可以要求名誉权的赔偿   因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新闻单位根据国家机关依职权制作的公开的文书和实施的公开的职权行为所作的报道,其报道客观准确的,不应当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也就是说客观的报道也不属于侵权 2、起诉的主体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   只起诉作者的,列作者为被告;只诉新闻出版单位的,列
    • 新闻媒体举报是否侵犯名誉权
      广东在线咨询 2022-08-09
      第十五条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碍; (三)消除危险; (四)返还财产; (五)恢复原状; (六)赔偿损失; (七)赔礼道歉。
    • 新闻媒体的直播是否侵害名誉权
      北京在线咨询 2022-07-21
      新闻侵权案例中,最主要的是侵犯名誉权。而在名誉权案件中,绝大多数与诽谤(libel)有关。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中明确指出,“文章的基本内容失实,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 根据最高法院的这条司法解释可以看出,在我国法律体系中,诽谤专指陈述事实的虚假性。在司法实践中,诽谤诉争的焦点必然是新闻报道内容的真实性问题,或者说陈述事实是否虚假的问
    • 媒体侵犯名誉权的案件,媒体侵犯我的名誉权应该如何办
      山西在线咨询 2023-03-27
      名誉权受损害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二条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 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 第三条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第十五条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
    • 媒体侵害名誉权
      福建在线咨询 2023-05-29
      新闻媒体作为我国的社会监督主体,应当在一定程度上享有自由报道权,而不应过分要求新闻媒体报道准确无误。因为基于我国国情,舆论监督在社会生活中一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方面。 因此,我们应当鼓励并支持新闻媒体继续有效地发挥舆论监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