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忘物与遗失物的区别有哪些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5-05 19:20:30 344 人看过

由于民法与刑法分别采用两个不同的术语,因而民法学界有人认为遗失物与遗忘物应当加以区分,这种区分主要表现在:

1.从占有人丧失对物的占有时的心理状态而言,遗失物占有人遗失动产时,往往是无意识的,事后也一般难以准确回忆或说明遗失发生的具体地点;而遗忘物的占有人均是有意识地将物放置于某地,事后也能准确地回忆或说明物所遗留的具体地点或场所。

2.从拾得人的主观心理状态而言,拾得人对于所拾之物是遗忘物还是遗失物,往往会有直观的判断。侵占遗失物与侵占遗忘物所负法律责任迥然,一个只是作为民事纠纷来调解,而另一个要遭受国家刑罚。原因就在于,如果这两种拾得人将拾得物据为己有,主观恶性是不同的。侵占遗失物的主观恶性小,所以只赔偿;侵占遗忘物的主观恶性大,所以要受刑罚惩罚。

3.从占有变动模式上,遗失物为“占有—无人占有”模式,而遗忘物采取“占有—占有”模式。正是遗忘物物主的遗忘行为造成场所管理人对遗忘物自动取得占有,不管管理人是否发现并拾取遗忘物。

4.从法律效果上,遗失物的拾得人享有费用或报酬请求权,而遗忘物的拾得人或发现人不享有费用或报酬请求权。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25日 04:0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占有相关文章
  • 遗忘物盗窃区别于遗忘物侵占的是什么
    遗忘物盗窃区别于遗忘物侵占的,是行为方式不同。盗窃遗忘物是指以秘密窃取的方式来获得遗忘物,而侵占遗忘物是指将他人的遗忘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一、不当得利和职务侵占罪的区别是什么不当得利和职务侵占罪的性质不同。不当得利属于民事责任,侵占罪属于刑事责任;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应负返还的义务;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二、捡到财物不还会受到什么处罚属于不当得利,如果拒不归返,看财物的金额,可能会构成侵占罪。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即明知属于他
    2023-03-21
    211人看过
  • 如何处理遗失物与遗忘物的问题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条例,公检法等相关机构在接收遗失物后,应立即展开积极而细致的调查寻找遗失物丢失者,并邀请其前来对遗失物品进行认领;或是依照规定将遗失物品妥善保管于遗失物品招领处,等待有识之士前来认领。在发布招领公告之日起的六个月内,若仍无人前来认领该遗失物品,则依据相关法律程序,视为无主之物,最终收归国有。同时,公检法等相关机构在此情况下有权对遗失物进行拍卖或变卖,所获收益将全额上缴国家财政。对于拾得人而言,若在发现遗忘物之后未能及时归还给失主,在数额达到一定程度后且仍不肯主动交出来的,便可能触犯《刑法》第二百七十条,被认定为侵占罪。《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五条有关部门收到遗失物,知道权利人的,应当及时通知其领取;不知道的,应当及时发布招领公告。
    2024-08-09
    175人看过
  •  无人认领的遗失物与遗忘物的处理
    公安机关在处理遗失物时需要主动联系失主并请求其确认是否是其遗失物,或者将其存放在招领处等待失主认领。若六个月内无人认领,遗失物将归国家所有,公安机关可以拍卖或变卖遗失物并将所得价金缴入国库。同时,拾得遗失物应当归还失主,否则将被构成侵占罪。公安机关在收到遗失物时,需要采取行动,以便找到遗失物的失主。为此,公安机关应当主动联系失主,并请求其确认是否是自己的遗失物。或者存放遗失物品招领处,待人认领。自公安机关收到遗失物发布招领公告之日起六个月无人认领的,遗失物归国家所有。公安机关可以拍卖、变卖遗失物,所得价金缴国库。拾得遗忘物应当归还失主,如果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构成侵占罪。 遗 失 物 招 领 处 理 流 程根据我国《民法典》相关规定,遗失物招领处理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发现遗失物:失主应尽快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提供相关证据,如物品特征、丢失
    2023-09-06
    460人看过
  • 遗失物与遗忘物都该怎么处理
    遗失物与遗忘物的处理是:个人拾得遗忘物应当归还失主,如果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构成侵占罪。公安机关收到遗失物,应当查找遗失物丢失人,请其认领。或者存放遗失物品招领处,待人认领。遗失物与遗忘物处理方法是什么不管是拾得遗失物还是遗忘物都应当返还失主,找不到失主的应当交给公安机关。公安机关收到遗失物,应当查找遗失物丢失人,请其认领。或者存放遗失物品招领处,待人认领。自公安机关收到遗失物发布招领公告之日起六个月无人认领的,遗失物归国家所有。公安机关可以拍卖、变卖遗失物,所得价金缴国库。《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五条有关部门收到遗失物,知道权利人的,应当及时通知其领取;不知道的,应当及时发布招领公告。第三百一十六条拾得人在遗失物送交有关部门前,有关部门在遗失物被领取前,应当妥善保管遗失物。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遗失物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2023-07-31
    441人看过
  • 遗失物与遗忘物应当如何处理
    公安机关收到遗失物,应当查找遗失物丢失人,请其认领。或者存放遗失物品招领处,待人认领。自公安机关收到遗失物发布招领公告之日起六个月无人认领的,遗失物归国家所有。公安机关可以拍卖、变卖遗失物,所得价金缴国库。拾得遗忘物应当归还失主,如果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构成侵占罪。《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五条有关部门收到遗失物,知道权利人的,应当及时通知其领取;不知道的,应当及时发布招领公告。
    2024-05-12
    311人看过
  • 遗失物与遗忘物的概念及构成要件
    (一)遗失物的概念及其构成要件在我国法学界,学者们对遗失物所下的定义各不相同。王泽鉴认为:“遗失物者,指无人占有,但为有主之动产。”谢在全认为:“遗失物者,系指非基于占有人之意思而丧失占有,现又无人占有且非为无主之动产。”王利明认为:“遗失物是指无人占有但属有主物的财产”高飞认为:“遗失物是指有权占有人非出于己意而丧失占有,于被拾得前又无人占有的有主动产。”综合以上关于遗失物的定义,我们可以得知其构成要件:1、必须为动产。由于不动产的特殊性,认为不构成遗失物。2、必须无人占有。无人占有是一种客观状态,与遗失人的主观认识无关,因此,即使失主知道遗失物的下落,也不妨碍遗失物的构成。3、必须不是无主物。如果是无主物则有可能界定为遗弃物或其他。(二)遗忘物的概念及构成要件对于遗忘物的定义,法学界的认识也存在很多差异。郑玉波认为:“遗忘物是指物主遗忘于他人私宅或车船飞机上之物”;马新彦认为:“遗忘物
    2023-08-16
    496人看过
  • 遗失物与遗忘物处理方法是什么?
    一、概念遗失物,是指财物持有人,将所持有的财物丢失地点不明确的财物。遗忘物,是指财物持有人,将所持有的财物丢失地点明确的财物。二、关于遗失物的刑法规定遗失物指非基于遗失人的意志而暂时丧失占有的物,遗失物只能是动产,遗失物的拾得属于事实行为,不以拾得人有行为能力为必要。遗失物只能是动产,不动产不存在遗失的问题。遗失物也不是无主财产,只不过是所有人丧失了对于物的占有,不为任何人占有的物。至于所有人丧失对于物的占有的情况,则有种种不同。一般是所有人自己因某种原因遗失;还有其他的情况,例如直接占有人将物遗丢失,对于间接占有人即所有人来讲,是为遗失物。再如,无行为能力的所有人将物抛弃,因他欠缺意思能力,就不成立所有权的抛弃。但是所有人为了安全的目的或者其他考虑,将物品埋藏于土地之中或放置于一定的隐秘的场所,这时所有人并没有丧失对于物的占有,因此并不是遗失物,如果因年长日久,所有人忘其所在,则为埋藏物
    2023-05-22
    387人看过
  •  区分遗失物与遗忘物的关键点:时间、地点和物品本身
    本文介绍了遗忘物和遗失物的区别以及遗失物的构成要件。遗忘物是指财物所有人或持有人有意将财物放置于某处,但由于疏忽而忘记带走。而遗失物则是指财物的所有人或持有人因为疏忽大意而偶然将其财物失落在某处。遗失物的构成要件包括:须占有人丧失占有,须无人占有,须为有主的动产。财物的所有人或持有人有意将财物放置于某处,但由于一时疏忽而忘记带走。遗忘物与遗失物不同,后者是财物的所有人或持有人,因为疏忽大意而偶然将其财物失落在某处。二者的主要区别为,前者一经回忆一般都能知道财物在何处,因而一般较容易找回,而后者一般不知道失落何处,因而不易找回。2、遗失物的构成要件为:(1)须占有人丧失占有,至于丧失占有的原因则不管;(2)须无人占有,即指丧失对物的占有,不为任何人所占有而言,若有人占有则非遗失物,并且在拾得人发现遗失物之前有一个不为任何人占有的时间段;(3)须为有主的动产,遗失物不是无主物,遗失物是有人所有
    2023-11-15
    374人看过
  • 遗忘物与遗失物处理方法的突然改变
    遗失物与遗忘物处理方法是,拾得人拾得遗失物后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拾得人侵占遗失物的,无权请求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费用,也无权请求权利人按照承诺履行义务。如果拾得人有发布公告招领的,自发布招领公告之日起一年内无人认领的,归国家所有。遗忘物与遗失物的区别有什么遗忘物与遗失物的区别有:1、遗忘是遗忘人有意识地把自己持有的财产放在某个地方,因为疏忽而忘记拿走而暂时失去控制的财产;2、丢失的东西意外地在某个地方丢失,甚至脱离了自己的控制;3、只规定侵占遗忘物,不规定侵占遗忘物。也就是说,侵占罪只能是侵占遗忘物,拒不归还的,只能追究民事责任。《民法典》第三百一十四条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第三百一十五条有关部门收到遗失物,知道权利人的,应当及时通知其领取;不知道的,应当及时发布招领公告。第三百一十六条拾得人在遗失物送交
    2023-07-29
    190人看过
  • 埋藏物和遗失物的区别与关系
    埋藏物与遗失物的区别是:遗失物是指他人丢失的动产。换言之,遗失物并不是无主物,也不是所有人(合法占有人)抛弃的或因他人的侵害而丢失的物,而是因所有人不慎所丢失的动产。埋藏物一般为动产,须有埋藏事实,以不易被他人从外部发现为必要,埋藏物是有主物,只是所有人不明,而非无主物。发现的埋藏物和遗失物应归谁所有?1、公民、法人对于挖掘、发现的埋藏物、隐藏物,如果能够证明属其所有的,而且是根据现行的法律、政策又可以其所有的,则归其所有,如果是该埋藏物、隐藏物的所有人不明,也不能归挖掘人或发现人所有,而应归国家所有;2、拾得遗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饲养动物,必须无偿归还失主,而不能据为已有,但拾得人因此而支出的合理费用(如保管费、喂养费等)失主应予偿还。----------------------------------------------------------------------------
    2023-07-29
    474人看过
  • 处理遗失物和遗忘物的技巧
    收到遗失物,应当查找遗失物丢失人,请其认领。或者存放遗失物品招领处,待人认领。公安机关收到遗失物发布招领公告之日起六个月无人认领的,遗失物归国家所有。公安机关可以拍卖、变卖遗失物,所得价金缴国库。拾得遗忘物应当归还失主,如果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构成侵占罪。遗忘物与遗失物处理方法的突然改变遗失物与遗忘物处理方法是,拾得人拾得遗失物后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拾得人侵占遗失物的,无权请求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费用,也无权请求权利人按照承诺履行义务。如果拾得人有发布公告招领的,自发布招领公告之日起一年内无人认领的,归国家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一十四条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第三百一十五条有关部门收到遗失物,知道权利人的,应当及时通知其领取;不知道的,应当及时发布招领公
    2023-07-06
    82人看过
  • 遗失物与遗忘物与盗窃罪之间的联系是什么
    一遗忘物、遗失物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成为盗窃罪对象。所谓遗忘物,是由于物主主观上的疏忽,而将财物遗忘在某一特定的地方。其特点是,物主先是自愿将财物放在某处,后因主观上的疏忽大意,一时忘却了该物,但在较短的时间内又记起了该物,并有可能够立即返回原处寻找。因而,物主与物之间的持有关系只是一定程度的松弛或减弱,但并未因此而消失。遗忘物仍在遗忘者所能控制、支配的范围内。因此,一般来说,利用物主与物之间持有支配关系松弛之机,拎走他人财物,造成物主无法恢复对该物的实际控制支配状态,就是直接故意侵犯他人持有权的行为。对其中情节严重的,应按盗窃罪论处。例如,李×在买火车票排队时,把照相机放在一旁窗台上,买完票后忘记拿照相机,当他走出20米远时,猛地想起被遗忘的照相机,再回去寻找,照相机已被别人拎走。其间时间间隔不过5分钟,距离不过20米远。很明显,遗忘物还在遗忘者支配力可以达到的范围内,拎走照相机的行为,无
    2023-06-03
    351人看过
  • 遗忘物盗窃和遗忘物侵占怎么区分
    盗窃遗忘物是区别于侵占遗忘物的,其行为方式不同。盗窃遗忘物是指以秘密窃取的方式来获得遗忘物,而侵占遗忘物是指将他人的遗忘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一、非法占有他人钱财是怎么定罪对于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定罪一般是按照侵占罪进行定罪处罚。而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且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且对于侵占罪的规定则是,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按照侵占罪进行处罚。侵占罪构成要件如下:1、客体要件,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他人财物的所有权。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将他人的交由自己代为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
    2023-06-27
    202人看过
  • 侵占罪是遗忘物还是遗失物
    一、侵占罪是遗忘物还是遗失物何谓侵占?乃指以非法占有之意图,未经合法授权擅自占用他人托管之财产、无意所丢失或被隐藏之物品,以及地下埋藏之财宝等,且非法据为已有,其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仍拒绝归还之违法行为。(1)侵占罪之加害者为普遍大众,凡已超过16岁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之人皆可成为此罪名之主角。(2)在主观心态上,侵占罪必须出自故意,即明确知晓该财物系他人委托自己保管之财物、无意所丢失或被隐藏之物品,或是地下埋藏之财宝,却仍然非法据为己有。(3)侵占罪之犯罪客体仅限于三类财物:一是他人委托自己保管之财物;二是他人无意所丢失或被隐藏之物品,此类物品并不等同于遗失物,亦异于遗弃物;三是他人地下埋藏之财宝。(4)侵占罪之刑罚:若非法占有他人遗忘物或埋藏物,且数量较大,拒不归还者,将面临两年以下有期徒刑之惩罚;若非法占有数额巨大或存在其他严重情节者,则将面临两年至五年有期徒刑,并附加罚金之制裁。因此,
    2024-07-24
    181人看过
换一批
#物权
北京
律师推荐
    #物权 知识导航
    展开
    #占有
    词条

    占有指占有人对不动产或者动产的实际控制。占有人可以是依法有权占有不动产或者动产,如根据租赁合同在租期内占有对方交付的租赁物。 占有人也可能是无权占有他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如借他人的物品,过期不还。占有人不知道自己是无权占有的,为善意占有;明... 更多>

    #占有
    相关咨询
    • 遗失物、遗忘物、遗忘物的区别表现在哪里
      北京在线咨询 2022-03-15
      遗失物:动产的所有人、占有人因主观上疏忽或自然原因致失落它处而失去控制的物品遗忘物:财物的所有人或持有人有遗失的将所持有的财物放在某处,因一时疏忽忘记拿走遗失物而侵占罪是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即明知属于他人交与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而仍非法占为己有。犯罪对象只限于三种财物:一是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二是他人的遗忘物,
    • 遗忘物和遗失物存在哪一些区别
      广东在线咨询 2022-11-20
      两者的区别如下: 1、从占有人丧失对物的占有时的心理状态而言,遗失物占有人遗失动产时,往往是无意识的,事后也一般难以准确回忆或说明遗失发生的具体地点;而遗忘物的占有人均是有意识地将物放置于某地,事后也能准确地回忆或说明物所遗留的具体地点或场所。 2、从占有变动模式上,遗失物为“占有—无人占有”模式,而遗忘物采取“占有—占有”模式。 3、从法律效果上,遗失物的拾得人享有费用或报酬请求权,而遗忘物的拾
    • 遗失物与遗忘物有区别吗,捡遗失物构成侵占罪吗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0-09
      略微区别,一个是“丢了”,一个人“忘拿了”。捡到遗失物还不是犯罪,物主要求返还时拒绝返还,就到侵占罪了
    • 遗忘物有哪些?遗失物有何法律规定
      重庆在线咨询 2023-11-28
      律师解答 遗忘物遗失物的区别如下: 1、从占有变动模式上,遗失物为“从占有到无人占有”的模式,而遗忘物采取的是“从占有到占有”的模式。 2、从法律效果上,遗失物的拾得人享有费用或报酬请求权,而遗忘物的拾得人或发现人不享有费用或报酬请求权。
    • 遗忘物盗窃区别于遗忘物侵占的是什么
      青海在线咨询 2023-02-18
      拿走暂时遗忘物不算盗窃,如果当事人找到拿走钱包的人不给,数额较大超过5000元以上的,涉嫌侵占罪。 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条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