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法典》中民法的意思表示指的是什么?
意思表示为法律行为的核心要素,而法律行为是司法自治的实践手段,因此意思表示意义重大。意思表示,指向外部表明意欲发生一定私法上法律效果的意思的行为。意思表示由客观要件与主观要件构成。客观要件是指在客观上可认识其在表示某种法律效果意思。主观要件,是指内心的意思,更可分为行为意思、表示意思与效果意思。意思存于内心,是不能发生法律效果的。当事人要使自己的内心意思产生法律效果,就必须将意思表现于外部,即将意思发表。发表则须借助语言、文字或者表意的形体语汇。意思表示所发表的意思,是体现为司法效果的意思,亦即关于权利义务取得、丧失及变更的意思。
二、意思表示的效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1、拘束力
意思表示的拘束力,亦即意思表示的成立效力。意思表示一旦成立,表意人须受其约束,非依法律,不得擅自撤回或者变更的法律效力。意思表示作成后,将要影响表意人、相对人或第三人的利益。如表意人作成订立合同的要约,相对人即产生承诺权,表意人抛弃某物的所有权,他人占有该物即不构成非法占有或者不当得利行为。再则,对于已作成的意思表示,表意人可否撤回或者撤销,也事关表意人本身以及相对人和第三人的利益。
2、拘束力的发生
意思表示拘束力自何时发生,事关表意人对于撤销权的行使期间(即该期间始期与终期的确定),以及相对人的信赖利益,同时关涉非对话意思表示传达途中遗失或者迟到风险的负担。《民法典》合同编对合同意思表示成立的时间做了进一步规定。
-
民法典146条虚假意思表示
108人看过
-
民法典中意思表示的作出方式有哪几种
439人看过
-
民法典真实意思的表示如何认定?
307人看过
-
民法中的意思表示有哪些种类
426人看过
-
民法典中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什么时候时生效
186人看过
-
民法典的指示交付是什么
217人看过
意思表示为法律行为的核心要素,而法律行为是司法自治的实践手段,因此意思表示意义重大。意思表示,指向外部表明意欲发生一定私法上效果的意思的行为。 意思表示由客观要件与主观要件构成。客观要件是指在客观上可认识其在表示某种法律效果意思。主观要件,... 更多>
-
民法学中有什么是“民意义的表示”天津在线咨询 2021-10-31意思表示一致,即多方意思表示的意愿统一。事实上,协商一致的合同意味着一致的产物。 意思与表达不一致的情况: 一、虚假表示又称真实保留,是指行为人将真实意思保留在心中,所表示的行为并不反映真实意思,而是自知并非真实意思表示。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行为人和相对人以虚假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2、隐藏行为隐藏行为是指人为虚假的意思表示,但其真实意思是具有其他法律效力的意思表示。 《民
-
民法中的意思表示有哪些种类澳门在线咨询 2021-10-20《民法》的意思表示,从有效时间来看,1、用对话方式制作的意思表示,相对人知道其内容时没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完成时生效。法律另有规定的,根据其规定3、以公告方式制作的意思,公告发表时生效。意思表示的形式,行为人可以明示或者默示作出意思表示。沉默有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或符合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习惯时,可视为意思。
-
民法新规对意思表示的新规定是什么?新疆在线咨询 2023-09-11民法典对意思表示的新规定中的意思表示在法律上是一个复杂的理论,有六种情况:明示、默示、公告、撤回、解释和有无相对人。意思解释方法具体要根据当时的情况,依据两方使用判断,体现了法律超强的严谨性。
-
-
民法典对于意思表示方面有哪些新的规定?广西在线咨询 2024-12-191. 表示具有相对人身份的意志表示; 2. 表示没有相对人身份的意志表示; 3. 表示公告方式的意向表示; 4. 表示明示和默示的指示表示; 5. 表示意思表示的撤回; 6. 表示意思表示的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