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大量具有大量债务的,仍可以通过协议离婚或者诉讼离婚。只是如果该债务系双方共同生活所负的,则因为夫妻共同债务,离婚时,应共同承担。共同财产不足清偿或者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四条
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但是,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第一千零八十九条
离婚时,夫妻共同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或者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一、夫妻共同债务如何认定?
夫妻共同债务是指为满足夫妻共同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夫妻共同债务主要是基于夫妻家庭共同生活的需要,以及对共有财产的管理、使用、收益和处分而产生的债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婚前一方借款购置的财产已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为购置这些财产所负的债务;
(二)夫妻为家庭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
(三)夫妻共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负的债务,或者一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经营收入用于家庭生活或配偶分享所负的债务;
(四)夫妻一方或者双方治病以及为负有法定义务的人治病所负的债务;
(五)因抚养子女所负的债务;
(六)因赡养负有赡养义务的老人所负的债务;
(七)为支付夫妻一方或双方的教育、培训费用所负的债务;
(八)为支付正当必要的社会交往费用所负的债务;
(九)夫妻协议约定为共同债务的债务;
(十)其他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的债务。
-
离婚后女方背负巨额外债,男方与女方如何解决?
417人看过
-
夫妻一方负债由谁来背负?
415人看过
-
夫妻一方欠巨额债务离婚,有房贷的房子如何处理
384人看过
-
夫妻在背负巨额债务时,能否摆脱关系的束缚?
364人看过
-
夫妻双方离婚后巨额债务怎么办?
253人看过
-
夫妻在婚前是否背负债务?
333人看过
协议离婚,又被称作登记离婚或者合意离婚,是日常生活中较常适用的一种离婚方式。协议离婚主要是指,夫妻双方在达成合意的条件下,共同亲自前往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手续解除原有的婚姻关系。... 更多>
-
离婚时一方背负巨额债务的解决方法山西在线咨询 2024-11-06根据《民法典》的规定,离婚时,如果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的财产,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伪造债务一方可能会面临不分、少分的后果,甚至可能被追究伪证罪的刑事后果。因此,只要注意诉讼权利与技巧,就能够防范和解
-
夫妻夫妻两方各有巨额债务可否离婚?天津在线咨询 2022-11-26可以离婚,但如果是共同债务,夫妻双方要各自承担巨额债务的一半。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八条规定,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准予离婚。双方必须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婚姻登记机关查明双方确实是自愿并对子女和财产问题已有适当处理时,发给离婚证。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规定,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
-
夫妻一方背负债务的执行方式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5-01-02如果夫妻一方负债,应由承担负债的一方负责执行。夫妻之间如果债务与双方利益有关,应尽量取得对方同意,或者让对方知晓,以免因某些行为导致经济利益损失,从而引发夫妻不和的错误。 夫妻一方个人债务,法院有权执行夫妻共同财产中一方的份额。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第十四条,人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冻结被执行人与他人共有的财产,并及时通知共有人。共有人协议分割共有财
-
夫妻一方背负的债务怎么认定江西在线咨询 2022-10-29为了更好地区分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防止个别夫妻以此逃避债务,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关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的性质如何认定问题的请示》,方便各法院对此进行认定与审判。在不涉及他人的离婚案件中,由以个人名义举债的配偶一方负责举证证明所借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如证据不足,则其配偶一方不承担偿还责任。在债权人以夫妻一方为被告起诉的债务纠纷中,对于案涉债务是否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应当
-
帮人借钱背负巨额债务怎么办山东在线咨询 2024-09-17对于他人进行贷款援助,务必保持极度警惕。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若您为他人提供贷款支持,而他人却无法偿还这笔款项,那么作为贷款人的您将不得不承担起还款责任。首先,当他人使用您的身份信息进行贷款且无力偿还时,并不涉及任何刑事责任。 尽管该贷款的申请人是您的姓名,但是只要在贷款过程中,您并未亲自签署相关文件,那么该贷款便与您毫无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