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反法律规定,使用毒鱼等破坏渔业资源的方法进行捕捞的, 将会被没收捕获物和违法所得, 并处以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如果构成犯罪, 还将被追究刑事责任。可能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违反法律规定,使用毒鱼等破坏渔业资源的方法进行捕捞的,将会被没收渔获物和违法所得,并处以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如果构成犯罪,还将被追究刑事责任。可能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河 里 毒 鱼 案 件 怎 么 处 理 ?
依据素材1中的内容,如果在禁渔区、禁渔期使用禁用的工具捕捞水产品,并且其行为人造成情节严重的,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如果粘网捕鱼的鱼类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则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因此,如果在禁渔区、禁渔期使用粘网捕鱼,就属于违法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综上所述,违反法律规定,使用毒鱼等破坏渔业资源的方法进行捕捞的,将会被没收渔获物和违法所得,并处以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第三十八条使用炸鱼、毒鱼、电鱼等破坏渔业资源方法进行捕捞的,违反关于禁渔区、禁渔期的规定进行捕捞的,或者使用禁用的渔具、捕捞方法和小于最小网目尺寸的网具进行捕捞或者渔获物中幼鱼超过规定比例的,没收渔获物和违法所得,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没收渔具,吊销捕捞许可证;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没收渔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在禁渔区或者禁渔期内销售非法捕捞的渔获物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制造、销售禁用的渔具的,没收非法制造、销售的渔具和违法所得,并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河里毒鱼归谁管
177人看过
-
在河里毒鱼怎么判刑
317人看过
-
相关案件的处理
265人看过
-
河道粘网捕鱼相关法律
241人看过
-
处理涉案物品的相关规定
419人看过
-
处理涉黄事件的相关规定
194人看过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
毒品案件办案程序的相关规定上海在线咨询 2023-02-20毒品案件办案程序的相关规定有: 根据《办理毒品犯罪案件毒品提取、扣押、称量、取样和送检程序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毒品犯罪案件,应当审查公安机关对毒品的提取、扣押、称量、取样、送检程序以及相关证据的合法性。 第四条,侦查人员应当对毒品犯罪案件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进行勘验、检查或者搜查,及时准确地发现、固定、提取、采集毒品及内外包装物上的痕迹、生物样本等物证,依法予以扣押。
-
在河里毒鱼怎么判刑江苏在线咨询 2021-12-161、如果在禁渔期到禁渔水域毒野生鱼,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会受到相关的行政处罚。 2、如果投放的毒物毒性过强,且对下游水域构成污染并危害到其他人人身安全、城市生活用水安全,则有可能构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或投放危险物品罪,要追究你的刑事责任。 3、如果毒害的是国家保护动物,投毒的水域里很可能有大鲵,如果毒到他们,就构成了捕杀野生动物,触犯了野生动物保护法。 4、如果在非禁渔期、非禁渔水域,采用
-
合租者相互容留吸毒案件处理规定西藏在线咨询 2021-12-09对于客厅、浴室、厨房等公共区域,即在上述第一种情况下,每个合租人都有使用权。因此,只要知道他人在上述场所吸毒,无论是主动提供的合租人还是被动默认的合租人,都应该认为他们有允许他人吸毒的行为,因为合租人有直接控制和管理公共区域的义务,基于管理的义务必须要求合租人提出明确的反对意见来制止。相反,合租人所属房间的吸毒行为,如个人卧室,只能确定卧室的实际用户单独构成允许他人吸毒罪,因为他们有权控制该场所。
-
关于处理无证醉酒致死案件的相关法律规定湖南在线咨询 2024-11-25酒驾致死罪是指,在醉酒的情况下,违反交通规则并导致他人死亡的行为。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一般情况下,酒驾致死罪会受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处罚。若存在逃逸情节,则起刑点为三年有期徒刑。 酒驾致死罪属于交通肇事罪和危险驾驶罪的竞合犯,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进行定罪处罚。
-
法院在处理取保候审案件中的相关规定河南在线咨询 2024-11-2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八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向决定机关申请取保候审时,应当以书面形式提出。决定机关应在接到申请后的七日内作出同意或不同意的答复。若决定机关同意取保候审,则应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检察院检察长或人民法院院长批准。取保候审的执行方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提供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