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借款人没有按照约定还款的,无论多少钱,都是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借款人应当按照双方的约定期限返还借款,没有约定还款期限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贷款人还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借款人不按照约定还款的,出借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人民法院判决借款人在一定期限内返还借款。
一、借条借20年可以提早催要吗
借款人同意提前还款就可以,如果不同意的话,那么是不能催要的;
《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实施)
第六百七十五条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据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贷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
第六百七十六条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
第六百七十七条借款人提前返还借款的,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应当按照实际借款的期间计算利息。
第六百七十八条借款人可以在还款期限届满前向贷款人申请展期;贷款人同意的,可以展期。
二、如果欠钱被起诉了怎么办
欠钱被起诉了应当及时还款,如果还清欠款可以与债权人商量让其撤诉。如果暂时无力还清,应当积极应诉,可以向法院申请分期偿还;法律规定,暂时无力偿还的,经债权人同意或者人民法院裁决,可以由债务人分期偿还。《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据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贷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
三、借条的法律效力怎么判断借条和欠条的区别?
规范的借条和欠条法律效力是相同的,只是三者的用途、诉讼时效有一定的区别。欠条和借条诉讼时效不同:
1.借条的诉讼时效:
(1)约定还款期限的借条:诉讼时效从还款期限届满的次日起计算满3年;
(2)没有约定还款期的借条,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出借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诉讼时效从这个合理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三年。
2.欠条的诉讼时效:
(1)约定还款期限的欠条:诉讼时效从还款期限届满的次日起计算满3年。
(2)没有约定还款期限的欠条,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出借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诉讼时效从这个合理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三年。
-
欠钱超过两年了起诉可以吗
453人看过
-
信用卡可以超过多少钱而立案
262人看过
-
超速可以超过限速多少
79人看过
-
违约金可以超过损失的多少钱
364人看过
-
民事欠款多少钱可以起诉,起诉费用是多少?
136人看过
-
超过多少时间未还款可提起诉讼
449人看过
债务人欠货款,如果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没有订立欠条的话,债权人就需要收集其他证据,来证明债权债务合同确实存在。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审理民间借贷案件的司法解释规定,能够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确实存在的证据,不只限于借条,还包括了双方的收据、书证、电子证据... 更多>
-
借钱多少钱可以起诉,欠债多少钱可以起诉?香港在线咨询 2022-07-10以下是关于借钱不还多少钱可以起诉问题的回答 1.拿着借条起诉就行; 2.现在就可以起诉; 3.有效期准确是说叫诉讼时效,是借款到期后的2年内,也就是约定还款日期后2年内要起诉,否则丧失胜诉权。 4.万分之五,月息也就是1分5,不是高利贷,法律保护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5倍以内。一般5分利以内都没事。 5.如果借条没有约定法院,那就到对方(被告,债务人,你说的b区)所在地的法院(法庭)起诉。 6.到对方
-
-
诈骗一次性超过多少钱或者累积超过多少钱可以判刑河北在线咨询 2022-10-22第266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网贷超过8千没钱还可以起诉吗安徽在线咨询 2023-06-05可能会。 如果用户使用网贷消费之后出现了逾期,并且经过网贷机构和第三方的催收人员催缴欠款无果之后,网贷公司可能就会向法院提起诉讼。网贷公司提起诉讼之后,法院就会要求欠款人偿还本金和规定的利息以及服务费,如果欠款人无法偿还欠款,那么法院就会依法冻结欠款人名下的资金账户,包括银行卡、支付宝、微信等。网贷公司的法律诉讼绝大多数都是在公司的所在地地区进行,欠款人需要前往所在地区应诉。 行动建议: 如果自己
-
可以起诉诈骗多少钱天津在线咨询 2023-07-24《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