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正当防卫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14 08:26:05 71 人看过

论文摘要

新刑法中对“正当防卫”规定作了重大的修改补充,主要立法精神是适当地放宽“正当防卫”的构成条件,除原则性地规定“正当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以外,还对某些特定情况下的“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作了特别规定,这就有利于公民大胆地运用“正当防卫”的法律武器同不法侵害作斗争,震慑犯罪分子,使其不敢轻举妄动。本文从正当防卫上的成立条件、特殊防卫、不法侵害的界定等几个方面,对正当防卫相关理论及个人见解进行了初步的阐述和探讨。

关键词:正当防卫、不法侵害、特殊防卫、侵害性、违法性、紧迫性可制止性、暴力犯罪

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一项重要制度,1997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正当防卫作了非常必要的完善和修改,对于鼓励和保护广大公民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无疑将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但是,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正当防卫的运用还存在诸多疑难和争议问题,对于成立正当防卫的条件及特殊防卫权还存在许多操作技术和价值判断方面的分歧。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对“正当防卫”成立条件的问题的探讨

我国刑法中的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所实施的不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反击行为。

公民享有正当防卫权,但这并不意味着公民可以任意实施防卫。刑法中规定的正当防卫是一种在紧急状态下才产生的权利。因此,防卫权是基于保护合法权益的需要所派生出来的一种权力。既然如此,正当防卫权只有正确地、恰当地行使,才符合刑法设立正当防卫制度的目的。否则,不仅不能达到保护合法权利的目的,反而危害社会,从而酿成新的违法犯罪。因此,行为是不是正当防卫是有一定的规格和标准的,而这一规格和标准也就是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

通说认为,正当防卫的成立应当具备以下五个条件:

(1)实施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必须有不法侵害存在;

(2)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必须是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中;

(3)正当防卫的对象条件:必须对不法侵害人实施;

(4)正当防卫的主观条件:防卫行为须出于防卫的认识和防卫的目的;

(5)正当防卫的强度条件:防卫行为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在此本文只从“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和限度条件这两个问题上进行分析。

(一)、时间条件

“正当防卫”只能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实行。所谓正在进行,是指不法侵害正处于已经开始并且尚未结束的进行状态。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19日 01:2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正当防卫相关文章
  • 探讨正当防卫的正确运用方法
    要满足4个条件:只有在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合法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必须是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时候;必须是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防卫,而不能对无关的第三者实施;正当防卫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怎样正确认定贪污罪贪污罪的四个构成要件包括: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财物的所有权;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之便,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为故意。《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2023-07-17
    426人看过
  • 枪杀行为是否属于正当防卫:探讨抢劫犯立案问题
    枪杀抢劫犯的规定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假想防卫是正当防卫吗假想防卫不是正当防卫,所谓假想防卫,指的是假设的想象的防卫而非真正的防卫,但假想防卫并不是故意犯罪,不造成犯罪。假想防卫人造成的损害不大,可以从轻处理,不负法律责任;如若情节严重,危害过大,则假想防卫人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假想防卫是行为人基于错误的事实认识而实
    2023-07-22
    189人看过
  • 防卫过当致死责任归属问题探讨
    防卫过当致人死亡可分为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过失致人死亡,以故意伤害罪论处,但在量刑时应当减轻或免除;第二种情形是防卫后出于其他原因故意实施损害行为导致被害人死亡,应当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10年以上有期徒刑。防卫过当的认定(一)既要分析不法侵害的手段、缓急、参加人数等,又要分析防卫的地点、手段、后果及主体的体力和心理态度。经过对比系统分析和综合研究,如果认定防卫强度和不法侵害强度基本相当,那正当防卫不过当,而如果防卫强度明显大于不法侵害强度,这种强度又不是制止不法侵害行为所必须的,即是悬殊的或是完全多余的,这就应认定为防卫过当,应负刑事责任。(二)正当防卫所保护的法益性质,决定着不法侵害行为的性质,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正当防卫的强度和时间上的缓急。而对于一般轻微的法益遭到的不法侵害,即使防卫行为不能保护,也不能造成不法侵害人重大伤亡。(三)不法侵害已经着手,形成了侵害的紧迫性,但侵害强度尚未
    2023-07-05
    386人看过
  • 正当防卫对象问题
    正当防卫只能针对实施不法侵害人本身而不能针对无辜的第三人,因为对于不法侵害的发生第三人并无过错,正当防卫必须是合法对不法,而不是对他人合法权益的侵犯,因防卫人的行为所造成第三人损害的,防卫人对此要承担刑事责任。此外,根据《刑法》规定,采取正当防卫以制止不法侵害,给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这里的损害包括财产的损害,即正当防卫除了直接针对不法侵害人本身以外,应当包括其财产,理由如下:(1)《刑法》有关采取正当防卫以制止不法侵害规定中,并未明确规定只能针的不法侵害人的人身进行,而且只规定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并未规定只能是造成人身损害。因此,财产的损害应当包括在内。(2)正当防卫所针对的必须是犯罪人所拥有的财产,即财产的权利归属应当是侵害者本人,而不是国家集体或者他人的财产,当然处在侵害者本人现实支配之下的财产可能是基于不法所取得其中可能包括国家集体他人的财产也可。正因为此,侵害人在
    2023-06-11
    161人看过
  • 防卫过当在司法适用中的几个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为了维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权利而进行正当防卫,这是值得庆幸的,但随之也会带来了不少问题,如人们在进行正当防卫时往往会出现防卫当的问题,防卫人要负刑事责任。而一旦当防卫过当的案件被弄到了司法部门处理时,使我们司法工作者难以两全其美的处理这个辣手的问题,因为我国的刑法只是笼统的对防卫过当做了规定,即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而对何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即防卫过当?防卫过当的认定规则有哪些?对防卫过当行为人量刑时要考虑哪些情节?这些问题我国现行刑法没有作出明确的立法规定,而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的问题,是罪与非罪的本质问题。因此,在司法实践中我们很有必要对这些没有作出统一标准但又必须要运用问题的进行探讨,下面是我个人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更希望得到同行法律人士的指点。一、防卫过当概念的分析防卫过当,从法律意义上来说,是指由非罪
    2023-06-12
    56人看过
  • 这个问题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怎么理解呢
    正当防卫一般指当事人对于正在发生的不法侵害进行制止的行为;而防卫过当为该类制止行为超过其必要限度导致重大损害的情况。《刑法》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怎样界限正当防卫与非正当防卫从总的来讲,符合正当防卫条件的,就是正当防卫行为,不符合正当防卫的条件的,就是非正当防卫的行为。而怎样具体划分正当防卫与非正当防卫的界限,并正确认定和处理非正当防卫行为,在实践中也还存在许多认识问题与实际问题,值得在理论上加以研究和探讨。非正当防卫行为,主在有防御行为、假想防卫、事前防卫、防卫挑拨、防卫不适时、防卫过当、逆防卫、无限防卫等等。下面将对相关行为进行阐述。(一)假想防卫假想防卫是指一个人由于想象和推测,在认识上产生了错误,把实际上不存在的侵害行为误认为存在,因而错误的实行了防卫,造成他人无辜的损害。(二)事前防卫事前防卫即对于只是流露侵害意图
    2023-08-12
    400人看过
  • 探讨正当防卫使用条件的要素
    正当防卫的适用条件如下:1、必须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个人或他人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而实施的;2、必须有不法侵害的行为;3、必须是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4、必须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的;5、不得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在我国正当防卫的实施条件有哪些对犯罪嫌疑人所适用的取保候审措施结束之后,其先前所提交的保释金是会退还的,需要犯罪嫌疑人本人到指定银行领取。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未违反本法规定的,取保候审结束的时候,凭解除取保候审的通知或者有关法律文书到银行领取退还的保证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
    2023-07-03
    294人看过
  • 关于“黑吃黑”之间是否属于正当防卫问题
    即为保护非法利益而对他人的不法侵害进行还击的情况,如赌徒对抢劫赌场赌资的行为进行还击,造成抢劫者伤害的;盗窃犯为了护住非法赃物而对劫赃者进行打击等。在这类情况下,一般认为,因行为人主观上不具有正当防卫意图,即不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因而不能认定为正当防卫行为,对此类案件中的侵害人和反击者分别追究法律责任,构成犯罪的,分别按照各自构成的犯罪处罚。洗钱黑吃黑怎么定罪的?行为人洗钱黑吃黑的,定罪的具体情况如下:行为人帮助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犯罪分子洗钱的,构成洗钱罪;行为人黑吃黑的行为,如果私吞的数额较大的,会构成盗窃罪;行为人是帮助其他犯罪行为洗黑钱的,同时可能会构成其他犯罪。
    2023-08-16
    101人看过
  • 关于税收筹划几个相关问题的探讨(二)
    税收筹划与税负转嫁税负转嫁是在经济交易中,经济主体通过抬高商品销售价格或压低商品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嫁给商品购买者或商品供应者,自己少缴税款甚至不缴税款的行为。纳税人进行税负转嫁的目的在于消除或减轻自己的纳税义务。因为税负转嫁意味着税收负担的最终承担人不完全是纳税人自己,而且还包括背后隐藏的第三者。纳税人在一定程序上充当了税务机关与直接负税人之间的中介者。税负转嫁是税收筹划的特殊形式,和其他税收筹划方法相比基本相同,只是使用的条件和范围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税负转嫁筹划法有如下几种形式:税负前转、税负后转、税负消转、税负混转、税收资本化。税负后转是指经济主体通过降低收购价格的方法将已纳税款转嫁给货物供应商的行为。税负消转是指纳税人在缴纳税款以后,通过提高经济效益获得更多收益而将已纳税款抵消的转化法,从严格意义上讲,这种转嫁不属于转嫁的范畴,但对于纳税人提高经济效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税收资
    2023-06-07
    319人看过
  • 正当防卫量刑确定方式的探讨
    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是允许防卫行为对不法侵害者造成损害的上限,也就是说,防卫人的防卫行为既正好足以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又没有给不法侵害人造成合理范围外的重大损害。正当防卫超出必要限度是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限度的把握1.不法侵害的强度。所谓不法侵害的强度,是指行为的性质、行为对客体已经造成的损害结果的轻重以及造成这种损害结果的手段、工具的性质和打击部位等因素的统一。对于不法侵害实行正当防卫,如果用轻于或相当于不法侵害的防卫强度不足以有效地制止不法侵害的,可以采取大于不法侵害的防卫强度。当然,如果大于不法侵害的防卫强度不是为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那就是超过了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2、不法侵害的缓急。是指侵害的紧迫性,即不法侵害所形成的对国家、社会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的危险程度。不法侵害的缓急对于认定防卫限度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防卫强度大于侵害强度的情况
    2023-07-03
    60人看过
  • 关于会计主体假定的几个问题探讨
    一、目前流行的几种观点什么是会计主体呢?目前理论届有以下几种观点:(一)会计核算对象的空间范围论。这种观点认为,“会计主体假设主要是设定会计为之服务的对象,即限定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高级会计学》阎达五、耿建新、戴德明编著2003年2月8)。“所谓会计核算主体,是指会计为谁核算,核算谁的经济业务。对此,企业会计制度明确指出:‘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交易或是事项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这表明,会计核算是反映一个特定企业的经营活动,既不包括企业所有者本人,更不包括其他企业的经营活动”。○1(二)会计核算对象财产所有权归属论。这种观点认为,“会计主体假设的实质是界定会计核算、控制对象的财产所有权归属,而不是界定会计核算对象、控制对象的空间归属。这一实质无论是在会计主体假设的形成初期,还是在网络公司兴起的今天,都未发生改变。他们认为,会计主体假设起源于经营主体概念。
    2023-04-24
    203人看过
  • 防卫权、正当性及其限度——对正当防卫问题的研究
    正当防卫是刑法理论中违法性阻却事由之一,也是当代各国刑事立法中所确立的一项重要制度。我国于1979年颁布的第一部刑法典和1997年修订后的刑法典均对正当防卫的概念、要件、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等作出了规定。虽然,1997年新的刑法典在涉及正当防卫的限度等问题上比之原刑法典有了一些补充和修改,但在刑法理论和司法实务界,围绕着防卫权的范围、正当防卫的要件和防卫限度的把握等,却依然存在着争论。有些争论是直接针对着现行立法的,而更多的则是在司法个案的实际判定中逐步展开的。因此,围绕立法和司法中的主要问题,从学理角度对正当防卫制度进行探讨,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非常紧迫的。一、关于防卫权问题-来源及其范围防卫权是由人类的防卫本能逐步发展而来的一项法律上的权力。它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从分散型的个人防卫本能向具有社会整体认同意识的法律权力进行转化的过程,实现了作为一种原始复仇状态的无节制行为朝着合乎人
    2023-06-12
    341人看过
  • 探讨防卫过当中的主观罪责
    防卫过当的主观罪过分为四种。这四种分别为:疏忽大意的过失;过失,包含疏忽大意的过失以及过于自信的过失,不能是故意;故意,包含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也可能是过失,包含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也可以是间接故意,但不能是直接故意。在紧急的情况之下可以通过正当防卫来保护合法权益,但是正当的防卫也是有限度的,一旦超过了限度就是防卫过当。防卫过当的主观罪过形式有哪些有下列形式:间接故意的防卫过当。即防卫人明知自己的防卫行为会明显超过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而造成重大损害,为了达到正当防卫目的而放任这种重大损害发生。过于自信过失。防卫人知道自己的防卫行为可能明显超过了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但轻信这种重大损害不会发生。疏忽大意过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
    2023-07-01
    355人看过
  • "关于员工转正后补偿问题的探讨"
    企业辞退员工,根据辞退的原因不同相应的补偿也不同。无故辞退员工,单位需要支付双倍经济补偿的赔偿金。合同到期辞退员工,单位需要支付经济性补偿。单位经济性裁员,辞退员工需要支付经济性补偿。员工严重违反公司纪律,单位不需要支付补偿。试用期被以不符合录用条件被辞退是无经济补偿的。6个月没转正被辞退怎么赔偿6个月没转正被辞退赔偿一个月的工资。1、用人单位超过6个月不转正的,劳动者可以主张经济赔偿,以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2、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开除员工无需支付经济补偿的条件有哪些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2、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
    2023-07-22
    168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正当防卫是指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行为的人,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更多>

    #正当防卫
    相关咨询
    • 关于治安案件中的正当防卫问题
      江苏在线咨询 2021-11-29
      一般认为刑事案件中有正当防卫,所以治安案件中没有正当防卫。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了正当防卫的概念。《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非法侵害,采取的制止非法侵害的行为,对非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承担刑事责任。但《行政处罚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都没有规定正当防卫可以按照刑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 个问题正当防卫致死怎么处理
      北京在线咨询 2022-11-02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 正当防卫致死赔偿问题
      天津在线咨询 2022-06-01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民事责任的归责是以过错原则为主,无过错原则与公平原则为例外,因此以正当防卫作为免责抗辩事由,免除民事责任,从而不用赔偿。
    • 正当防卫有哪些法律问题
      重庆在线咨询 2023-05-31
      正当防卫的相关法律问题: 正当防卫,指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行为的人,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一定限度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中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 已经属于正当防卫了,还属于正当防卫吗?正当防卫的限度是怎么样的
      新疆在线咨询 2022-01-26
      已经属于防卫过当了正当防卫,是对危害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正在实施侵害的行为采取不超过必要限度的制止性的损害行为。“不超过必要的限度”,是指以制止不法行为的状态为限度,不法侵害状态已处于结束状态,危险状态已消除。如:某人持刀行劫,被劫人自卫反抗,将行劫人打翻并夺下其所持之刀,刺伤行劫人,行劫人的不法侵害已被制止,不法侵害状态和危险已处于结束,制止行为的损害到此为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