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手后是否有权要求返还恋爱期间转账的资金
恋爱期间男朋友给女方钱分手后一般是不可以要回。恋爱期间一方给予一方的钱财的,视为正常的赠与关系。如果存在严重侵害赠与人或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赠与人在可以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一年内行使撤销权。
《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受赠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
(一)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近亲属的合法权益;
(二)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
(三)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
赠与人的撤销权,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
二、同居财产分割协议应具备的内容
同居财产分割协议的格式如下:
1.双方的姓名、住址、年龄、婚姻状态、身份证等身份信息;
2.同居期间财产的归属以及分割情况;
3.同居期间子女的抚养情况;
4.协议时间;
5.双方的签字盖章。
三、同居财产分割协议必须要公证吗
同居财产分割协议不是必须要公证。法律并无强制规定财产分割协议需要经过公证程序才能生效。所以公证并不是财产协议的生效要件,只要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协议的内容并未违反法律规定,无论该书面协议是否作了公证,均具有法律效力。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一章 赠与合同 第六百六十三条 受赠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n (一)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近亲属的合法权益;\n (二)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n (三)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n 赠与人的撤销权,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
-
恋爱期间赠与东西要求返还
230人看过
-
恋爱时的“亲密付”,分手后可以要求返还吗
211人看过
-
恋爱期间以结婚为目的财产赠与分手后能要求返还吗
461人看过
-
恋爱期间借钱还是分手后借
481人看过
-
恋爱期间的转账超过多少要还
84人看过
-
恋人间的赠礼是否有权要求返还?
436人看过
-
恋爱期间转账的财产返还问题河北在线咨询 2024-11-08在恋爱期间,所执行的货币交易是否可以实现撤销并返回,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和判断。关于赠与行为,如果此类交易是基于当事人双方的自愿参与,且没有明文规定其为借贷或其他特殊用法,则一般会被认定为赠与行为。在这种情况下,撤销行为通常很难得到支持。如果双方已经达成共识,将此笔交易定义为借贷,或者有其他相关证据能够证明这是一笔借贷,那么撤销请求有可能获得支持。关于借贷性质,如果双方确实已经达成一致,将
-
恋爱期间的房租是否可以要求返还?宁夏在线咨询 2024-11-21在恋爱关系中,男女之间互相转移资金的行为是否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进行追讨,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如果这些资金是在双方交往期间产生的,并且各方都抱持着要步入婚姻殿堂的预期,那么这些资金往来是具备法律追索权利的。 然而,如果这些资金被视为赠与性质,那么就可能难以通过法律手段进行追讨。关于法律追索的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原告必须是与案件具有直接利益关联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第二,被
-
恋爱期间自愿给钱,分手后可以要求返还吗,以恋爱为由是否构成诈骗山东在线咨询 2022-01-231、根据法律的规定,恋爱期间自愿赠与财物和花销,分手后要求返还,法律不支持。如果以结婚为前提赠与比较贵重财物,在结婚条件未成就时,可以要求返还。以结婚为前提可以视为附条件赠与。 2、以恋爱为由,诈骗钱财,也是诈骗经常发生的情况。但情侣间一般小额的花销或赠与物,很难认定为诈骗的。 3、对于本案,如果同时和多人恋爱,索要财物。就不再是简单恋爱关系自愿赠与和花销问题。本人更偏向性质为诈骗。 你可以联系其
-
恋爱分手时,大额转账能否要回?湖南在线咨询 2024-12-051. 赠与性质的转账:若转账被视为无条件的赠与,通常情况下无需进行退款处理。例如,情人节期间赠送的具有特殊意义的金额,如“520”、“1314”等,通常被视为表达爱情的无条件赠与,因此情侣关系破裂后,无需返还此类款项。 2. 借贷性质的转账:若转账属于借贷行为,当事人有权要求对方归还此笔款项。在此过程中,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双方之间确实存在借贷关系,包括详细的转账记录以及能证明借款合意的相关证
-
恋爱期间转账一万要不要还湖北在线咨询 2023-10-29只要没有借条或者合同,一律算经济馈赠,是不要还的。换言之,要是恋爱期间的转账证明可以表明,此时双方之间就该笔钱属于借贷关系的话,那么出借的一方就可以要求借钱的一方归还这笔钱。 《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二条:当事人约定由债务人向第三人履行债务,债务人未向第三人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第三人可以直接请求债务人向其履行债务,第三人未在合理期限内明确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