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掐死自己的妻子后跳楼自杀,留下一个只有20个月大的病儿。日前,上海杨浦区一对白领夫妻双亡的事件,一时间掀起轩然大波。其中悲惨、激烈的情形,令人唏嘘不已。
斯人已逝,留下一个孩子独守人间,而且这孩子还有先天性心脏病,今后需要大量治疗资金。孩子的父母是否有保险金可以留给他?
据报道,此次跳楼事件中的男主人和女主人生前都购买了人寿保险,男性死者保单受益人写的是父母,女性死者保单受益人写的是老公。而双方所在公司为员工集体投保的团体保险中,这两人当时是否有指定受益人不详。
因为涉及到被保险人自杀,又涉及到受益人杀害被保险人等比较特殊的复杂情况,我们只能按照目前上述已知的一些情况,逐一做个分析,看看他们在世的家属特别是年幼的孩子是否能拿到理赔金。
被保险人自杀:关键看保单生效是否已满两年
在这次事件中,丈夫跳楼死亡,他自己曾投保一份人寿保险,其中包含死亡给付责任。
但是,因为他是自杀身亡的,因此必须看看他的这份保险合同成立是否已经满两年,如果已经生效满两年的(新保险规定保险合同自成立之日起生效),他的父母作为保险合同中明确指定的受益人,可以获得100%的保险理赔金;如果该份保单成立还不足两年,那么因为是自杀,保险公司将不给付保险金,但需要退还保单的现金价值。
如果在缴费期间,他曾经停断过缴费,但后来又补缴了保费并申请复效得到保险公司同意,那么如果从复效之日起计算,该保单已经恢复合同效力满两年,同理他的父母可以获得所有的死亡保险理赔金;如果复效还不满两年,则他父母无法获得理赔金,只能拿回保单的现金价值。
那么,有没有什么特例情况,可以是被保险人即便在两年内自杀,保险公司还必须赔偿的呢?
有的,根据我国从2009年10月1起施行的新《保险法》规定,如果被保险人自杀时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作为自杀条款中的例外。也就是说,即使投保人在投保两年内自杀,但只要当时无民事行为能力,保险公司亦同样需要理赔。
而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及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10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的例子比较容易理解。比如,如果一个8岁的孩子模仿电视中的人物自杀,因为这个孩子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保险公司必须给付赔偿金给这个孩子的受益人。
但是,这里最为重要的一个关键词就是不能辨认自己行为。
有人提出,这次杨浦跳楼事件中,女子和男子可能都患有抑郁症,但轻度的抑郁症并不在精神病范围之内,只有程度较深的可以被认为是属于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的精神病人,但由于即便是精神病人也并不存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情况,所以亦并不能被视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不能因此获得理赔。
被保险人自杀的相关法律条文
我国《保险法》(2009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第四十四条:
以被保险人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合同,自合同成立或者合同效力恢复之日起两年内,被保险人自杀的,保险人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被保险人自杀时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除外。
保险人依照前款规定不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应当按照合同约定退还保险单的现金价值。
受益人杀害被保险人:保险金作为遗产可继承
在此次跳楼案例中,妻子的那份人寿保险指定受益人为丈夫。丈夫作为这份保单的受益人,但同时对被保险人(妻子)施行了杀害行为。
这样的情况下,该怎么判定保险金的归属问题?
根据我国旧的保险法,为了最大程度地防止受益人的道德逆选择(受益人为了获得保险金故意加害被保险人),受益人故意危害被保险人,保险公司是不予赔偿的。
但是根据旧保险法规定下,万一受益人加害了被保险人,保险公司就不用承担保险理赔义务,被保险人的利益无法获得肯定和保护。
为此,我国今年国庆后施行的新《保险法》规定,如果受益人故意杀害被保险人,施行非法行为的受益人丧失受益权,但同时并不妨碍其他受益人对保险金的请求权,也没有规定保险公司可以不赔。由于该保单中,妻子只指定了丈夫作为单一受益人,且丈夫已经丧失了保险受益权,因此该笔保险金赔偿可以将作为被保险人(妻子)的遗产,由她的继承人继承。
具体来说,在此次案例中,丈夫杀害妻子的同时就丧失了保险金的获得权,这样妻子的这份保单中,保险公司仍然要承担赔偿责任,所有保险金都将作为妻子的遗产,应该被平均分配给她的儿子和她的父母,三人各拿三分之一。
但如果这起案件发生在今年十月一日以前,妻子的这份保单就无法拿到保险金了。
除了这样一起并不常见的案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经常碰到一类被保险人和受益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如夫妻同时在同一起车祸事故中遇难)。在这样的情况下,而且不能确定受益人和被保险人死亡先后顺序的,新《保险法》第四十二条也做出了明确规定:受益人与被保险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且不能确定死亡先后顺序的,推定受益人死亡在先,被保险人死亡在后。这样一规定,就可以指定保险赔偿金就成为了被保险人的遗产,可以让其家属继承,充分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
受益人杀害被保险人的相关法律条文
我国《保险法》(2009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第四十三条:
投保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的,保险人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投保人已交足二年以上保险费的,保险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向其他权利人退还保险单的现金价值。
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的,或者故意杀害被保险人未遂的,该受益人丧失受益权。
团险保单:丈夫和妻子的保险金继承人有差异
同时,在此次案例中,丈夫和妻子在各自工作单位都有一定额度的投保团体人寿保险。
丈夫这一方面。因为他系自杀,所以如果他投保的一年期团体定期寿险,肯定无法获得保险金;如果他投保的是三年、五年甚至更长期限的团体定期保险,或者是团体万能寿险、团体投资连结保险,只要保险合同生效已经超过2年且连续缴费两年以上了,则可以获得保险赔偿金。通常,团体人寿保险都不太会要求员工每个人指定具体的受益人,因此,如果他没有指定过受益人,那么他的法定受益人包括妻子、父母和孩子。由于妻子已经死亡,且在他之前身故,因此已经实际丧失了受益权,因此保险金将平均分配给儿子、他的父亲和母亲各三分之一。
如果在该次事故中,最终法医判定丈夫先死,妻子后死(因为掐了妻子后他就跳楼了,还存在一个时间差的可能),那么他的保险赔偿金将分配给妻子、儿子、他的父亲和母亲各四分之一,因为妻子获得的四分之一保险金又因为她死亡后要作为遗产分给儿子和她的父母,因此最终他的父亲和母亲各拿四分之一,儿子能拿到三分之一,他的岳父和岳母各拿十二分之一。
妻子这一方面。只要团体人寿保险合同处于有效力状态,且没有特别指定受益人,那么她的父母和孩子就能获得保险理赔金各三分之一,因为她的丈夫依然丧失了任何受益人。
附表:跳楼夫妻的保险金去向分析
具体保单情况效力状态保险公司是否理赔理由保险金最终去向分配理由
丈夫的个人寿险保单如果已经生效(或复效)满两年可以赔偿自杀条款他的父母获得100%生前已经明确指定受益人为父母
如果已经生效(或复效)未满两年无法赔偿无无
丈夫的团体人寿保单如果是一年期保单无法赔偿自杀条款无无
如果是三年期以上保单,且已经生效满两年可以赔偿他的孩子、他的父亲和母亲,各获得三分之一保险金作为遗产分配给全部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如果法医判定丈夫先死)最终他的父亲和母亲各拿四分之一,儿子能拿到三分之一,他的岳父和岳母各拿十二分之一因为妻子后死亡,妻子能获得的保险金(四分之一)作为遗产平均分配给她的孩子和父母。
妻子的个人寿险保单有效状态可以赔偿依法她的孩子、她的父亲和母亲,各获得三分之一丈夫作为受益人加害被保险人(妻子),丧失受益权,保险金作为遗产分配给她的第一继承人
妻子的团体人寿保单有效状态可以赔偿依法她的孩子、她的父亲和母亲,各获得三分之一同
-
六旬母亲为给儿子筹集治疗费跳楼自杀,自杀能获得保险赔偿吗
390人看过
-
男子杀女友后自杀:跳楼不敢跳割腕烧炭均未死
454人看过
-
家属在精神病人杀人案件中能否获得赔偿?
402人看过
-
为了筹钱给儿子治病,她母亲跳楼自杀。她自杀能得到保险赔偿吗
412人看过
-
男子能否获得产假?
294人看过
-
男子工程竹架上玩“跳楼秀”
252人看过
-
员工集体跳楼, 劳动仲裁能否获得经济补偿贵州在线咨询 2022-01-26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的合法工资不给,劳动者集体用跳楼的方式逼用人单位拿工资属于影响社会秩序属于违法行为,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劳动者可以到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支付拖欠的工资,劳动者可以按照《劳动合同法》38条规定,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用人单位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每服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用
-
自杀能获得保险赔偿吗陕西在线咨询 2023-09-25自杀能获得保险赔偿,但是需要满足一定条件。法律规定,当被保险人自杀时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保险公司需要赔偿;除此之外,其他被保险人自合同成立或者合同效力恢复之日起二年内自杀的,保险人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超过两年自杀的,保险人需要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
-
故意杀人家属可获得多少赔偿金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4-02第二十七条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 第二十八条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被扶养人为未成年人的,计算至十八周岁;被扶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计算二十年。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被扶养人是指受害人
-
家属能不能获得遗产抚恤金北京在线咨询 2022-05-15社保局发放的家属抚恤金一般认定不属于遗产。但在处理时会参照遗产继承人顺序进行分配,第一顺序是配偶、父母、子女,其他人员是第二顺序,如果没有第一顺序的人员,抚恤金才在第二顺序的人员中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