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向员工及家属等特定人员的集资,目的是用于公司的生产经营,系合法的借贷关系。但是如果明知单位员工及员工亲友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而未予阻止,也可能转化为非法集资犯罪。一般来讲,公司向员工及家属等特定人员筹集资金的行为受法律保护,公司不能以该行为构成非法集资为由赖账。虽然法律允许公司向员工及家属等特定人员筹集资金,但也要警惕该等行为向非法集资犯罪转化的风险。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情形应当认定为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在向亲友或者单位内部人员吸收资金的过程中,明知亲友或者单位内部人员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而予以放任的;以吸收资金为目的,将社会人员吸收为单位内部人员,并向其吸收资金的。
一、非法集资罪怎么认定
非法集资罪的认定,必须同时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1、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
2、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方式向社会公开宣传;
3、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偿还本息或者支付回报;
4、吸收公众资金,即社会不特定对象。
如果是针对特定对象吸收资金,不构成非法集资罪:
1、在向亲友或单位内部人员吸收资金的过程中,明知亲友或单位内部人员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并放任;
2、以吸收资金为目的,吸收社会人员为单位内部人员,吸收资金的。
二、非法集资多少钱
此处的非法集资指刑法中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首先需明确非法集资的界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满足以下四个条件才属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一)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二)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三)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四)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未向社会公开宣传,在亲友或者单位内部针对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不属于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同时认定当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或者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30人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150人以上的;或者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私营企业员工的合法权利
265人看过
-
企业可以向员工借款吗是否合法
171人看过
-
企业考核员工罚员工款是否合法
211人看过
-
企业和员工合同到期,企业有权不用员工吗
63人看过
-
员工为企业担保合法吗
255人看过
-
企业合并怎么维护员工利益
337人看过
承诺是指受要约人同意接受要约的全部条件以缔结合同的意思表示。承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作出; (2)承诺须向要约人作出; (3)承诺的内容须与要约保持一致; (4)承诺必须在要约的有效期内作出。... 更多>
-
企业让员工利用产品抵扣工资合法吗上海在线咨询 2021-10-15公司用产品扣除工资是不合法的。根据《工资发放暂行规定》第五条规定,工资应按法定货币发放。不得用现货和有价证券代替货币支付。使用者可以自己支付工资,也可以委托银行支付工资。 用人单位必须书面记录支付工人工资的金额、时间、收件人姓名并签字,保存2年以上备注。用人单位在支付工资时应向劳动者提供一份其个人的工资清单。
-
企业员工可以用公司名义贷款吗安徽在线咨询 2022-10-07贷款办理条件: 1、在中国境内有固定住所、有当地城镇常住户口、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18-65周岁的中国公民; 2、有正当且有稳定经济收入的良好职业,具有按期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 3、遵纪守法,没有违法行为及不良信用记录; 4、贷款用途明确,符合国家规定,且可提供相关证明; 5、银行规定的其他条件。
-
-
员工违规企业罚款合理吗西藏在线咨询 2022-06-27首先,罚款属于行政处罚手段之一,而公司不属于行政机关,所以不能对员工罚款。 其次,员工工作时出现过错,公司想要处罚员工的,可以采取以下办法: 1、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员工未完成劳动定额或承包任务,公司可以发放最低工资。 不过这里要注意的是,员工未按约定完成工作任务,公司发放最低工资时,不能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否则的话,这个条款不具有法律效力。 2、在员工手册、规章制度中明确违纪处罚规定,并经公司员工
-
企业试用期员工利益保障香港在线咨询 2021-03-23《劳动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由此可见,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解雇员工的条件和程序都相对简单,只要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用人单位一经证实后,就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既无须提前通知,也不必给予经济补偿。那么员工的利益该如何保障呢?我们建议,如果用人单位以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雇员工,员工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是否已经与自己签订了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