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可以转让,专利未获得证书的,可以将专利申请权转让,并且签订转让合同。
因此,在专利尚未获得相应证书之前,也是可以转让的。只不过,此时转让的并非是专利权,而应该是专利申请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第十条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可以转让。
中国单位或者个人向外国人、外国企业或者外国其他组织转让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手续。
转让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的,当事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并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登记,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予以公告。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的转让自登记之日起生效。
专利权的形式要求转让专利权,出让人与受让人必须订立书面合同,经专利局登记和公告后生效。登记和公告是对专利权转让合同的强制规定,也就是说,登记和公告是专利权转让合同生效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在登记和公告之前,既使双方当事人已在转让合同上签字、盖章,转让专利权的行为也不能生效。
一、专利权可以转让吗
专利权可以转让。
专利转让是拥有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人把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让给他人的一种法律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规定: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可以转让。国有企业转让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必须经上级主管机关批准;中国人(或者单位)向外国人转让专利申请权或专利权,必须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批准。转让专利申请或专利权的当事人必须订立书面合同,经国家知识产权局登记和公告后生效。专利转让包括出售、折股投资等多种形式。
书面形式和登记及公告是专利申请权转让合同生效的法定条件,未签订书面合同或未经国家知识产权局登记和公告的专利权转让不发生法律上的效力。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十条
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可以转让。
中国单位或者个人向外国人、外国企业或者外国其他组织转让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手续。
转让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的,当事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并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登记,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予以公告。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的转让自登记之日起生效。
-
未获得授权的专利是否可以转让给他人
57人看过
-
转让的专利还有专利证书吗
202人看过
-
获得的专利可以质押吗?
412人看过
-
未获得专利授权是否能够进行转让操作
450人看过
-
专利权可以转让吗,怎么转让
216人看过
-
专利共有人转让专利权可以吗?
269人看过
专利,从字面上是指专有的权利和利益。“专利”一词来源于拉丁语Litterae patentes,意为公开的信件或公共文献,是中世纪的君主用来颁布某种特权的证明,后来指英国国王亲自签署的独占权利证书。 专利在现代一般是由政府机关或者代表若干国... 更多>
-
专利转让了可以得到证书吗广东在线咨询 2022-06-13专利证书不会变更的,也不会再发证的。专利转让成功会下证书只是以专利登记簿登记为准。第一,专利证书,由专利局下发后,是不会再修改重发的。 第二,在专利证书下发之前的授权登记过程中,如果尽早进行著录项目变更,即,变更权利人(也就是转让),若变更完成时专利局尚未印刷,则可改为你公司。 第三,专利证书并不代表专利永久状态,可向专利局要求专利登记簿副本,为最新法律状态文件。
-
哪些是专利转让获得?专利怎么转让?台湾在线咨询 2022-08-05专利转让获得即转让专利权。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1.参加各类技术展会; 2.自行转让; 3.委托中介机构等多种方法进行专利转让。
-
专利转让获得的途径天津在线咨询 2022-06-30寻找适合专利转让的途径: 寻找转让的途径是专利转让流程中最基本的一个环节,而且也很容易实现。寻找专利转让的方法其实有很多,例如可以在专利网站上进行转让,也可以委托专利代理机构办理,甚至还可以参加技术展会活动去寻找相关的企业等方式。 2/5 专利转让人和专利受让人签订专利权转让合同: 这是专利转让流程关键的一步。只有专利转让人和专利受让人双方取得一致的意见之后才能有效地开展后面的相关专利转让工作。在
-
获得专利转让会计处理江苏在线咨询 2022-08-21根据规定企业出租无形资产后,无形资产的摊销根据重要性原则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1、全部计入其他业务成本,由取得的收入来补偿; 2、一部分计入其他业务成本,由取得的收入来补偿,另一部分计入管理费用或制造费用等。 3、全部计入管理成本或制造费用。
-
债权人可以获得转让权利吗海南在线咨询 2022-11-20能。实践中,合同当中的债权人能将自己的合法债权有偿或无偿的转让给第三人,此时不需要经过债务人的同意,但是必须要通知债务人。 债权人可以将债权的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根据债权性质不得转让; (二)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 (三)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 当事人约定非金钱债权不得转让的,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当事人约定金钱债权不得转让的,不得对抗第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