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代位继承发生的原因是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
2、能作为被代位继承人的只能是被继承人的子女,其他被继承人的法定继承人无权成为被代位的继承人;
3、代位继承人为被代位继承人的直系亲属,拟制血亲也可代位继承;
4、代位继承人一般只能继承他的父或母有权继承的遗产份额。
一、代位继承权可以作为遗嘱继承吗
代位继承不能适用遗嘱继承。只有在法定继承中才能发生代位继承。在法定继承中该继承人的晚辈直系血亲可代位继承。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八条的规定,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直系晚辈血亲代位继承。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的子女代位继承。代位继承人一般只能继承被代位继承人有权继承的遗产份额。
二、丧偶儿媳是不是代位继承?
丧偶儿媳不能代位继承。代位继承只能是已去世继承人的子女。
代位继承,它是指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时,由被继承人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替先死亡的长辈直系血亲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一项法定继承制度。
能作为被代位继承人的只能是被继承人的子女,其他被继承人的法定继承人无权成为被代位的继承人。
三、爷爷奶奶的遗产孙女能继承吗
孙女对爷爷奶奶的遗产有继承权,但是必须通过代位继承或者遗嘱继承的方式继承遗产。
法律上规定,如果父亲死亡的,孙女可以代位继承爷爷奶奶的遗产。如果父亲尚在,爷爷奶奶也没有立遗嘱的,孙女不是法定继承人,则一般对爷爷奶奶的遗产没有继承权。
根据《民法典》第1128条规定,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直系晚辈血亲代位继承。
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的子女代位继承。
代位继承人一般只能继承被代位继承人有权继承的遗产份额。
-
哪些条件是代位继承必须满足的?
351人看过
-
代位继承的条件是怎样的适用代位继承必须满足哪些条件
291人看过
-
代位继承条件是哪些必须具备的
449人看过
-
代位继承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代位继承和转继承的区别
453人看过
-
代位继承的条件必须符合哪些规定?
336人看过
-
代位继承需要承担什么责任?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55人看过
代位继承是指在法定继承中,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或宣告死亡时,本应由继承人继承的遗产,由已死亡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位继承的法律制度,又称间接继承。其中,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继承人称为被代位继承人,代替被代位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人被称为代位... 更多>
-
什么是代位继承?满足哪些条件时适用代位继承?安徽在线咨询 2024-12-27代位继承是一种特殊的法定继承制度,其发生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 被代位继承人必须是被继承人的子女。只有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才能引起代位继承。被继承人的任何其他继承人,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已经形成抚养关系的继子女,都不能成为被代位继承人。 2. 被代位继承人必须先于被继承人死亡。即使被继承人的子女在遗产分割之前死亡,也不能适用代位继承,而应适用转继承。 3. 代位继
-
代位继承所需满足的条件是什么?四川在线咨询 2024-11-24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八条,代位继承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 被代位人必须先于被继承人死亡。 2. 先死亡的被代位人必须是被继承人的子女,其他继承人如被继承人的配偶、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等先于被继承人死亡不发生代位继承。 3. 代位继承人必须是被代位人的晚辈直系血亲。 4. 被代位人生前必须享有继承权,如被代位继承人基于法定事由丧失继承权,则连带引起代位继承权的消灭。 5. 代
-
继承人必须满足哪些条件才能继承遗产新疆在线咨询 2022-06-30继承人继承具备的条件有: 1、能够作为继承人的必须是于继承开始时间生存的人。因为要成为继承人继承遗产就必须具有法律人格,能够享有相应的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也就是必须生存。继承开始时已经死亡的人,其法律人格已经消灭,不再存有继承能力,当然不能成为继承人。只要是继承开始时生存的人,不受年龄、性别、出身、精神状态的影响,都有资格成为继承人。即使是无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也都可以作为继承人。只是由于
-
代位继承有哪些条件是要满足江西在线咨询 2022-10-14代位继承发生的原因只有一个,即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由继承人的子女代替继承人继承被继承人的继承权参加继承活动,称为代位继承。这是一种法定的继承方式,《民法典》规定“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位继承。代位继承人一般只能继承他的父亲或者母亲有权继承的遗产份额。”由此,代位继承应具备以下条件: 1、代位继承发生的原因是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 2
-
债权人代位权的成立必须满足哪些条件重庆在线咨询 2022-07-19债权人代位权成立要满足的条件为 1、债权人和债务人存在合法有效的债权债务关系, 2、债务人与相对人之间存在合法有效的债权债务关系, 3、债务人怠于行使债权的行为导致债权人的到期债权无法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