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国人与外国人之间的离婚案件,原告方在中国有居所,但婚姻缔结地及被告方住所地均在国外的;
2、婚姻缔结地在中国,双方为取得国外永久居住权且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的离婚案件,未提供其定居国法院以离婚诉讼须由婚姻缔结地法院管辖为由不予受理证明的;
3、在国外结婚并定居国外的中国公民,未提供定居国法院以离婚诉讼须由国籍所属国法院管辖为由不予受理证明的离婚案件;
4、婚姻缔结地不在中国,一方是取得外国永久居住权的中国公民,另一方是外国人的离婚案件。
一、离婚该怎么起诉离婚?
1、起诉:离婚案件的起诉,是指婚姻关系的一方想人民法院提出依法解除与对方婚姻关系的请求。起诉一方就是原告,被诉的一方就是被告,诉讼开始后,当事人依法享有诉讼权利,承担诉讼义务;
2、审理:人民法院接到起诉后,开始进行诉讼程序,做好判决前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包括双方准备材料,陈述案情,阐述事实证据等;
3、判决:根据庭审情况,应当再进行调解,调解不成后即行宣判,人民法院宣判一律公开进行。
二、刑事自诉案件的管辖法院怎么确定?
自诉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当事人如提起刑事自诉案件,一般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行使管辖权。刑事自诉案件的自诉人、被告人一方或者双方是港、澳、台居住的中国公民或者单位的,由犯罪地的基层人民法院审判。人民法院对于自诉案件进行审查后,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犯罪事实清楚,有足够证据的案件,应当开庭审判;缺乏罪证的自诉案件,如果自诉人提不出补充证据,应当说服自诉人撤回自诉,或者裁定驳回。自诉人经两次依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按撤诉处理。
对于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如轻伤、重婚、遗弃等),被害人无证据或者证据不充分的,人民法院应当说服其撤诉或者裁定驳回起诉。必要时,也可以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自诉案件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取得的证据,申请人民法院调取的,应当说明理由,并提供相关线索或者材料。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的,应当及时调取。刑事自诉案件中,人民法院不予立案的情况有很多,根据不同的情况,处理方式不同,大部分刑事自诉案件不予立案是因为证据不足,那么就应该收集证据再起诉。
-
法院受理涉外民事案件诉讼材料包括哪些?
426人看过
-
重大涉外案件的一审法院是
468人看过
-
什么样的案件法院不会受理,法院不受理案件如何处理
355人看过
-
家暴的证据有哪些法院会受理案件吗
284人看过
-
哪些案件向法院起诉后不会被受理?
96人看过
-
在法院不予受理案件的情况下,仍然有哪些案件被受理?
139人看过
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 离婚诉讼的完整流程: 1、有二审:起诉→受理→审理→调解→判决→上诉→二审→判决立即生效 2、... 更多>
-
法院涉嫌哪些案件会受到不受案件受理?河北在线咨询 2023-11-16法院不会受理的案件主要是不符合法定起诉要件的案件,起诉的法定条件为原告应当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及事实和理由等。
-
涉外案件受理的种类有哪些上海在线咨询 2022-10-25我国人民法院受理哪些涉外离婚案件1.我国公民与外国公民在我国要求离婚的。2.华侨、港、XX、台同胞同国内公民在我国要求离婚的。3.双方均为留学生或出国人员,要求在国内离婚的。4.双方均为华侨、外籍华人或一方为华侨,另一方为外籍华人,现已在国内定居,要求在国内离婚的。5.一方居住在国外,另一方居住在国内,一方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的。
-
法院不受理哪些案件我不是很清楚的谢X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4-06《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
我国法院受理哪几类涉外或参照涉外程序处理的案件甘肃在线咨询 2022-10-201.中国公民和外国人在华要求离婚的。2.华侨同国内公民、港澳同胞同国内公民在华要求离婚的。3.夫妻双方均为留学生或出国人员,要求在国内离婚的。4.夫妻双方均为华侨、外籍华人或一方为华侨,另一方为外籍华人,现已在国内定居,要求在国内离婚的。5.夫妻一方居住在国外,另一方居住在国内的,在国内提起离婚诉讼
-
哪些法院不受理普通不受理的案件澳门在线咨询 2022-08-13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以先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应按照法律法规规定。 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是两个并行的法律救济制度。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而言,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都有对其合法权益保护的救济功能。但两者有着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