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法集资出纳会判刑吗
要具体看其参与程度,出纳知情的话同责,不知情无责。
二、一般非法集资罪是怎么判刑的
非法集资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所谓非法集资,是指公司、企业、个人或其他组织未经批准。违反法律、法规,通过不正当的渠道,向社会公众或者集体募集资金的行为,是构成本罪的行为实质所在。
各种非法集资类的犯罪的追诉标准:2001年最高人民检察院与公安部联合发布的《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下称“《追诉标准》”)第二十四条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
2、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三十户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一百五十户以上的;
3、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五十万元以上的。根据《追诉标准》,个人集资诈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或者单位集资诈骗,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依法予以刑事追诉。由于集资诈骗罪的主观恶性及社会危害性较大,对于数额特别巨大并且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集资诈骗罪,最高可判处死刑。依据《追诉办法》,欺诈发行股票、债券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受到刑事追究:
1、发行数额在一千万元以上的;
2、伪造政府公文、有效证明文件或者相关凭证、单据的
3、股民、债权人要求清退,无正当理由不予清退的
4、利用非法募集的资金进行违法活动的
5、转移或者隐瞒所募集资金的
6、造成恶劣影响的
依据《追诉办法》,擅自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受到刑事追究:
1、发行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2、不能及时清偿或者清退的
3、造成恶劣影响的
-
会计出纳是否对非法集资负责
248人看过
-
什么算非法集资,非法集资多少金额才会判刑
99人看过
-
非法集资会计兼出纳有什么处罚
366人看过
-
非法集资案件出纳分析
278人看过
-
非法集资中出纳的法律责任
60人看过
-
非法集资出纳是不是帮凶
239人看过
-
因为非法集资被刑拘,非法集资刑拘会判刑吗?安徽在线咨询 2022-08-29非法集资刑拘会判刑吗这个问题视具体情况而定。在我国对于非法集资犯罪是打击的,这种行为扰乱社会经济秩序,非法集资量刑标准是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二十八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
-
非法集资涉嫌非法集资业务员会判刑吗西藏在线咨询 2022-10-191.要认清非法集资的本质和危害,提高识别能力,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对“高额回报”、“快速致富”的投资项目进行冷静分析,避免上当受骗。2.要结合非法集资的基本特征,主要看主体资格是否合法,以及其从事的集资活动是否获得相关的批准;是否承诺回报,非法集资行为一般具有许诺一定比例集资回报的特点。3.要增强理性投资意识。高投资往往伴随着高风险,不规范的经济活动更是蕴藏这巨大风险。4.要
-
2022年非法集资出纳转账会有责吗陕西在线咨询 2022-12-08单位出纳是否承担刑事责任,要看其职务地位和作用,是否知道内情且参与非法集资活动等情节。 非法集资不管涉嫌的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还是集资诈骗罪,对于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发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相应的规定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
非法集资集资会被判刑吗?如何自首?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9-04一、非法集资的判罚1、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或者,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2、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
-
出纳一般非法集资案无罪吗?澳门在线咨询 2023-08-24出纳知情的话同责,不知情无责。非法集资罪是指非法集资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罪名,刑法上的非法集资是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非法集资是指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所谓非法集资,是指未经批准。违反法律、法规,通过不正当的渠道,向社会公众或者集体募集资金的行为,是构成本罪的行为实质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