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意的施惠行为是否需要承担责任?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5-06 22:55:46 430 人看过

好意施惠,又称情谊行为或君子协议,是指当事人之间无意设定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而由当事人一方基于良好的道德风尚实施的使另一方受恩惠的关系,旨在增进情谊的行为。好意施惠是一种在生活中极为常见的做好事行为,经常发生的搭乘便车、代投信件、邀请好友参加宴会等行为,这类行为一般被称为好意施惠。

好意的施惠行为不需要承担责任,好意施惠行为是当事人之间无意设定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而由当事人一方基于良好的道德风尚实施的使另一方受恩惠的行为。该行为对好意施惠人不形成法定或者约定的义务,好意施惠人非因故意或重大过失无需对受惠人因好意施惠所引发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律师补充:

我国侵权责任确定了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和公平责任三种归责原则。过错责任是一般归责原则,无过错责任只有在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形下才得以适用,而公平责任只能适用于双方对于损害的发生均无过错的情况。好意施惠应当适用一般侵权的归责原则,即过错责任原则。构成侵权责任需要满足4个条件:

1、行为人存在侵权行为;

2、行为人主观上存在故意或过失;

3、有损害结果的发生;

4、损害结果与侵权行为之间有因果关系。

施惠人一旦开始实施施惠行为,就必然负有对他人的人身和财产的保护义务,这是与其主行为附随而来的义务。施惠者在主观故意的情形下应承担全部责任,在重大过失下根据过失程度及案件实际情况决定责任承担的大小。施惠者为一般过失或双方均无过错时,由受惠者自负风险。

【法律依据】

《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定责任】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千二百一十七条【好意同乘规则】非运营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无偿搭乘人损害,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应当减轻其赔偿责任,但是机动车使用人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除外。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0日 17:5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机动车相关文章
  • 施惠发生损害施惠人是否承担责任
    一、施惠发生损害施惠人是否承担责任?1、如果施惠人不是故意或者没有重大过失的话就不需要承担责任,好意施惠应当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施惠人若能证明自己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不承担赔偿责任,如果是有过错的,则应按照过错比例划分各方责任。2、好意施惠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存在,好意施惠行为致害引发的纠纷也很常见。由于我国法律法规尚未对好意施惠的相关问题作出明确规定,使得此类纠纷发生后,相关的责任承担往往无法得到妥善解决。3、好意施惠行为既不是法律行为也不是事实行为,它是由道德规范来调整的社会行为。法律对好意施惠行为不予调整,并不意味着因好意施惠行为而产生的其他关系一概不由法律调整。在好意施惠关系里,受惠人的人身、财产权利受保护,不容侵害,因施惠人的过错发生损害,施惠人当然应负侵权损害赔偿责任。违法行为、损害事实、过失和因果联系是好意施惠致害他人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过错责任是其归责原则。在好意施惠
    2023-04-29
    66人看过
  • 因好意施惠所有权被侵权需要承担侵权责任吗?
    一、因好意施惠所有权被侵权需要承担侵权责任吗?好意施惠人有重大过错的也要承担侵权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过错责任原则】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二、无偿合同与好意施惠之间有哪些不同点?1、主体要求不同在好意施惠行为中,好意施惠人可以不具备和合同所要求的行为能力,而在无偿合同中,合同主体的施惠一方须具备相应的行为能力,并需要履行理性人的注意义务。2、性质不同纯粹的好意施惠行为既不是法律行为,也不是事实行为,而且也不是准法律行为,而是由道德、习惯等法律规则以外的社会规则调整的社会层面的行为。而在模棱两可的情况下,则应该根据交易习惯来加以理解,斟酌当事人利益关系和公平原则,进而合理认定某一行为到底是好意施惠还是无偿合同等民事法律行为;而无偿合同属于民事法律行为,故二
    2024-01-30
    370人看过
  • 好意施惠致人第三人损害需要承担赔偿责任吗?
    一、好意施惠致人第三人损害需要承担赔偿责任吗?好意施惠对第三人侵权虽然是从善意的目的处罚,但对于施惠人仍然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的,但从民法的理念处罚也应当酌情减轻施惠人的责任,但是导致侵权责任的产生仍然需要承担责任。第三人是间接受害人,第三人遭受的损害是间接损害,或称之为反射性损害,是因侵权行为对直接受害人造成的损害基础上反射性的、间接地对第三人利益的损害。二、提供劳务方因第三人行为受到损害,侵权责任谁承担提供劳务方因第三人行为受到损害,侵权责任由第三人承担,如果雇主承担了赔偿责任的,可以向第三人追偿。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雇佣关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员人身损害的,赔偿权利人可以请求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也可以请求雇主承担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因安全生产事故遭受人身损害,发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接受发包
    2024-01-18
    307人看过
  • 好意施惠车主坐车开车侵权是否承担赔偿责任?
    一、好意施惠车主坐车开车侵权是否承担赔偿责任?好意施惠车主坐车开车侵权一般都需要承担赔偿责任的,在好意施惠过程中,施惠人违反侵权法上的义务,导致受惠人人身损害的,应承担赔偿责任,但受惠人本人也存在过错的,可以减轻施惠人的民事责任。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包括:有加害行为、有损害事实的存在、加害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四个方面。侵权行为法以保护权利为目的,对因侵犯权利所造成的损害可以基于该请求寻求赔偿。所以,当施惠者的行为造成对受惠者的损害并符合侵权行为构成要件时,完全可以引用侵权行为法的有关规定来寻求保护。二、好意施惠行为侵权的法律规定是什么好意施惠行为侵权的法律规定是好意实惠致损引发的侵权的认定应当适用过错原则。但基于好意施惠的无偿性和良好的动机,以及善意目的性,应从民法的公平理念出发,酌情减轻施惠人的民事赔偿责任。即施惠人因其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受惠人人身或财产损害
    2023-05-03
    119人看过
  • 70岁的人是否需要为法律行为承担责任
    70岁要负刑事责任。法律没有规定不能刑事拘留的年龄。如果犯罪嫌疑人年龄较大生活不能自理的,可以适用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刑事责任年龄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在治安案件中,70周岁以上的不执行行政拘留,与刑事拘留有本质区别。农村老人70岁补贴政策有哪些1、基础养老金:农村60周岁以上的老人每个月都有一定金额的基础养老金,也就是老人钱。2、高龄补贴:高龄补贴的标准是年龄越大补贴越多。3、养老保险:参加了新农保的村民60岁以后可以领取养老保险,领取金额的多少根据参保时缴纳的标准来定。4、失地养老金:60岁以上失地农村老人按月领取失地养老金。补贴金额根据失去土地的多少来定,最高可获得每月129元的补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刑事责任年龄】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
    2023-07-11
    89人看过
  • 好意施惠又称什么行为?
    一、好意施惠又称什么?好意施惠行为又称情谊行为,行为人主观上没有设立、变更、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也没有法律直接规定。好意施惠是指当事人之间无意设定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而由当事人一方基于良好的道德风尚实施的使另一方受恩惠的关系,旨在增进情谊的行为。与法律行为不同,好意施惠的行为也是基于一定的意思而表示在外的行为,但行为人不具有发生一定私法上效果的效果意思。债的关系与好意施惠关系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具有负法律上义务的意思。但在实务中,经常难以区分,通常有偿的约定应当认为是债的关系;而无偿的约定,应当看受益人的相对人,对该约定有无特别利益而定,如借贷、赠与、委任、寄托等。若当事人并无受其约定拘束之意,则为好意施惠关系,如约定让亲友搭乘顺车至某地,受同事或友人嘱咐代购某物,邀请友人散步或参加宴会等。在无偿的约定情形,当事人究竟有无受拘束之意,亦即究竟意在成立合同,或仅为好意施惠关系,应解释
    2023-04-29
    378人看过
  • 如何界定好意施惠行为
    法律综合知识
    一、如何界定好意施惠行为好意施惠是指当事人之间无意设定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而由当事人一方基于良好的道德风尚实施的使另一方受恩惠的关系,旨在增进情谊的行为。二、好意施惠行为的类型一般分为三种类型:1.财物型好意施惠:好意施惠行为以财物为内容,施惠人给予受惠人财物,例如日常生活中的不包含服务的请客吃饭。2.服务型好意施惠:施惠人做出某种服务,无财物的内容,例如好意同乘,受惠人搭乘车辆,接受施惠人的驾驶服务。3.财物与服务混合型好意施惠:如请客吃饭的施惠者又请客又为受惠者提供舒适的场地和保管物品等服务。三、好意施惠行为的特征好意施惠行为有以下五个特征:1.无偿性,行为在往来的过程中不具有对价,不具有对价并非指毫无对价,应依据社会的一般观念和交易习惯来认定该行为;2.无受法律约束的意思,不产生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3.对施惠人民事行为能力并无要求,任何人都可以做出好意施惠行为;4.合意性,此处
    2023-10-23
    123人看过
  • 好意施惠是民事法律行为吗
    好意施惠也属于民事法律行为,好意施惠行为,虽然当事人无意设定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但依照法律的规定同样是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因为好意施惠是无偿的,是基于人们内心的善意,应该从公平的角度处罚,酌情减轻施惠人的责任,因此司法实践中施惠人非基于故意或是重大过失导致的损害,一般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施惠人应当承担损害结果的法理是基于先行行为而产生的对相对人权利保护的义务,如相对人因此行为受损,施惠人应当承担责任,但此时已转变为侵权关系了。一、好意施惠引发的侵权案的法条是什么好意施惠在法律中没有明确的法条规定。好意实惠之侵权归责原则应当适用过错原则。但基于好意施惠的无偿性和良好的动机,以及善意目的性,应从民法的公平理念出发,酌情减轻施惠人的民事赔偿责任。即施惠人因其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受惠人人身或财产损害的,应酌情适当承担赔偿责任,对因一般过失造成的损害则无须担责。因此认定好意施惠侵权行为应当慎用
    2023-02-26
    439人看过
  • 儿子是否需要为父亲杀人的行为承担责任?
    父亲杀人儿子不需要赔偿。作为儿子不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所产生的民事赔偿责任由犯罪分子本人承担。根据相关规定,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对犯罪分子除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并应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犯罪分子,同时被判处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处没收财产的,应当先承担对被害人的民事赔偿责任。儿子欠的钱父亲有义务还吗儿子欠债一般来说父母是不需要代为偿还的。儿子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同时儿子签订的债权债务合同是合法有效的,应当由儿子独立按照合同约定偿还债务,父母不是合同义务人,无需代为偿还债务。但是父母自愿帮儿子偿还债务是可以的。儿子有还债能力时再将钱还给父母,但是债权人是不可以强迫债务人的父母还债的。成年子女是完全行为能力人,自己承担责任。成年子女自己欠下的钱,债权人债主只能让这个成年子女还,不能要求这些人的父母还钱,法律上成年子女和父母的财产
    2023-07-08
    65人看过
  • 监事是否需要为所承担的责任负责?
    监事要承担法律责任。监事违反法律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情节严重的或者利用公司进行违法活动的,要承担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根据法律规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对公司负有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利用职权收受贿赂或者其他非法收入,不得侵占公司的财产。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监事人承担什么责任监事享有法律和公司章程授予的参与管理、监督公司事务的职权,同时负有对公司忠实和勤勉义务。在执行公司职务时,应当依照法律和公司章程行使职权,履行义务,维护公司的利益。为促使监事依法为公司利益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使公司的合法权益在受到侵害时能得到恢复或补偿,《公司法》明确规定了监事违法执行职务给公司造成损害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中华
    2023-07-07
    70人看过
  • 酒徒是否需要为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根据法律规定,只要行为人实施醉酒驾驶,就不需要造成危害公共安全的具体结果,无论情节是否恶劣,都构成危险驾驶罪。1、危险驾驶罪是指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争,情节恶劣的;2、酒后驾驶机动车的;3、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定额乘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害公共安全的。正当防卫是否应当负刑事责任一般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但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
    2023-07-07
    356人看过
  • 好意施惠关系中乘客受伤施惠人是否需要赔偿?
    一、好意施惠关系中乘客受伤施惠人是否需要赔偿?在好意施惠关系中,如果乘客因施惠人的行为受到损害,施惠人是否需要承担赔偿责任,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1.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如果被侵权人对同一损害的发生或扩大有过错,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2.如果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行为人不承担责任;3.如果损害是因第三人造成的,第三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4.因此,如果施惠人在好意施惠过程中存在过错,且该过错与乘客的损害存在因果关系,那么施惠人就需要承担赔偿责任。5.但如果乘客的损害是由于其自身的过错或第三人的行为造成的,施惠人则不需要承担赔偿责任。二、请求权的法律内容1.在好意施惠关系中,由于双方并未形成合同关系,因此不存在给付请求权。2.也就是说,如果施惠人未能履行或未能完全履行其好意施惠的承诺,相对人不能要求施惠人承担给付请求权的违约责任。3.但是,如果施惠人在履行好意施惠的过程中存在故意或过失
    2024-02-21
    214人看过
  • 共同犯罪是否需要为先前行为承担责任?
    承继的共同犯罪是指,先行行为人已经实施了一部分犯罪行为,在其实行行为尚未全部实行终了的时候,后行行为人明知这一犯罪事实而参与进来,或单独或与先行行为人一同,将剩余行为实行完毕。对于承继共犯责任的承担,根据“部分实行全部承担”的原则要对犯罪的全部后果承担责任,即不能只承担自己实行行为部分所造成的后果,但是后加入的人对于先行为的加重结果不负责。继承继承人丧失继承权的情形继承人丧失继承权的情形是:1、继承人故意杀害被继承人;2、继承人杀害其他继承人;3、遗弃被继承人,虐待被继承人;4、伪造、篡改、隐匿或者销毁遗嘱;5、以欺诈、胁迫手段迫使或者妨碍被继承人设立、变更或者撤回遗嘱。《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2023-07-19
    409人看过
  •  诈骗犯的家人是否需要为诈骗行为承担责任?
    犯罪行为只涉及个人行为,不会影响到亲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犯罪只涉及个人行为,不会影响到亲属。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诈骗金额对家人处罚的影响诈骗是一种严重的社会违法行为,会给受害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心理创伤。对于诈骗犯罪者,其家人也可能会受到相应的处罚。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
    2023-11-09
    308人看过
换一批
#交通常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机动车
    词条

    机动车是指使用发动机作为动力来源的车辆,通常包括汽车、摩托车、拖拉机、农用车等各种车辆。机动车具有速度快、操作灵活、舒适性高等优点,但同时也需要遵守交通规则和安全驾驶。 在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必须符合相关的安全和排放标准,并取得相应的行驶证和... 更多>

    #机动车
    相关咨询
    • 好意施惠车主坐车开车侵权是否承担赔偿责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5-04
      1、好意施惠车主坐车开车侵权一般都需要承担赔偿责任的,在好意施惠过程中,施惠人违反侵权法上的义务,导致受惠人人身损害的,应承担赔偿责任,但受惠人本人也存在过错的,可以减轻施惠人的民事责任。 2、好意实惠之侵权归责原则应当适用过错原则。但基于好意施惠的无偿性和良好的动机,以及善意目的性,应从民法的公平理念出发,酌情减轻施惠人的民事赔偿责任。即施惠人因其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受惠人人身或财产损害的,应酌情
    • 好意施惠致人第三人损害需要承担赔偿责任吗,有哪些规定
      重庆在线咨询 2023-08-18
      好意施惠致人第三人损害需要承担赔偿责任,好意施惠造成损害需要按照损害的情节严重程度进行相应的处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第三人损害也是间接的受害人损害,受到的损害时反射性损害。
    • 未成年人实施暴力伤害行为是否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澳门在线咨询 2023-03-10
      如果构成犯罪,已满16周岁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好意搭乘出意外,搭乘者是否要承担责任?
      青海在线咨询 2022-11-02
      好意同乘是指:机动车驾驶人无偿同意搭乘人搭乘其机动车的行为,搭车人所乘车辆是非运营车辆,乘客的目的地与机动车驾驶人行驶目的地仅仅是巧合或顺路。该事故中,当事人之间显然为朋友之间的好意施惠行为,构成好意同乘。好意同乘者A与机动车驾驶人李某之间成立一种要约与承诺的关系。在A发出了同乘的要约之后,李某作出了承诺,就要承担保障前者在运输过程中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的义务。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第二款规定:
    • 好意施惠属于什么行为
      云南在线咨询 2022-07-19
      1、好意施惠是当事人之间无意设定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而由当事人一方基于良好的道德风尚实施的使另一方受恩惠的关系,旨在增进情谊的行为。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因意思表示而发生一定私法效果的法律事实。如买卖、借款、承揽合同等,都以意思表示为要素。 2、法律行为虽以意思表示为要素,但人基于内心的意思而发生的行为,未必都是法律行为。法律行为的意思表示,是指人基于内心欲发生一定私法上效果的意思,而表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