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训机构贷款交学费是不是诈骗
培训机构贷款交学费是否属于诈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如果培训机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骗取他人财物,则属于诈骗行为。例如,培训机构虚构自己的师资力量、教学质量、就业前景等信息,诱导学生贷款交纳学费,或者隐瞒贷款的真实情况,让学生签署贷款合同。这种情况下,培训机构的行为可能构成诈骗罪。
然而,如果培训机构并没有采取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等手段,而是与学生自愿达成协议,并按照协议内容履行了自己的义务,则不属于诈骗行为。
因此,判断培训机构贷款交学费是否属于诈骗行为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您遇到相关问题,建议寻求法律专业人士的帮助,以便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培训机构贷款交学费还不起怎么办
如果无法偿还培训机构贷款交学费,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与培训机构协商:与培训机构协商,看看是否可以降低学费或延长还款期限。如果能够达成一致,可以避免贷款违约的风险。
寻求法律援助:如果与培训机构协商无果,可以寻求法律援助,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培训机构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求助相关部门:也可以向相关部门投诉,例如教育部门、金融监管部门等,以维护自己的权益。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已经签署了贷款合同,应该认真履行合同义务。如果确实无法偿还贷款,应该及时与贷款机构联系,说明情况并寻求解决方案。避免拖欠贷款或逃避责任的做法,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五章 侵犯财产罪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培训机构以招聘的名义招收学员收取培训贷款,是否构成诈骗
283人看过
-
培训机构诱骗学生签贷款协议算诈骗吗
55人看过
-
校外培训机构让学生贷款支付属于诈骗吗
359人看过
-
如何避免被培训机构骗取学费?
379人看过
-
培训机构以招聘为幌子骗培训贷款怎么办
452人看过
-
培训机构套路学生贷款违法吗
100人看过
-
培训机构诱骗学生签贷款协议算诈骗吗西藏在线咨询 2023-10-29培训机构诱骗学生签贷款协议算诈骗,培训机构有套路贷情形的,受害人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认为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就会立案侦查,对培训机构进行调查。还可以点击在线律师咨询,我们帮你更快更有效的解答。
-
培训机构欺骗学生可以退学费吗新疆在线咨询 2022-01-31可以要求退还学费。 1,《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2,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二)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三)向有关行政部门
-
现在大家是去学校贷款还是去培训机构贷款天津在线咨询 2022-09-14因此不能简单的分割房屋合同价值。房屋的实际价值(合同价值与房屋升值之和)减去尚未偿还的银行贷款后的剩余价值才是双方的分配对象。由其中的一方取得房产,继续向银行偿还本金、利息,同时向另一方支付房屋价值的一半。如果房屋的实际价值低于首付款、已经偿还贷款、还应继续偿还贷款之总和的(实践中极少出现),则应当由其中一方取得房产,继续向银行偿还贷款本金、利息,同时另一方向其支付房屋价值差额部分的一半。
-
培训机构骗取学费到哪个部门找青海在线咨询 2021-12-18培训机构骗取学费到可以找调解委员会处理。被骗金额达到3000元以上的,可以诈骗罪为由,到派出所报警立案处理。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被培训机构骗去培训,让我们去惠分期贷款辽宁在线咨询 2022-07-05根据“法释201518号”文第二十六条之规定,本金(以实际收到金额为准,且应减去前期已支付费用)、利息(年24%以内绝对保护,年36%以内相对保护)要偿还。但是不合法的利息费用部分,在兼顾诚实信用原则的基础上,可以拒绝支付,并有权拒绝支付复利。债权人拖延收款的,由此造成的损失由债权人自行承担。根据“法释201518号”文第三十一条之规定,过多支付的部分,债务人可以(协商、调解、诉讼)要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