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判案原则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28 19:52:54 309 人看过

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人民法院通过审判刑事案件、民事案件、行政案件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案件,惩罚犯罪,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并解决民事、行政纠纷,保护个人和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法制统

一、尊严和权威,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禁止任何形式的歧视。

一、举报主体是什么意思

举报主体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及其它行政执法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自首以及自诉人起诉等材料,按照各自的管辖范围进行审查后,认为有犯罪事实发生并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时,决定将其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或者审判的一种诉讼活动。根据相关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对民事案件独立进行审判,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二、什么叫做刑事诉讼

刑事诉讼,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在法院的主持下,在公安机关、检察院以及被害人、被告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和与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被告人的刑事责任问题的一项诉讼活动,以达到、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最终目的。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14日 16:4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自首相关文章
  •  不予立案的判定原则
    拒不执行罪是指在有能力执行人民法院判决或裁定的情况下,却拒不履行执行的行为。对于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可以构成拒不执行罪。没有能力执行的则不构成本罪。拒不执行罪立案标准的定义如下:1.指的是在人民法院的判决或裁定有能力执行的情况下,却拒不履行执行的行为。2.指的是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二)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的,包括应当履行的义务的全部或部分。(三)指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的行为。没有能力执行的,不构成本罪。(四)情节严重的行为。(五)其他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情形。拒执罪立案标准是什么?拒执罪是指在法院对某个人或组织作出的判决、裁定、调解等法律文书中,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等拒绝履行执行行为,情节严重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规定,拒执罪构成要件包括:1. 拒执行为发生在
    2023-11-01
    421人看过
  • 判断投案自首的原则
    可以认定投案自首的情节是:一、自动投案时间自动投案时间是犯罪发现前或犯罪后发现的时间。具体来说,它包括以下情况:1、犯罪事实和犯罪人未被发现;2、犯罪事实已被发现,犯罪人尚未查明;3、司法机关已经发现了犯罪事实,形迹可疑而被有关组织查询、教育;4、在犯罪事实和犯罪分子被发现之前,司法机关尚未对犯罪分子进行讯问或采取强制措施;5、在被通缉、追捕的过程中,犯罪后逃跑;6、经核实,犯罪分子确实准备投案,或者在投案途中被公安机关逮捕。在上述时间内投案的,符合自首时间的规定;二、可以投案的地方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人民法院;公安、检察、法律派出机构;公安、检察、法律以外的其他国家机关;犯罪人所属的国家企业、事业单位、人民组织等。在农村,包括犯罪人所属的乡镇、权力政府及其保护组织。城镇失业居民和失业未成年人犯罪的,除司法机关和街道组织外,还可以向其亲属、父母所属的机关和单位投案。投案自首的法律认定1、符
    2023-07-05
    180人看过
  •  涉及恶行案件审判原则
    本文介绍了寻衅滋事罪的相关规定。该罪行为包括群殴、追逐、拦截他人,强迫或者任意损毁、侵占公私财物,以及其他寻衅滋事行为。如果多次聚众实施这种行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那么判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可以处以罚款。寻衅滋事罪是指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强行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在公共场所造成严重秩序混乱的严重行为。寻衅滋事罪,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如果多次聚众实施这种行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那么判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可以处以罚款。寻衅滋事,是指群殴、追逐、拦截他人,强迫或者任意损毁、侵占公私财物的行为,以及其他寻衅滋事行为。寻衅滋事罪,是指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强行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在公共场所造成严重秩序混乱的严重行为。 寻衅滋事罪严重吗?寻衅滋事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它指的是故意挑衅、辱骂、恐吓、殴打、围攻、扣押、查封、抢夺、故意毁坏公
    2023-08-26
    317人看过
  • 对法官提出控告有什么原则?
    我国《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从宪法的精神看,法官同普通公民一样都平等地享有申诉权和控告权,法官在行使申诉权和控告权时,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否则就可能侵害他人或国家的利益。一般说来,其应承担的义务主要有:1.法官提出申诉和控告,应当实事求是。这就要求法官在申诉和控告时,必须如实地反映情况,对时间、地点、参加人员、情节、结果等情况,都要做到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合乎实际情况,切不可为了实现个人的某种目的而弄虚作假。因为受理机关只有了解案件的真实情况,才能作出正确的处理决定。如果申诉和控告反映的情况不真实,轻则会延长作出正确决定的时间,浪费国家的人力、财力;重则可能损害他人或国家的重大利益。2.不
    2023-06-11
    492人看过
  • 法院对套路贷案件的判决原则
    套路贷中已经法院判决的,按法院的判决书执行,而民事债务部分,由于套路贷是违法的,所以签订的合同是无效的,不需要执行。判决和裁定在发生法律效力后执行。下列判决和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一)已过法定期限没有上诉、抗诉的判决和裁定;(二)终审的判决和裁定;(三)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的死刑的判决和高级人民法院核准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判决。套路贷怎么报案1、套路贷可以直接拨打110报警,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套路贷是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假借民间借贷之名,诱使或迫使被害人签订借贷或变相借贷、抵押、担保等相关协议,通过虚增借贷金额、恶意制造违约、毁匿还款证据等方式形成虚假债权债务,并借助诉讼、仲裁、公证或者其他手段非法占有被害人财物的相关违法犯罪活动的称谓。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
    2023-07-10
    202人看过
  • 法官乱判案谁来管
    法律综合知识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一、合同违约上诉期限合同违约上诉期限判决为十五日,裁定为十日。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二、一审和二审如何审判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一审二审间隔一般不超过三个月。三、交通事故后上诉期限是多久交通事故案件的上诉期限: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
    2023-06-26
    330人看过
  • 法官行使解释权的原则是什么
    民事审判模式的改革凸显了法官在中间的消极地位。法官在民事诉讼中的中立是机制和价值的必然要求。中立的外在化不可避免地要求法官处于消极的境地。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在相当程度上,对法官的中间立场和消极立场存在机械的、片面的理解,导致法官在所有诉讼环节上过于被动,甚至当事人的陈述和主张不当,或对诉讼活动的法律规定知之甚少,没有向当事人作出解释、提示和指导,致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积极有效的保护。特别是在审前证据交换中,就证据而言,法官只成为双方证据的传递者,并不解释证据交换的举证责任和后果。法官在证据交换中的不作为可能导致一方当事人不当败诉案件的增加,以及部分案件审理过程的延误。从理论上讲,证据交换与法官行使解释权之间并不矛盾。法官正确行使解释权,可以更好地保障证据交换程序中公正与效率原则的贯彻落实。证据交换程序的建立充分体现了公正和效率的理念证据交换是指在案件审理前,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双方当
    2023-05-07
    332人看过
  • 法院处理债务官司的原则有哪些
    1、根据法律规定,法院审查借贷案件的起诉时,应当要求原告提供书面借据;无书面借据的,应提供必要的事实根据。对于不具备上述条件的起诉,裁定不予受理。2、民间借贷的债务人出走、下落不明,法院是缺席判决还是中止诉讼取决于是否“借贷关系明确”。对于“借贷关系明确”的,法院将缺席判决;对于借贷关系不明确,事实难以查清的,将中止诉讼。因此,出借人要保留有借款合同、借贷凭证等“借贷关系明确”的证据材料,否则一旦借款人失踪,案件将无限期“中止诉讼”。3、债权人起诉时债务人下落不明的借贷纠纷案件,法院受理后公告传唤债务人应诉。公告期限届满,债务人仍不应诉,对于借贷关系明确的,经审理后可缺席判决;对于借贷关系无法查明的,裁定中止诉讼。一、债权债务官司多久判决?债权债务纠纷属于民事纠纷,民事案件写好民事诉状,准备好证据就可以到法院立案了,法院立案后,简易程序可以再立案之日起3个月审理完毕,普通程序再6个月内审理
    2023-03-20
    232人看过
  • 立案后多久法官联系原告
    一、立案后多久法官联系原告1、立案后要向对方送达一般7日内向被告送达传票,现实生活中法院立案后多久能收到传票一般由法院掌握,一般情况下在10天到一个月内。2、法院立案后应该先传唤被告,通知被告后才会通知原告,也就是说法院先是电话通知被告,如果通知不到采用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委托送达、邮寄送达诉讼文书所不能送达的情况下,最后采用公告送达,公告送达是指采用登报的方式送达传票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3、法律规定案件的审理期限,传票在审理期限内下达。简易程序三个月,普通程序六个月,所以最长不能超过这个期限。4、民诉法第一百一十三条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5、如果案件已经立案,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以寄出日期为准)。6、如果提供的被告电话或地址有误,或者联系不到被告,或者被告拒绝接收传票的
    2023-04-06
    391人看过
  • 刑法判罚原则和量刑原则有冲突吗
    一、刑法判罚原则和量刑原则有冲突吗(一)罪刑法定原则。我国刑法第3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该条规定正是罪行法定原则的法律条文表述,其基本含义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其要求罪和刑都必须是法律明确规定的,而不仅仅是看行为有什么样的危害结果以及危害的后果是否严重。关键要看该种行为构成犯罪有无法律明文规定,构成要件是否达到法律规定的标准。对危害社会的某种行为是否认定为犯罪行为以及是否给予刑罚处罚,给予什么样的刑罚处罚,必须以法律的明文规定为准。如果一种违反法律或不道德的行为造成了一定范围的社会危害,但是刑法对其没有明确的规定,那么就不能作为犯罪来处理。罪刑法定注意的思想基础主要是民主主义与尊重人权主义,或者说是民主与自由;——民主主义要求,什么是犯罪,对犯罪如何处罚,必须由人民群众决定,具体表现为由人民群众选
    2023-04-25
    58人看过
  • 消费维权官司举证原则
    一、客观真实。作为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不是主观臆造的。这些客观存在的事实必然会为当时的见证人所耳闻目睹,或者是以书面材料、物体的外形特征所记载和表明,就是客观存在的并能据以查明、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证据。如购物发票、购物合同、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发布虚假广告的报刊原件、消费者安全受到侵害的照片、录像、证人证言等等,都是客观再现、证明案件事实或过程的证据。客观真实性是证据最本质的特征。二、相关及时。作为证据所证明的事实,必须同待证的案件事实有着内在的联系,既包括原因上的联系,又包括条件上的联系和结果上的联系,即消费者借助所举的证据要能够证明经营者的侵权行为和损害后果等事实情况的一部分或全部,否则不能称之为有效的证据。这就要求:1、要求消费者把握住取证的最佳时机,如购物时即要求经营者出具商品质地、等级等情况的资料。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被人藏匿等今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还可以申请人民
    2023-02-19
    378人看过
  • 法律审判四大原则
    刑事诉讼法
    法律审判四大原则具体如下:1、平等原则,这就是说,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在司法上各民族一律平等,在适用法律上不允许有特权,不得有任何歧视;2、公开审判原则。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涉及国家机密、个人隐私和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外,一律公开进行;3、辩护原则。被告人依法有权委托他人或由自己,在审判过程中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和材料证据进行辩解;4、独立审判原则。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条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第十条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第十一条人民法院审判案件,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一律公开进行。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人民法院有义务保证被告人获得辩护。第十二条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第十三条人民法院
    2023-08-10
    124人看过
  • 法官审理案件的基本规则
    绝大部分刑事案件为公诉案件,一般刑事庭审流程具体如下:1、开庭。开庭的时候,审判长查明当事人是否到庭宣布案由;2、法庭调查。人民法院调查核实证据,可以进行勘验、检查、查封、扣押、鉴定和查询、冻结;3、法庭辩论。法庭审理过程中,对与定罪、量刑有关的事实、证据都应当进行调查、辩论;4、被告人最后陈述。审判长在宣布辩论终结后,被告人有最后陈述的权利;5、评议和宣判。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当在五日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定期宣告判决的应当在宣告后立即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民事法庭审判程序是什么民事法庭审判,一般有七个程序,具体如下:1、书记员宣读法庭纪律,审判长宣布开庭;2、开庭审理大致分为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和评议,宣判等几个阶段。如果提出回避申请,需要说明理由。如果不提出申请或者申请被驳回,庭审将继续进行;3、在法庭调查阶段,审判双方当
    2023-07-18
    206人看过
  • 法官为何不能“依法判案”
    古代希腊的诡辩论者曾经提出过一个著名的悖论:如果1粒谷子落地不能形成谷堆,2粒谷子落地不能形成谷堆,3粒谷子落地也不能形成谷堆,依此类推,无论多少粒谷子落地都不能形成谷堆。这个著名的谷堆悖论告诉我们,从没有堆到有堆中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任何概念都无法实现精确性而只是模糊的类型。事实上,概念的精确性一直是人类思维的美丽乡愁,人们一直梦想着实现却永远无法达致,正因为语言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人类就像推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一直行进在思考的途中。模糊性带给人类的困惑首先促使哲学家进行思考,哲学家为消除语言理解上的分歧、避免交流中的误解而进行积极努力。语言哲学中的语义学曾经试图建立语言与事物的一一对应关系来消除语言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甚至试图建立一种精确性的人工语言来消除人类交流的误解与分歧。但是,语义学重建巴别塔的努力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众所周知,语言作为人类意识的外在表达是人类思维的创造物,人类思
    2023-06-11
    65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自首
    词条

    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针对犯罪较轻的,可免除处罚。如果是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犯罪分子,若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核查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也... 更多>

    #自首
    相关咨询
    • 民事案件法官判决有错误, 原审法官是不是该法官的判决有法律效力?
      上海在线咨询 2022-03-02
      该法官的意思是:我国实行二审终审制,二审法院的判决是发生法律效力的终审判决。但如果判决确有错误,当事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是否允许,由法院决定。但判决是否有错,是按照法律标准、有证据支持的。《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九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申请再审
    • 人大监察法草案的立法原则是哪些原则呢?
      新疆在线咨询 2023-04-05
      一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严格遵循党中央确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改革要求,把坚持和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根本政治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和各方面。 二是坚持与宪法修改保持一致。宪法是国家各种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监察法草案相关内容及表述均与本次宪法修改关于监察委员会的各项规定相衔接、相统一。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我国监察体制机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人大监察法草案四是坚持科学立法、民主
    • 刑事诉讼法的审判原则是什么,在审理刑事案件时应坚持什么原则原则
      天津在线咨询 2022-02-07
      (1)平等原则,这就是说,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在司法上各民族一律平等,在适用法律上不允许有特权,不得有任何歧视。(2)公开审判原则。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涉及国家机密、个人隐私和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外,一律公开进行。(3)辩护原则。被告人依法有权委托他人或由自己,在审判过程中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和材料证据进行辩解。(4)合议制。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由审判员1—3人以及人民陪审员2—4人组成合议庭
    • 民法刑法案件归责原则
      贵州在线咨询 2022-10-07
      民法一、过错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是指以行为人的过错为依据,判断行为人对其造成的损害应否承担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二、无过错责任原则刑法一、罪刑法定原则二、罪刑法相适应原则
    • 《刑事诉讼法》中规定,审判案件的审判原则
      贵州在线咨询 2021-11-03
      新刑事诉讼法案件审判的原则是: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国家专门机关依法行使;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原则;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原则;各民族公民有权使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诉讼;审判公开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