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位犯恶意欠薪罪怎么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第41条规定:
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欠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二、恶意欠薪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恶意欠薪具有以下行为的应予立案侦查:
1、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2、数额较大;
3、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
三、恶意欠薪罪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应认定为故意的几种情况:
1、明确表示拒不作为的,即明确拒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应当然地认定为故意。包括无正当理由拖欠,不论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2、虽表示应支付,但主动实施作为,为不支付找借口的,应认定故意。
如无正当理由转移财产,造成无支付能力假像的;
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或指使发放劳动者劳动报酬的工作人员逃匿,造成无法支付假像的;
非法克扣工资或罚款的。
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或者政府其他有关部门依法以限期整改指令书、行政处理决定书等文书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后,在指定的期限内仍不支付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但有证据证明行为人有正当理由未知悉责令支付或者未及时支付劳动报酬的除外。主要包括以下情形:
1、劳动行政部门即各级劳动监察大队已向用人单位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
2、各级信访机关已向用人单位送达批转文件,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工资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并且所支付的工资必须高于该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必须符合本单位的薪酬标准,不支付或者是擅自克扣劳动者的工资的,劳动者就可以申请由司法机关或者是仲裁机关进行裁决,以获得属于自己的合法薪酬。
-
怎么认定单位恶意欠薪的行为
385人看过
-
恶意欠薪应当入刑之“恶意欠薪罪”
498人看过
-
一般来说恶意欠薪犯罪么
447人看过
-
单位恶意欠薪找哪个部门处理最有效
264人看过
-
恶意欠薪罪是单位负责还是领导负责
169人看过
-
恶意欠薪是否能治安处罚
88人看过
-
恶意欠薪罪的犯罪主体是谁,恶意欠薪罪的犯罪主体是否应该是单位?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4-27恶意欠薪罪,也即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犯罪主体既可以是单位也可以是自然人。一般而言,该罪的犯罪主体为用工单位或者用工个人。用工主体一般应当依照劳动法等法律法规确定。但在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中,犯罪人并非总与用工单位相一致。例如,在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多发的建筑工程施工类活动中,往往存在层层转包、分包的情形。当承包单位或者个人不具有用工主体资格时,依据当前的劳动法律,则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方承担用工
-
如何确定用人单位恶意欠薪罪的罪犯应处以何种刑罚?新疆在线咨询 2024-11-14根据1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安部四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强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查处衔接工作的通知》,我们可以得知我国对欠薪犯罪持高压打击态度。该罪的量刑标准如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第41条规定: 1. 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
-
欠薪恶意犯罪怎么判刑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1-11-22恶意欠薪罪已改为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根据刑法规定,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仍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独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大额是指: (一)拒绝支付一名工人三个月以上的劳动报酬,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的; (二)拒不支付十名以上劳动者的劳
-
施工单位恶意欠薪应当怎么量刑湖北在线咨询 2023-03-26没有具体数额的,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
-
用人单位恶意欠薪,农民工怎样讨薪,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应该怎么处理天津在线咨询 2022-03-25核心提示:用人单位恶意欠薪,农民工怎样讨薪?农民工可以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举报或者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更多内容下面 用人单位恶意欠薪,农民工怎样讨薪? 在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情况下,农民工要先和用人单位协商,如果协商无法解决,则可以通过以下法律途径来解决: (1)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举报; (2)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需要注意的是,要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