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中,如何判定对方是否承担责任?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18 14:43:07
327 人看过
闯红灯者负事故主要责任,驾驶员虽无主观过错,但其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法律明文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或者行人发生交通事故的,造成对方人员死亡或者重伤,机动车一方无过错的,应当承担对方百分之十的经济损失。
代驾出了事故怎么办
代驾出了事故应当立即报警并联系保险公司以及代驾公司。一般情况下,代驾司机非故意或重大过失引起的交通事故,先由保险赔偿,不足部分由车主或代驾师傅承担,代驾司机故意或重大过失需连带责任。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的规定,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致人损害的,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雇员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人损害的,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可以向雇员追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扩展阅读
-
对方醉酒如何分担交通事故责任
255人看过
-
如何判断交通事故受害者是否承担赔偿责任
261人看过
-
交通事故中,司机和乘客应如何面对责任承担?
362人看过
-
责任判定:交通事故责任应由谁承担?
458人看过
-
交通事故中,全责方和责任方应承担哪些责任?
164人看过
-
对方不承担交通事故责任怎么办?
282人看过
律师服务
热门律师推荐
#婚姻纠纷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第三者
词条
#第三者
最新文章
#第三者
相关咨询
-
交通事故中雇主和雇员均有责任,如何认定交通事故雇主是否承担责任河南在线咨询 2022-02-27半年前,我受雇主指派,骑电动三轮车帮其运送货物去市场销售。途中,遇到邻居谢某驾驶的面包车。由于谢某超速、占道行驶,我避让不及发生碰撞受伤,花去11万余元医疗费用,经鉴定为九级伤残。交警部门认定,谢某负事故的全部责任。因为谢某没有为车辆办理保险,无法从保险公司获取理赔,其本人又无力赔偿,我决定向雇主索赔。但雇主认为,造成我损害的直接侵权人是谢某,我应该找谢某要求赔偿,他不应承担任何责任。请问,雇主的
-
交通事故中的第三方责任如何认定?出了交通事故一定要承担责任吗?香港在线咨询 2022-01-18交警只对交通事故中的事故责任做判断,不对事故以外的其他人(乘车人除外)的法律责任做判断,当然其他人在事故中不负事故责任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承担赔偿责任,在交通事故中公司、单位、车主以及其他与事故的发生有直接关系的个人都是一些比较常见的连带责任主体,一旦负有连带责任的单位和个人,就得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需确认的问题:知道对方的身份信息、车辆信息、保险情况事故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事故是在江苏-常州发生的吗
-
对方车辆在交通事故中撞伤行人,对方是否承担责任以及赔偿方式如何?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4-11-22当发生车辆与行人相撞并判定行人负有全部责任时,按照以下步骤执行相应的赔偿事宜: 1. 事故发生时,车辆驾驶员必须立即停车,采取紧急措施保护事故现场,同时立即实施救援行动,对受伤人员进行积极救治。 2. 驾驶员应尽快向在现场巡逻执法的交通民警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报案,并在为了实施救助而对现场做出改变时,在适当的位置标明变动信息。 3. 所有在场的人员,如载客员、其他过路车辆的驾驶员以及经过的
-
交通事故责任书对方拒签是对方承担什么责任香港在线咨询 2022-05-24交通事故认定书对方拒签是不影响对交通事故的认定的,交通警察可以在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上载明有关情况后,将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送达当事人。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二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适用调解,交通警察可以在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上载明有关情况后,将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送达当事人: (一)当事人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有异议的; (二)当事人拒绝在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上签名的; (三)当事人不同意调
-
检察院定交通刑事责任双方交通事故的责任是如何承担的江西在线咨询 2023-04-03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