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取保候审有办法离境吗
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第二十五条的明文规定,在保外就医阶段的外国人需严格遵守相关法规流程及规范要求,包含但不限于不得擅自超出限定范围或不按规定时间出行。若在此期间内确需出境,应遵照相应法律机构的审批原则,且须提交充足的理由说明与出境规划方案。
然而,倘若此保外就医的外国人存在于前述法条款所提之禁止入境状况,例如未持有合法有效的出入境证件、入境后可能进行与其签证类型不符的行为等,则其将被禁止入境,包括已入境者也可能面临遣返。因此,对于保外就医的外国人能否顺利出境,必须结合实际情况以及相关法律程序进行综合评估。若其未触犯前述法条款的规定,且依照法定程序提出出境申请,则有望在保外就医期间实现出境。反之,若其违反了前述法条款的规定,则将被禁止出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第二十五条外国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准入境:
(一)未持有效出境入境证件或者拒绝、逃避接受边防检查的;
(二)具有本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第一项至第四项规定情形的;
(三)入境后可能从事与签证种类不符的活动的;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准入境的其他情形。
对不准入境的,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可以不说明理由。”
二、取保候审有谅解书行吗
在取保候审过程中,并无规定必须征得被害人或其家属的谅解书方可准许。
然而,为了确保适当性和公正性,申请人应当满足以下条件后才能考虑申请取保候审:
首先是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可能会被法院判处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
其次可能会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但采取其他方法可能会对公众造成更大的威胁;
再次是如果犯罪嫌疑人身患严重疾病、无法自行照顾生活、处于孕期或哺乳期等特殊情况,采取取保候审措施不会对社会产生额外的风险;
最后是如果案件已经进入审判阶段,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羁押期限已到,仍未完成审理工作,此时也需要采取取保候审措施。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根据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第二十五条所述,所有获得过保外就医的外国人应当严格遵守相关的法规,严禁擅自超出所批准的活动范围或者违反相关规定进行旅行。在前往境外时,必须经过法律机构的审查批准,并且必须提交详细的旅行计划和理由说明。任何违反出国禁令的行为,例如没有携带有效证件或者签证种类不符等情况,都有可能会导致被禁止进入中国或者被驱逐出境。因此,所有的出入境事宜,应该严格按照法律的程序来进行评估和审核。
-
审视取保候审的困境
167人看过
-
能否在取保候审期间离境?
268人看过
-
取保候审会限制出境吗限制。,取保候审的流程
306人看过
-
境外诈骗可以取保候审吗?
270人看过
-
最新政策:取保候审时能否离境?
462人看过
-
取保候审制度的困境有哪些
286人看过
-
取保候审出境办理流程陕西在线咨询 2022-11-16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是不能出境的,要被判处无罪或者释放后才能允许出境。 根据《出境入境管理法》第十二条规定,中国公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准出境: (一)未持有效出境入境证件或者拒绝、逃避接受边防检查的; (二)被判处刑罚尚未执行完毕或者属于刑事案件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 (三)有未了结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决定不准出境的; (四)因妨害国(边)境管理受到刑事处罚或者因非法出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
-
-
请问取保候审是什么意思,还有办法取保候审吗?青海在线咨询 2022-05-05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责令某些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取保受审只是限制而不是剥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它是一种强度较轻的强制措施。
-
已经办理了取保候审,取保候审有人监视吗?重庆在线咨询 2022-07-25《刑事诉讼法》 第五十六条 第二款规定:“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前款规定,已交纳保证金的,没收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 第七十二条 第二款规定“对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提出保证人,也不交纳保证金的,可以监视居住。”也就是说,如果你缴纳了保证金,提供了保证人,并在取保候审期间没有违反《刑
-
取保候审手续办完了还有希望取保候审吗上海在线咨询 2022-02-12可以申请取保候审,量刑会综合考虑犯罪动机、主观恶性、社会危害性、是否累犯、有无自首、立功等从轻减轻情节,以及当事人的认罪态度等因素确定。本人有多年办理刑事案件的经验,可来电来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