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行政复议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复议机关可以通过被申请人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方式、行政决定的送达方式、以及具体行政行为的性质等因素来确定申请人知道具体行政行为的时间,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当场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具体行政行为作出时间为知道的时间。
(2)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文书直接送交受送达人的,受送达人签收的时间为知道的时间;送达时本人不在的,与其共同居住的人民事行为能力的亲属签收的时间为知道的时间;本人指定代收人的,代收人签收的时间为知道的时间;受送达人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其收发部门签收的时间为知道的时间。
(3)受送达人拒绝接收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文书,有送达人、见证人在送达回证上签名或者盖章的,送达回证上签署的时间为知道的时间。
(4)通过邮寄方式送达当事人的,当事人签收邮件的时间为知道的时间。
(5)通过公告形式告知当事人的,公告规定的时间届满之日的次日为知道的时间;
(6)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未规定履行期限的,行政机关收到履行法定职责申请之日起60日的次日为申请人知道的时间;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规定了履行期限的,期限届满之日的资助日为知道的时间。
(7)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未规定履行期限的,行政机关在接到申请之日起60日内不履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规定了履行期限的,从其规定。申请人的合法权益正在受到侵犯或者处于其他紧急情况下请求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行政机关不履行的,申请人从即日起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
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天内申请复议
139人看过
-
如何理解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
243人看过
-
申请人是被具体行政行为侵害的人
287人看过
-
如何办理海关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申请
295人看过
-
行政复议被申请人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怎么认定?
410人看过
-
具体行政行为什么是行政行为中的具体行政行为
100人看过
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概念为行政主体在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行使相应职权,针对特定的行政相对人,就特定的事项,作出有关该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单方法律行为。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 1、行为的主体必须是拥有行政职权或有一定行政职责的国家行政机关,或者... 更多>
-
申请行政赔偿的时间是如何的,谁知道啊福建在线咨询 2023-03-29国家赔偿法的请求时效有别于行政诉讼的起诉时效。行政诉讼的起诉时效是三个月,国家赔偿法的请求时效为两年,系违法之日起计算。亦即在违法行为发生后两年之内受害人应当向违法机关申请赔偿,超过两年为超过请求时限,放弃主张权利。两年之内受害人向违法机关申请赔偿而该机关不作为的,对不作为提起诉讼的起诉时效是三个月,向法院提起国家赔偿诉讼可以出具两年之内受害人向违法机关申请赔偿的证据,如快件发票或者挂号件发票等。
-
当事人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多少日海南在线咨询 2022-02-06《行政复议法》第九条明确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六十日的除外。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申请期限自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 行政诉讼的期限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行政行为之日起3个月内,分为以下的情况: 1、当事人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行政机关也告知诉权或起诉期限的
-
行政复议申请人自知道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之日起山东在线咨询 2022-01-20行政复议申请人应自知道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之日起60日内申请行政复议。复议申请人如对行政复议机关作出的复议决定不服,可以自收到《行政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申请复议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申请人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直接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申请人。 3.有具体的复议请求和事实根据。 4.属于申请复议范围
-
行政复议被申请人的确定的具体内容是如何的陕西在线咨询 2022-07-31对税务机关派出机构以自己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复议的,该派出机构是被申请人。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税务机关被撤销的,继续行使其职权的税务机关是被申请人,对法律法规规定需要上级税务机关批准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复议的,无论经过几级税务机关,最初报请批准的税务机关是被申请人。
-
如何对行政确认申请提起行政诉讼福建在线咨询 2022-09-01起行政诉讼应当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当事人起诉行政案件,可以根据具体案情提出以下类别中的一项或多项诉讼请求:(一)请求判决撤销或者变更行政行为;(二)请求判决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或者给付义务;(三)请求判决确认行政行为违法;(四)请求判决确认行政行为无效;(五)请求判决行政机关予以赔偿或者补偿;(六)请求解决行政协议争议;(七)请求一并审查规章以下规范性文件;(八)请求一并解决相关民事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