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认罪认罚刑事案件律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一)做程序选择的建议者而非决定者
刑事辩护人应当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等各个阶段积极参与其中,并为当事人提供合适的建议,但是,辩护人始终是程序选择的建议者,而非决定者,辩护人应结合具体的案情为当事人分析利弊、帮助其认真权衡,尊重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而不是简单轻率的替当事人作出决定,更不能强迫当事人选择这一或者一程序。
(二)由抗辩转向积极协商
由于当事人自愿认罪,控辩双方应放弃传统刑事诉讼中的激烈对抗,转为有效合作状态,基于案情和当事人自身的情况,辩护人应与公诉方共同协商出适合当事人自身的、体现优惠政策的量刑建议,并在充分协商中实现当事人利益的最大化。,量刑协商的实质在于通过控辩双方就当事人量刑方面的问题进行充分沟通,确保在量刑建议中吸收辩方合理的量刑意见,以实现有效辩护的目标。
(三)辩护重心应前移
办案实践中,作为辩护人,一方面要积极开展程序性辩护,申请取保候审或变更强制措施,力争提前终结诉讼程序(如撤销案件、不起诉)并维护当事人的自由权益;另一方面要做到辩护前移,由于当事人自愿认罪带来审判程序的简化,使得量刑辩护的重心前移,即从庭审阶段前移至审前程序中,这主要集中在审查起诉阶段,律师应及时有效的与检方进行量刑(含不起诉)协商,以实现对当事人从宽处理的法律效果。
(四)做“推动者”,不做“见证人”
认罪认罚案件中,辩护人应是全程的参与者与推动者,并通过其有效辩护对案件发生积极的影响,而不是仅仅为司法机关的职权行为进行“见证”或者司法行为的合法性进行“背书”。
(五)更加注重司法和解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一种参与型司法制度,不仅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参与,也要有被害人的参与。实践中,司法机关不仅要考察致害人悔罪的态度,更会考察其实际表现,是否赔礼道歉和赔偿损失则是重中之重,致害人及其家属在与被害人达成和解谅解的基础上,对被害人进行合理的赔偿,是致害人“认罚”的表现。
(六)积极推动社区矫正调查评估
众所周知,社区矫正机构出具的调查评估意见,是人民法院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重要参考。在审查起诉阶段,被告人认罪认罚的,辩护人应建议检察机关对犯罪嫌疑人先行进行社会调查评估,以获取建议缓刑的量刑建议;在审判阶段,被告人认罪认罚的,辩护人应建议法院对被告人在庭前或者判决前进行社会调查评估,以便为被告人争取缓刑奠定坚实的基础。
-
认定抢劫罪注意事项包括了什么
382人看过
-
审查起诉阶段认罪认罚的案件,检察院重点审查什么
214人看过
-
刑事案件认罪不认罚对案件的审查有哪些影响?
243人看过
-
什么是认罪认罚刑事案件?
320人看过
-
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不适用的情形包括哪些
266人看过
-
国家赔偿案件胜诉的注意事项包括什么?
52人看过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
-
在审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立案时的注意事项湖南在线咨询 2020-12-251、适当限制附带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 告知申请立案的当事人,民事诉讼不必然为刑事诉讼所附带,一旦选择附带民事诉讼,原则上不得反悔,案件应按其选定的程序进行。是否以附带方式一并提起诉讼,由当事人自主选择。当事人选择附带民事诉讼,就应该严格审查。原则上缩小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范围,尽量减少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发生。把运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范畴局限于对非重罪案件上,如:因人身受到伤害而提起的赔偿。在对不同的案
-
刑事申诉包含什么注意事项湖北在线咨询 2022-09-08刑事申诉的注意事项有哪一些呢。第一、对于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决裁定提出申诉,申诉人应是原审的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和近亲属。第二、申诉难最迟应在被告人刑罚执行完毕后两年内向人民法院提出,但具有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形之一的,刑事案件申诉人超过两年,提出申诉的,人民法院呢也应当受理。这个呢我在这里就不详细展开。第三、申诉人对于已经生效的刑事判决裁定提出申诉,影响作出生效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提出。第四、对刑事
-
刑事案件立案审理时要签认罪认罚书吗广西在线咨询 2021-12-24有必要确保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调查阶段的正确应用,调查取证与认罪认罚的关系要明确,重点调查取证;规范认罪协商行为,坚持依法讯问,依法从宽,信守承诺,并明确合法引诱欺骗策略和非法引诱欺骗的界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四条犯罪嫌疑人自愿认罪,同意适用量刑建议和程序的,应当在辩护人或者值班律师在场的情况下签字。犯罪嫌疑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需要签不需要签署认罪证书:(1)犯罪嫌疑人是盲人、
-
确认抚养权纠纷案件的注意事项有什么天津在线咨询 2022-06-281、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2、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 3、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