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阱一:活鱼虾可能被调包
现在去餐厅吃饭,不少餐馆都声称鱼虾全场活杀,现吃现做,甚至一些餐厅的名称都冠以类似的名字,比如某某活鱼馆等。同时,为了证明其新鲜度,店员还会将活蹦乱跳的鱼虾拿给顾客看。而消费者看完也就了事,一般不会去看商家宰杀。
这其中就可能有猫腻,出现调包的情况并非不可能,之前媒体就有报道,一些小餐厅会将份量差不多的死鱼虾或者是放了些时日的鱼虾来替代活鱼虾。经过各种配料烹煮一番后,消费者已比较难分辨出到底是活鱼现做的还是用死鱼做的。
怎么辨别呢?其实这确实挺难,因此还是建议消费者选择比较靠谱、口碑不错的餐馆来吃这种活鱼虾。
陷阱二:海鲜缺斤少两
海鲜是水产品,掺水、带水的可能性比较高。业内人士对此直言不讳,一般来说,买一斤能给够八两就不错了。有些不地道的餐馆,说是一斤其实也就五六两。而且,在称海鲜的时候,都是湿漉漉的带着水,消费者也比较难交涉。
碰到这样的情况,消费者可以选择按个卖的海鲜,比如螃蟹等等。看个头定价钱,这样也比较好回避斤两的问题。另外,也可以选择按份算的海鲜,一份多少钱而不是论斤两。
陷阱三:优惠券成消费诱饵
满100元送20元代金券、满100元返30元菜品,近来不少酒店餐馆加入返券促销行列。看起来优惠力度很大,但实际上在这些优惠的背后有不少限制,一个是消费券不找零,因此消费金额很难凑准。
另外,消费券只有本金消费到一定程度才能用一定的数量,不可以随便用。如此,很容易为了用足消费券而掉入多消费的陷阱。
对此,专业人士建议不要贪优惠的便宜,羊毛出在羊身上,吃饭消费不是为了消费券,而是为了吃好,不能本末倒置。
陷阱四:特价菜材料可能有问题
一些餐馆为吸引顾客会打出特价菜的招牌,一天一个特价菜,每天不一样。实际上,做餐馆的人都知道,难免会有剩下的菜品,不可能完全适销对路。
因此,这些特价菜可能就是剩下材料做的。当然,这并不是说一定会有质量问题,只是说材料可能未必那么新鲜,也不排除会有变质的情况。实际上,消费者也可能会发现,比较常见的特价菜一般都是重口味,这么处理可以掩盖其本来的味道。
对此,专业人士建议,如果特价菜过于重口味,比如配料比较多、很辣,就要考虑一下了。选择特价菜最好选择简单、清淡一点的。
陷阱五:菜好看可能有色素
在餐厅吃饭,菜品一般都比较好看,色香味俱全,比如牛肉等,都显得比较鲜嫩,这部分原因其实在于有些餐馆在炒肉菜前,会给肉制品化妆,使用发色剂——亚硝酸盐,这样炒出来的肉质鲜嫩,颜色也很好看。
有一些餐馆制作三黄鸡也会加入色素,让肉看起来更鲜黄。还有一些凉菜,像海带、海白菜、贡菜等,也是加了相应的合成色素,看上去更新鲜漂亮。
对此,专业人士的看法是就像人一样,如果好看得不真实难免化过妆,吃东西还是真实的好,过于鲜艳的菜品,少吃为好。
陷阱六:鲜榨果汁非鲜榨
去餐厅吃饭,一些女士喜欢点鲜榨果汁,诸如西瓜汁、苹果汁、芒果汁等等。这些果汁虽然不便宜,但用过榨汁机的人都知道,要榨一瓶果汁,需要的水果可不是一点点。
因此,餐厅的鲜榨果汁基本都不是真的果汁,一般是由香精和水再加点果汁兑出来的。对此,专业人士的看法就一句话:别点啦,点点饮料或者茶水就好。真要鲜榨果汁,回家自己榨吧。
陷阱七:滋补汤基本不靠谱
饭前喝汤,这是广东人的习俗,但现在很多餐馆也提供类似的菜品。另外,一些餐馆还有专门的汤品,按人头算。这些汤都会标榜营养高,声称加入了多少多少中药材。如此做法,正是看中了很多消费者越来越重视养生保健。
但据业内人士透露,名目繁多的汤都是用最便宜的大棒骨熬制的汤底做成。那些猪蹄、乳鸽等也是事先煮好,然后剁块放入冰箱冷冻,需要端给顾客的时候,就把肉块和药材一起加入汤底,利用药材的气味掩盖猪骨汤的腥味,摇身一变成为高价汤。
对此,专业人士的看法是汤煲得太久反而营养尽失,在餐厅不妨点现做的西湖牛肉羹、豆腐汤、西红柿鸡蛋汤等家常汤,既实惠又健康。
陷阱八:周一的菜可能不新鲜
什么时候上馆子最不好?答案或许是周一,美国餐饮作家弗朗西斯指出:星期一去馆子,你吃到的可能是周末的残羹剩饭。美国人得出这样的观点是因为供货商周末也会休息,所以餐馆一般会在周五时多备货,这样周一可能吃到的是周末剩下的菜品材料所做的菜。
而在中国,周末下馆子的人不少,也不太会存在供货商周末休息的问题,但因为周一往往生意比较淡一些,因此采购新鲜菜品不会很多,用周末剩下的概率也比较高。
对此,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周一别下馆子啦,如果要去可以选择24小时营业的餐厅。因为他们的客人总是很多,必须每天进货。此外,也别在餐馆打烊前去用餐,这时厨师一般都会应付了事,而且厨房已经进入清洗消毒阶段,你的食物接触到清洁剂、洗涤剂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陷阱九:最便宜的菜可能最暴利
很多人认为餐馆里海鲜最暴利,这完全错了。往往越便宜的菜,比如炒土豆丝之类的,利润空间最大。卖10元一盘的醋熘土豆丝,用料成本1元都不到。专业人士称,中等价位的菜,是性价比最高的。
陷阱十:发票用完是托词
用完餐结账时,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种托词:发票刚刚用完。其实,这也是部分餐馆获取蝇头小利的常用伎俩,尤其在周末和节假日最为常见,商家往往用以上借口打发顾客,声称只能开收据。
专业人士称,我国税务部门有这样的规定,餐饮企业的发票应有一定的余量,并非等发票用完了才能领取。因此,说发票没了,原因你懂的。
-
你知道股权分置的十大陷阱吗
496人看过
-
谨防餐饮消费陷阱消费时莫忘留个心
207人看过
-
这些车险背后的”陷阱“,你都知道吗
169人看过
-
儿童食品安全十大问题你知道吗?
143人看过
-
消费陷阱大揭秘
381人看过
-
你要小心的借条十大陷阱
397人看过
消费者应当是公民为生活目的而进行的消费,如果消费的目的是用于生产,则不属于消费者范畴。 国家对消费者给予了特别的保护,体现在法律规范上,即国家通过立法形式,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对经营者的活动进行一定的限制与约束,偏重其义务规范,对消费者偏重... 更多>
-
期间外出就餐防三大消费陷阱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0-20春节期间外出就餐防三大消费陷阱预防陷阱一:不明码标价。在服务人员既未主动询问消费者是否需要、也未在菜单上予以明码标价的情况下,在结账时被告知要支付“餐前小点”费等费用。预防陷阱二:违规收“餐位费”。一家海鲜大酒楼把自家餐位划分成若干等次,并按等论价,对外卖位,向消费者收所谓的“餐位费”,价格从大堂的2元/人到国宾包房收80元/间不等。预防陷阱三:违规收定金。部分饭店在接受消费者订位、收取定金时,有
-
装修套餐陷阱有哪些装修套餐陷阱河南在线咨询 2022-11-01套餐装修的计算方式是以住宅建筑面积乘以套餐价格,以㎡为计价单位的装修公司消费模式让业主更省心省事而且能节约近1/3的装修时间,但这些套餐项目看着便宜,实则也是有不少陷阱的。装修套餐通常只报个别项目,一些必须要装修的流程却故意不报,施工过程中再提出价钱;另一方面,套餐装修项目常有着严格数量限制,超出标配项目外就要收高价,让人防不胜防。套餐装修一般不包含个性化设计(如墙体拆改)、隐蔽工程(如水电改造)
-
-
买房需要警惕哪些陷阱买房须知道的六大陷阱以及应注意的陷阱天津在线咨询 2022-02-27对于普通购房者或刚需族而言,买房就相当于几年、十几年甚至半辈子辛苦积攒的财富,因此买房的时候大家都会特别当心,但如果不注意以下6大陷阱,如果没有提防这以下买房陷阱,期待”则可能变成失望,让你多年的积蓄打了水漂。陷阱一:房地产开发企业夸大吹嘘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开发商在宣传中最爱用尊享人生”奢华园林”幼稚配套”这些词来吸引消费者。然而,可能在收房时才发现,所谓的奢华园林,还只是小树苗、小土坡,所谓的
-
XX提醒汽车消费五大陷阱广西在线咨询 2022-10-25核心内容:去年云南昆明消费投诉共2783件,其中,汽车投诉居前四位昆明消协还总结了汽车消费投诉中的五大陷阱。去年云南昆明消费投诉共2783件,其中,汽车投诉居前四位。汽车本身质量不过关、维修服务质量差等问题,导致汽车投诉上升27.5%。该市消协工作人员分析,去核心内容:去年消费投诉共2783件,其中,汽车投诉居前四位昆明消协还总结了汽车消费投诉中的五大陷阱。去年云南昆明消费投诉共2783件,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