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上的平等观念最为核心的是什么观念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8-14 16:23:06 424 人看过

法律平等观念的核心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指人人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不允许任何人享有超越法律的特权。这种法律上的平等具体表现为:

1、全体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预法律的制定;

2、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

3、公民可以按其能力担任一切官职、公共职位和职务,除德行和才能上的差别外不得有其他差别。

培育和提升我国公民的权利意识和平等观念

《公约》是国际劳工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字里行间体现的是一种人权观念)))人人生而平等0的理念。这种理念清晰地表述在国际劳工组织的《费城宣言》中,即全人类不分种族、信仰和性别,都有权在自由和尊严、经济有保障和机会均等的条件下,谋求其物质福利和精神发展。0如果我们在实施该公约时,忽略了这种理念,也就丢掉了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的灵魂。道理很简单,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和职业歧视会不断演化出新的形式;另一方面,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会发现并采取措施(如制订新的法律法规)与这种歧视作斗争。从这个意义上讲,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的目的是实现劳动者机会均等和待遇平等,这种平等的理念也是贯穿于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劳工标准中的法律精神。

平等和非歧视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社会学角度看,权利意识0是对人应该得到别人和社会的什么样的对待0(应有权利)和人实际上得到了什么样的对待0(实有权利)的反映。权利意识涉及认知、判断、情感、态度和需要等维度。就就业歧视而言,在认知方面,一个人可能知道自己应该得到某种对待,也可能不知道应该得到这种对待;可能知道别人侵害了自己的特定权利,也可能不知道自己的某一权利受到了侵害。在判断方面,一个人可能认为进城务工0是自己的权利,但是也可能认为企业也可以没有城镇户口拒绝招用我0.这是人对自己权利的主观认定。不同人对权利的主观认定是不同的,对应该获得哪些权利的看法是不同的。在情感方面,一个人可能对自己所享有的权利感到满意,也可能不满意。不满意的程度可能很高,也可能很低。在态度方面,一个人可能积极地维护自己的权利,赞成给予他人某种权利;也可能反对给予他人某种权利。在需要方面,一个人可能主动争取某些方面的权利,也可能消极地等待他人给予自己权利,甚至拒绝社会给予的权利。在转型社会中,劳动者(工人或雇员)的权利常常受到劳动关系另一方用人单位(或雇主)的侵害。在产业关系中,政府劳动行政部门的角色,是协调劳动关系,促进平等就业,但是,在某种情况下,个别劳动行政部门的做法也会加剧歧视,从而使工人权利受到侵害。

以农民工问题为例,曾几何时,主流媒体称他们盲流,无论是法规,还是政府或市民,都认为他们给城市和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当他们在城市边缘地带安营扎寨,我们称他们三无人员,他们在城市中付出艰苦的劳动,却没有合法的身份——没有城镇户口,使其常常成为被城市驱赶的对象。而当社会称他们为打工妹、打工仔时,反映城市开始接纳他们。今天,给农民工以工人待遇,市民待遇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中国社会对农民工的认识经历了从视歧视为天经地义到彷徨犹豫,再到决定采取补救行动的过程。如果换一个角度观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人们的权利意识和平等观念得到培育和提升:农民工逐步意识到他们的权利,雇主开始懂得尊重工人的权利,而政府开始保障和监督工人权利的实现。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承诺被写入《宪法》。批准《公约》,会更加有助于培育和提升我国公民的权利意识和平等观念,其社会导向的作用不能低估。

在培育和提升我国公民的权利意识和平等观念方面,要做的工作很多,但最主要的是要利用媒体的影响力,曝光歧视,宣传平等,允许各方面对歧视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和对话,使整个社会了解歧视的不同形式,歧视的社会危害性,让公民来决定什么不应该被歧视,使公民权利意识和平等观念深入人心。同时,促进政府和民众双向互动,即社会大众的呼声通过多种渠道传达到决策层面,政府的承诺通过国内立法、宣传和监督工作落实到对公民权利的保护。

就业歧视扩大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逐渐形成了社会弱势群体,这些群体很容易成为强迫劳动的对象,而他们的子女又很容易成为童工劳动的受害者。就业歧视割裂了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之间的联系,弱势群体很难通过努力改变自身的地位,其利益诉求也就很难通过常规的渠道表达出来,只能通过一种极端的方式进行宣泄,这必然会影响社会的稳定与进步。

反就业歧视的目的是要实现劳动者机会均等和待遇平等,有专家指出,平等是一种宪法价值,它直接关联着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0的理解。其中又涉及两个层面的问题:其一,行政法治层面。即看法律在适用中是否平等,是否保证所有公民都被平等对待。假如,法律规定了乙肝患者不能成为政府公务员,那么甲是乙肝患者,甲不能成为公务员;乙是乙肝患者,乙也不能成为公务员,否则就是法律适用的不平等。这个层面的问题并不质疑法律本身。其二,宪政层面。即看法律规定本身是否平等,这时候挑战的就是规定,比如乙肝患者不能被录用为公务员这一规定是否符合宪法的基本原则。要想证明这一点就必须首先证明这一规定是否是为了实现一个值得追求的价值目标而设立的,其次要证明规定的手段与目标之间是否有关联性,证明这一点更为重要。而我国恰恰在这一点上做得不够,对于各种各样存在歧视的规定没有人来审查。

本文原载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林燕玲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0月05日 07:4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承诺相关文章
  • 会计法制观念
    会计机构
    会计法律制度是指国家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的有关会计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总称,简称会计法规。会计法律制度是调整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会计关系是指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事务过程中的经济关系,以及管理会计工作过程中的国家关系。单位会计关系的主体是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客体是与会计工作有关的具体事务。国家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总会计师条例》、《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代理记账管理办法》等一系列会计法律、法规和规章,构成了我国会计法制的主要内容。以上是关于这方面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你不幸遇到一些棘手的法律问题,你有委托律师的想法,我们有很多律师可以为你提供服务,我们也支持在指定区域网上选择律师,他们都有相关律师的详细信息。
    2023-05-02
    227人看过
  • “父债子还”的观念在法律上有无依据
    “父债子还”从根本上说维护了被继承人和债权人的利益,给继承人加上了极其沉重的负担,对继承人来说是极不公平的。我国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国家,从根本上铲除了“父债子还”的陈规陋习存在的社会经济根源。《民法典》从保护继承人的角度出发,规定了自愿继承和限定继承的原则,更是彻底否定了“父债子还”。因为自愿继承原则的实行就使继承人可以依自己的意愿自主地决定接受继承还是放弃继承,如果被继承人遗留的债务超过了财产,继承人完全可以选择放弃继承从而不必替被继承人偿还债务。即使继承人选择了接受继承,他也只以继承的财产为限对被继承人生前所欠债务负偿还责任,这就是《民法典》实行的“限定继承”。在继承人以被继承人遗留的全部财产抵偿债务后,无论债务是否已清偿完毕,继承人都没有义务以自己所有的财产继续清偿,除非继承人本身自愿。由此可见,“父债子还”在今天已成为错误的观念,已完全不能再适用。现在任何人都不能再据此要求
    2023-05-05
    91人看过
  • “父债子还”的观念在法律上有无依据
    “父债子还”从根本上说维护了被继承人和债权人的利益,给继承人加上了极其沉重的负担,对继承人来说是极不公平的。我国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国家,从根本上铲除了“父债子还”的陈规陋习存在的社会经济根源。《民法典》从保护继承人的角度出发,规定了自愿继承和限定继承的原则,更是彻底否定了“父债子还”。因为自愿继承原则的实行就使继承人可以依自己的意愿自主地决定接受继承还是放弃继承,如果被继承人遗留的债务超过了财产,继承人完全可以选择放弃继承从而不必替被继承人偿还债务。即使继承人选择了接受继承,他也只以继承的财产为限对被继承人生前所欠债务负偿还责任,这就是《民法典》实行的“限定继承”。在继承人以被继承人遗留的全部财产抵偿债务后,无论债务是否已清偿完毕,继承人都没有义务以自己所有的财产继续清偿,除非继承人本身自愿。由此可见,“父债子还”在今天已成为错误的观念,已完全不能再适用。现在任何人都不能再据此要求
    2023-03-01
    453人看过
  • 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司法观念
    1、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应当加强,但不能实行刑事优先苏惠渔教授认为,对商业秘密加强保护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趋势。但是,无论是从我国的现实国情来看,还是从刑法本身的性质而言,都应当切忌搞刑事优先。他认为,侵权未必就构成犯罪,是否需要通过刑法来调整,应当慎重考虑。从民事侵权到刑事犯罪之间,确实存在一条界限,这条界限的划定与国情及刑法功能有关。他指出,保护商业秘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是必要的,但是滥用刑法、任意入罪,有悖于刑法的保障机能。游伟教授认为,在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方面,应当坚持先民后刑的司法理念,应当始终坚持刑法的补充性原则,摒弃刑法第一性的错误观念与做法。他指出,当前有些地方利用刑法的有关规定介入经济纠纷,搞地方保护主义,对商业秘密侵权案件甚至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搞刑事打击,这种做法是极其错误的。他认为,司法实践中之所以刑事优先屡禁不止,一方面是传统的泛刑主义思想作崇,动辄进行刑法打击,视刑法
    2023-08-12
    82人看过
  • 外观设计专利的概念是什么?
    1、外观设计专利的概念是什么?工业设计专利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组合以及颜色、形状和图案的组合具有美学意义并适合工业应用的新设计。设计是指工业产品的设计,即工业产品的风格。[1]专利简介外观设计专利是专利权的客体,是专利法保护的客体。依法应当被授予专利权的外观设计。它与发明或实用新型完全不同,即外观设计不是技术方案。中国专利法第2条规定:“外观设计是指在产品的形状、图案或其组合以及颜色与形状、图案的组合上进行的美观的、适于工业应用的新的外观设计。可以看出,外观设计专利应当符合下列要求:(1)指形状、图案、颜色或其组合的设计;(2)必须是产品外观设计;(3)必须美观;(4)必须适合工业应用[2]申请过程1.在申请外观设计专利的申请阶段,专利申请文件应当包括:外观设计专利请求书、图片或者照片。需要色彩保护的,还应当提交彩色图片或者照片一式两份。提交图片的,应当是图片,提交的应当是图片,不得混
    2023-05-07
    305人看过
  • 轻视预算的观念的原因是什么
    1、轻视预算的观念认为预算与公司的战略关系不大,缺乏明确手段;对公司整体战略、发展目标和年度计划的进展状况进行细化。将预算与计划相混淆,只有年度综合计划,没有根据计划量化到月份或季度的预算,不足以作为管理与考核的依据。认为预算是财务部的事情,并不能有效的提高本部门的运营效率。认为预算编制中基于的市场因素不断的变化,可能使预算流于形式。2、预算编制各部门的经营目标定的过低,没有达到本部门,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各部门编制的计划比较零散,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的计划缺乏协调性,容易发生公司资源分配的冲突。预算编制缺乏依据,成本预算没有按照成本动因进行分解,单纯依靠历史数据和主观判断。预算确定的目标与各负责人员的职责不相匹配,企业不能根据自身的基础条件选择适合的预算方法,盲目实施复杂的预算解决方案,无法确认编制预算所需的时间和人力的投入,预计投入的人力和时间过于漫长。3、预算执行监控各部门的经营目
    2023-04-16
    333人看过
换一批
#合同订立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承诺
    词条

    承诺是指受要约人同意接受要约的全部条件以缔结合同的意思表示。承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作出; (2)承诺须向要约人作出; (3)承诺的内容须与要约保持一致; (4)承诺必须在要约的有效期内作出。... 更多>

    #承诺
    相关咨询
    • 缓期的观念是什么?
      台湾在线咨询 2022-11-01
      死刑缓期执行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刑罚方式,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可以在缓刑期内好好表现,争取减刑。缓刑是针对死刑以下的刑罚的,这也是给犯人一个改过的机会。那么死刑缓期是不是缓刑呢死刑缓期是不是一种缓刑死缓是不是一种缓刑这个问题,从20世纪50年代死缓制度创立开始,理论界的争论一直都很激烈。在讨论这个问题前,让大家来看一下究竟什么是缓刑。一般认为,缓刑渊源于英国十四、五世纪普通法中的“恩赐牧师”和“具
    • 民法典的核心理念
      西藏在线咨询 2023-01-17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属于私法范畴,主体间人格平等,均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权利能力平等,不得“以强凌弱”!恰因为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则主体相互间从事的法律行为应贯彻意思自治理念,契约自由,不得“强买强卖”!“结婚自由”“离婚自愿”亦是其体现。
    • 四主观要件的概念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5-19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自己应履行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拒绝扶养的动机是各种各样的,如有的把老人视为累赘而遗弃;有的借口已离婚对所生子女不予抚养:有的为创造再婚条件遗弃儿童;有的为了逼迫对方离婚而遗弃妻子或者丈夫等。总之,遗弃者都是出于个人主义极端自私自利思想或者是其他卑鄙动机。
    • 【四主观要件的概念】
      江苏在线咨询 2022-07-10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自己应履行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拒绝扶养的动机是各种各样的,如有的把老人视为累赘而遗弃;有的借口已离婚对所生子女不予抚养:有的为创造再婚条件遗弃儿童;有的为了逼迫对方离婚而遗弃妻子或者丈夫等。总之,遗弃者都是出于个人主义极端自私自利思想或者是其他卑鄙动机。
    • 四,主观要件的概念
      湖北在线咨询 2021-03-04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自己应履行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拒绝扶养的动机是各种各样的,如有的把老人视为累赘而遗弃;有的借口已离婚对所生子女不予抚养:有的为创造再婚条件遗弃儿童;有的为了逼迫对方离婚而遗弃妻子或者丈夫等。总之,遗弃者都是出于个人主义极端自私自利思想或者是其他卑鄙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