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律中规定如何抓住犯罪预备?
法律中规定可以通过一切的侦查措施抓住犯罪预备。《刑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构成犯罪预备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犯罪分子主观上具有某种犯罪目的;
(2)犯罪分子为实施某种犯罪而进行了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犯罪预备行为;
(3)犯罪预备行为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被阻止在犯罪预备阶段的某一点上。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二、如何认定犯罪预备行为
(一)有犯罪预备行为
即有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常见的预备行为有5种:
1、准备工具;
2、练习犯罪的手段,比如说,为了扒窃,练习扒窃的技能;
3、进行犯罪前的调查,比如说,盗窃之前的踩点,杀人之前了解被害人的情况;
4、排除实行犯罪的障碍,比如说,要盗窃、抢劫的时候先把人家的狗给毒死;
5、勾引共犯,其中也包括为了实施某种犯罪而组织犯罪集团,这种组织、参加犯罪集团的行为也是犯罪的一个预备行为,比如说,为了盗窃和抢劫而勾结共犯或者组织犯罪集团就是盗窃、抢劫的预备行为。
但是,如果行为人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属于实行行为。因为这两种犯罪集团是刑法分则直接禁止的犯罪行为。大家一定要注意具体常见的预备行为。因为关于预备行为,刑法分则是没有具体规定的,刑法分则规定的都是实行行为。所以说,对犯罪预备行为一般掌握只有根据上述的归纳总结。
(二)具有犯罪的目的
即是为了实施某一个犯罪,这个对决定预备行为的性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观意图对行为的性质具有很大的主导作用。如果他没有犯罪的意图,磨刀仅仅就是为了杀猪,就是一个合法的行为。通过这个例子还可以说明一个问题,预备行为本身因为在分则没有具体规定,脱离了犯罪目的往往看不出它的犯罪性,这是要注意的。另外就是一个行为之所以成为犯罪的预备行为,取决于支配行为的犯罪意思,这一点很重要。
(三)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没有能够“着手”
所谓意志以外的原因,是指足以阻碍行为人着手实行和完成犯罪的因素。比如说,行为人想抢劫,两个人准备抢一个路边店,买了刀子,深夜喊老板开门。
目前在当地的中国犯罪行为是存在着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状态的,比如说还没有着手实施相关的犯罪行为,正处于制造条件、准备工具这个阶段的话,就是属于一种犯罪具备的状态,所以在这种状况之下的话,就需向按照犯罪既遂这样的一种情况从宽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二章 犯罪 第二节 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 第二十二条 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n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
如何判断犯罪预备状态中止的法律规定?
451人看过
-
预备犯罪与中止犯罪的法律规定有何不同?
407人看过
-
预备犯罪如何定罪
99人看过
-
"如何确定犯罪预备?"
219人看过
-
根据法律规定预备犯是犯罪行为?
198人看过
-
犯罪预备如何受到法律制裁?
83人看过
-
共同犯罪中有没有预备犯,法律上该如何规定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11-07共同犯罪中有预备犯。预备犯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预备犯中介于犯罪决意与着手实行犯罪之间的一个阶段,行为人在此阶段上,主观方面具有犯罪的直接故意,客观方面表现为为实施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
-
特点的犯罪预备在法律上如何规定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11-101、犯罪预备形态的客观特征。已经开始实施犯罪预备的行为,行为人并没有着手犯罪的实行行为。 2、犯罪预备形态的主观特征。要求行为人是有意图和目的的实施犯罪预备活动。同时犯罪的实行行为在还没有着手之前就已经停止,并且要求此时不是因为行为人意志原因而停止的。
-
犯罪预备与预备中止该如何区分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2-031、概念不同。 2、停止的时间点不同。 3、停止的原因不同。 4、处罚不同。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
法律有没有规定犯罪人犯罪预备中止算犯罪浙江在线咨询 2022-11-21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 中止行为本身不是犯罪,而是刑法所鼓励的行为;犯罪中止形态则是犯罪的状态,应当负刑事责任。 在一般情况下,由于预备犯仅仅处于犯罪的预备阶段,还没有着手实施犯罪,也没有造成实际的社会危害结果,其社会危害程度要低于既遂犯; 因此,在对预备犯的处罚上可以轻于既遂犯,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
什么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怎样量刑,法律是如何规定的湖南在线咨询 2023-10-23犯罪预备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 犯罪预备中介于犯罪决意与着手实行犯罪之间的一个阶段。行为人在此阶段上,主观方面具有犯罪的直接故意,即明知其预备行为是为侵害某种客体制造条件,并希望以此保证犯罪的既遂;客观方面表现为为实施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既可以是作为的形式,也可以是不作为的形式。 对于预备犯,我国刑法规定,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