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借款用途如何定性为诈骗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4-21 11:35:18
90 人看过
符合主体、客体、主观、客观要件。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所以,不构成诈骗罪。
2、客观要件
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3、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4、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扩展阅读
-
如何看待虚构用途借款不构成诈骗罪
473人看过
-
借款用途虚假算诈骗么
329人看过
-
虚报注册资本诈骗贷款行为如何定性
183人看过
-
借钱用途虚假是诈骗吗
275人看过
-
行为人如果借钱如何定性诈骗
448人看过
-
虚构资金用途能算诈骗吗
292人看过
律师服务
热门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
词条
#法律综合知识
最新文章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借款时虚构事实,能否认定为诈骗?江苏在线咨询 2025-01-12诈骗罪的表现形式之一是使用虚构事实的欺骗方式。因此,如果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借款人使用虚构事实来借钱,那么这种行为就满足诈骗罪的四个要件,构成诈骗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在借钱给别人时,除了要注意对方的还款能力外,还应该注意对方是否在使用虚假的理由来骗取欠款。出借钱时,要求债务人提供担保人,以确保债务人无法再次无法偿还借款。 根据《刑法》第266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
-
如何将诈骗行为定性为诈骗罪? 如何将诈骗行为定性为诈骗罪?河南在线咨询 2024-11-13在现行法律法规体系内,尚未有关于“骗取国家资金罪”的相关规定。如果个人或组织通过欺骗手段试图获取国家资金,其行为可以归类为诈骗犯罪。在这种情况下,涉案人员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等刑罚。如果犯罪所得金额达到人民币三千元及以上,即符合了刑事案件立案标准,则需要以诈骗罪论处。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额巨
-
以虚构事实形式借钱为由诈骗他人钱财,是否构成诈骗罪应当如何定性云南在线咨询 2022-03-27已经构成诈骗罪。诈骗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本案诈骗数额特别巨大,应当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1年4月8日起施行)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
-
虚构事实借款算不算诈骗,该如何认定?天津在线咨询 2021-11-19虚构事实借否借钱取决于具体情况,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否符合以下构成要件: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产,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因为《刑法》在第193条中特别规定了贷款诈骗罪。2、客观要件本罪客观上表现为利用欺诈骗取大量公私财产。主体要件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4、主观要件
-
借款未偿还如何定性为诈骗?法律如何规定?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5-01-13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使受害人陷于错误认识并“自愿”处分财产,从而骗取数额较大以上公私财物的行为。借贷式诈骗与民事债权债务纠纷在表现形式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如都是以借款为名转移财产、到期无法偿还债务等等。那么借贷式诈骗和民间借贷之间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如何在具体案件中进行判断呢?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行为人的主观意图不同。诈骗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