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离婚后,直接抚养一方拒绝按照双方协议配合另一方探视小孩的,另一方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法律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案例】原告王某辉与被告柴某经人介绍相识后于2012年10月6日按照农村习俗举行典礼仪式后开始同居生活,2013年9月12日生育女儿王某瑶,后双方解除同居关系。王某辉与柴某曾因非婚生女王某瑶的抚养权纠纷诉至法院,2015年6月2日,人民法院判决非婚生女王某瑶暂随原告柴某生活,待其成年后随父随母由其自择。2015年7月20日,原告王某辉因探望权纠纷到法院起诉。【判决】人民法院认为,本案中原被告的非婚生女儿王某瑶与被告共同生活,原告作为父亲,有权探望王某瑶。现双方对原告探望权的具体时间和方式有不同意见,法院本着既要考虑不影响子女的正常生活,又要增加女儿同父亲的沟通交流、减轻子女因父母解除同居关系而带来的家庭破碎感以及既有利于子女今后身心健康成长,又能维护原告合法权利的原则,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判决原告王某辉自判决生效之日起,可于每月第一周周日上午9时至下午17时探望女儿王某瑶一次,被告柴某应予以协助。
一、离婚一方不付抚养费有探视权吗?
离婚一方不付抚养费也是有探视权的。探视权是离婚后父亲或母亲对子女的一项法定权利,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
探视权怎么写 再协议离婚书上
156人看过
-
协议离婚探视权申请的过程是什么样的
371人看过
-
违反离婚协议探视权会怎样呢
132人看过
-
离婚多久才可以拿探视权
50人看过
-
离婚协议上写放弃孩子探视权以后还可以
402人看过
-
离婚后怎样才可以获得监护权
411人看过
探视权是指夫妻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一方对子女享有按约定,或者依据人民法院的判决,遵循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看望由另一方直接抚养的子女,或将子女短暂接回共同生活的权利。探望的方式一般可以分为探望性探视和和逗留式探视。... 更多>
-
协议离婚后怎样才能让孩子探视权被执行澳门在线咨询 2023-02-02协议离婚之后,对方不执行关于孩子探视权的相关约定的建议,向法院起诉处理,事实上,《民法典》中规定的非常明确,没有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是有权利探视孩子的,在探视孩子的过程中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如果没有任何正当理由,不能阻止对方探望孩子。
-
探视权取消,离婚后探视权怎么取消?云南在线咨询 2022-07-09对方提出要见小孩的要求是没有办法拒绝的,探视是受法律保护的,如果对方有过分的行为可以报警,自己是不能决定不让对方探视孩子的,中止探视权要由法院来判定。关于离婚后探视权怎么取消需根据《婚姻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 1、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2、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3、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
-
怎样解除协议离婚探视权河南在线咨询 2022-12-03对于拒不配合权力人行使探望权的监护人,法院只能要求监护人予以配合,比如送到指定地点由另一方探望。如果监护人拒不配合,法院只能依据诉讼法对拒不履行判决的监护人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实行罚款、拘留等措施。
-
协议离婚后怎么取得离婚申请书广西在线咨询 2022-08-25依照《婚姻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申请登记离婚的当事人应当在向婚姻登记机关递交书面申请登记离婚申请书时,同时提交下列证明:一、申请双方当事人的证明;二、申请离婚双方当事人的;三、双方所在单位、村民委员会或者居民委员会出具的介绍信;四、;五、或夫妻关系证明书。如果是现役军人申请登记离婚,须提交经所在单位团以上政治机关的同意决定和介绍信。如果是港澳同胞,应到原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办理登记,如果婚姻登记机关找
-
夫妻离婚后孩子怎么样可以获得探视权北京在线咨询 2022-05-17《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